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高考後,考生和家長應該注意這一些

高考後,考生和家長應該注意這一些

隨著高考的結束,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就是分數公佈及填報志願的問題, 小編收集歷年來發生的針對考生及家長的一些犯罪手法,提醒您提防以下騙局。

騙局一:偽造虛假查分網址

詐騙分子通過短信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後,將這些信息記錄並販賣,或者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個,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試院,可登錄其網站或官方微信等進行查詢。

騙局二 : 謊稱有“內部指標”或“特殊關係”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这一些

不法分子自稱是高校或招生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有“內部指標”、“機動指標”、“高校自主招生指標”、“點招”等名額,稱有辦法“低分高錄”,或爭取到特長生加分,讓“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重點院校,讓專科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本科院校,或從普通專業調到熱門專業等,以此實施詐騙。

現在都是電腦錄取,考生分數沒到投檔線,無法提檔!

騙局三 : 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類型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學考試,一些騙子利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大眾化、多元化發展形勢,把普通高等學校與現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勢混淆

比如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聲稱只要肯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學後才知道,並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絡學院。

騙局四:藝術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

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範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这一些

騙局五 : 冒充高校招生人員

不法分子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諮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然後迅速撤離。

由於軍隊招生與普通招生不一樣,包括政治考核、面試、體格檢查等多重環節,而且歷年招生形式會有一些變化,騙子更容易藉此機會,混淆視聽。比如打著軍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費生”、“國防生”的幌子,甚至通過偽造軍隊公文公章,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許諾教育部門認可學歷、畢業後一律安排到部隊工作等。

請考生根據《2018年各省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填報高考志願。

騙局六 : 提前獲知錄取結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騙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證錄取”,公開叫價。實際上,省教育考試院會進行網上公開徵求志願計劃,不會私下打電話。

還是那句話,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省教育考試院、教育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等)公佈的正式信息為準,認準權威渠道發佈的信息。

騙局七: 偽造錄取通知書

騙子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戶內。

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这一些

有些學校會在自己的招生網上公佈錄取考生的通知書信息,再不然,可以電話諮詢被錄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沒有報考的院校所投遞來的錄取通知書。

騙局八 :謊稱提前發放助學金

騙子自稱為教育局工作人員,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再不領就要過期,然