06.20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當一部電影開銷高到了一定程度,它必須具有成為品牌的潛力。”《納尼亞傳奇》製片人馬克·高登曾如此表示。這或許也解釋了衍生劇在歐美大行其道的原因。

最近,HBO確認預訂《權力的遊戲》衍生劇的消息,無疑也給粉絲們打了一股振奮劑。而回顧近幾年的美劇市場,投拍衍生劇的熱門劇集其實不在少數,勢頭相對國內對翻拍劇的追捧熱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對於國內影視劇製作團隊而言,尤其是積極對標美劇的網劇行業而言,他們又能從這一股熱潮中吸收到多少經驗?

熱門美劇相繼推出衍生劇

所謂衍生劇,喜歡看美劇的觀眾估計都已經不陌生了,國內有時也把這一模式稱為“番外劇”。具體的形式便是在原有電視劇的基礎上,再發展出新的電視劇,新劇的故事模式、製作方式基本與母劇相同,故事內容往往和母劇有一定的關聯,其中的主要角色由母劇中的某些角色擔任。

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最近在放出第八季殺青消息的同時,官方也放出另一則消息稱,HBO目前已經正式預訂了《權力的遊戲》其中一部衍生劇,這對“權遊”粉們來說無疑是一股振奮劑。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權力的遊戲》

其實早在2017年,《權力的遊戲》便已傳出加拍衍生劇的消息,當時Variety報道稱HBO已和四位編劇簽訂了合同,《權力的遊戲》相關衍生劇或達五部之多。

如今已確定預訂的這部衍生劇暫時未定名,從內容上來講屬於《權力的遊戲》前傳,HBO董事長早前曾表示《權力的遊戲》的任何角色都不會現身於這些潛在的衍生劇目中,但同時他又暗示,“有可能有(熟悉的)種系”出現在其中。

目前已知的消息,同名小說作者喬治·R·R·馬丁及編劇簡·古德曼將會參與到已被預訂的這部衍生劇製作中,簡·古德曼曾參與製作過《海扁王》、《王牌特工》、《X戰警》等多部熱門電影的製作,此部衍生劇的製作班底堪稱強大。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喬治·R·R·馬丁

需要指出的是,從傳出消息來看,HBO目前只是預訂了《權力的遊戲》衍生劇的試播集,按美劇一貫套路來說,如果試播集觀眾反饋不佳,整部劇被砍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所以“權遊”迷還不能高興得太早。

說起來,和《權力的遊戲》同期大熱的劇集,拍攝衍生劇的著實不在少數。

CBS出品的律政劇《傲骨賢妻》在2015年完結之後,也迅速推出了其衍生劇《傲骨之戰》,該劇保留了前劇部分核心角色,並將背景設定在了前劇的故事線之後,2017年一經播出便取得了不俗的反響,國內豆瓣打分達到了9.2分。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類似的還有華納兄弟出品的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該劇目前已經續訂到了第十一季,而在2017年其又推出了衍生劇《少年謝爾頓》,主要講述片中角色“謝爾頓·庫珀”的童年生活,同樣反響不俗,豆瓣評分8.8分。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同樣地,漫威和DC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劇集,漫威有《復仇者聯盟》的衍生劇《神盾局特工》和《美國隊長》的衍生劇《卡特特工》等多部劇集,而DC在美劇《超人前傳》播出10季完結之後,也推出了其衍生劇《綠箭俠》,隨後又推出了《綠箭俠》的衍生劇《閃電俠》,同時其還有蝙蝠俠系列的衍生劇《哥譚市》。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從左至右分別是《綠箭俠》《超人前傳》《閃電俠》

可以說,如今在美劇市場,劇集大火之後部不拍衍生劇,反而才可能是反常現象。

衍生劇已成歐美一大主流

國內是翻拍劇氾濫成災,歐美尤其是美國地區則是衍生劇大行其道,只要是熱門的劇集,幾乎都會有對應的衍生劇。

《納尼亞傳奇》製片人馬克·高登曾表示,當一部電影開銷高到了一定程度,它必須具有成為品牌的潛力,從而使故事和角色得到廣泛認知,繼而帶來衍生收入。這或許也說明了衍生劇為何會如此受歐美地區製作團隊追捧的原因。

追溯起來,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便已有了衍生內容的概念,1935年廣播喜劇《費伯·麥克基和莫莉》獲得追捧,節目中一配角“吉爾德斯利夫”走紅,隨後NBC趁熱打鐵,以“吉爾德斯利夫”為主角又製作了另一檔廣播節目,叫《偉大的吉爾德斯利夫》,該節目大獲成功,一直播出了16年之久。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而在衍生劇歷史上最輝煌的成就當屬1971年開播的美劇《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到1980年,該劇已經播出了208集之多,而其衍生劇集更是不計其數。

早在《全家福》開播的第二年,其便已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劇《莫德》,該衍生劇集數多達141集,而在《全家福》完結之後,其又推出了另外兩部衍生劇進行接力。有研究曾指出,截至2007年,《全家福》一直是擁有衍生劇最多的美劇,其先後推出了五部衍生劇,而這五部衍生劇中,又有兩部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劇的衍生劇”。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作為後起之秀的當紅美劇們此後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原劇大火之後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衍生劇,如FOX火爆一時的醫療劇《豪斯醫生》就曾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劇《護士傑弗瑞》,《絕命毒師》推出了衍生劇《風騷律師》,《實習醫生格蕾》推出了《私人診所》,《吸血鬼日記》則推出了《初代吸血鬼》……

粗略來看,美劇中衍生劇的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四種:

一是從熱門電影或劇集中再進行情節拓展,展現劇情的“前傳”或“後傳”,此時衍生劇通常不會和原有的劇情有太多重合,在和已有情節緊密相關的同時又保持獨立,劇情通常和原劇提到或出現的相關人物的過去或未來相關,也可能是同一時空下核心人物的支線故事。如上述的《權力的遊戲》衍生劇便屬於這一類型。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二是給原劇的某一熱門角色專門定製一部衍生劇,該角色一般是原劇中最受吹捧或被討論最多的人物。而這一衍生模式目前也是歐美衍生劇中被用得最多的類型。《全家福》衍生劇《莫德》便由劇中一角色“莫德”衍生而來,同樣的,《少年謝爾頓》、《風騷律師》也都是圍繞原劇某一角色展開。

三則是情節主線和人物都不變的情況下,把故事發生的背景和環境進行置換。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劇《犯罪現場調查》,其衍生劇《犯罪現場調查:紐約》和《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便是在故事風格不變的情況下,將紐約和邁阿密獨特的城市特色揉入到故事中。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四則是在原劇演員有變動的情況下,剩下的演員另起爐灶拍攝衍生劇進行補救,典型如《黃金女郎》的衍生劇《黃金宮殿》,便是因原劇一主角退出後拍攝的。不過目前用到這種形式的並不算多。

當然,以上分類並無絕對,在實際操作時,製作團隊通常會把幾種元素糅合在同一部劇中。

國內衍生劇模式已現端倪

實際上積極對標美劇的國內電視劇,尤其是網劇,其衍生劇已經不在少數,只是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能引起大面積關注的成熟衍生劇集出現。

從一些研究數據來看,近年來整個網絡劇市場投入處於一種逐年遞增的狀態,2016 年互聯網自制內容總投資約為 270 億,相比 2015 年增長了 125%。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而這當中,一部劇投資上億元的情況並不少見,對於作為投資方的視頻網站來說,如何實現盈利,尤為關鍵。

除了不斷買進並翻拍熱門IP外,拓展已成熟影視IP的衍生劇顯然也是不二選擇。“衍生劇比買IP靠譜多了,IP從文字到影視,中間太多波折,而且版權還有期限。”劇版《西遊記女兒國》出品方謝智勇就曾如此直言。

愛奇藝投資 1.68 億拍攝的網劇《老九門》,便被視為是《盜墓筆記》的衍生劇,而在《老九門》之後,則又衍生出了《二月花開》、《恆河沙數》、《虎骨梅花》、《四屠黃葵》四部番外篇,這些衍生劇在人物和劇情上也各有側重和補充。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同樣的,優酷出品的《白夜追兇》在大火之後,其製作團隊也明確放出消息稱:將會根據“白夜世界觀”陸續推出與其相關的一系列衍生劇,且該系列衍生劇有可能在續集《白夜追兇2》之前與觀眾見面。

國內較早的衍生劇“始作俑者”,被認為是2015年播出的《花千骨》。在大火之後,該劇又拍了一部衍生劇《花千骨2015》,將玄幻背景換成了現代背景,並將在原劇中備受關注的演員馬可提為主角之一。但該衍生劇口碑並不佳,豆瓣評分也只有3.4分。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此後,各大熱門影視劇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推出了《十里桃花後傳》,《思美人》有《思美人之山鬼後裔》,《遠大前程》則有《遠大前程·雙龍會》,《前任3:再見前任》有《嗨!前任》,《分手大師》後有《複合大師》,《幻城》有《幻城凡世》,《老炮兒》也有自己的衍生同名網劇……

而這些衍生劇播出效果也良莠不齊,《遠大前程》衍生劇在口碑上逆襲原劇,《老炮兒》衍生劇也得到不錯的反饋,而《幻城凡世》和其原劇《幻城》的豆瓣評分則都沒有超過4分,《十里桃花後傳》更是被嘲笑為“看了兩集覺得店小二演得最好”。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不少人認為,早在《花千骨》之前,國內便已有過“衍生劇”,最典型的是2000年播出、徐崢主演的《李衛當官》,該劇被視為是口碑國劇《雍正王朝》的衍生劇。此外,《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等影視作品也都被視為是《西遊記》的衍生品。

衍生劇霸屏歐美市場,熱衷翻拍的國內同行能否從中開個竅?

有人認為,我們並不是沒有好的製作傳統,而是目前國內製作團隊普遍存在問題,其中之一便是過於急功近利、對影視IP過度開發,相關衍生劇也多粗糙濫制,質量不佳,這也是衍生劇無法取得長足發展的原因之一。

相較而言,歐美衍生劇市場雖然也不乏撲街之作,但得益於起步較早,市場較成熟,也有較穩定的資金流動,所以一直佳作不斷。對中國影視市場來說,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如何學習人家的方法論,而是先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一分錢辦一分事,急於求成、只顧變現反而可能自毀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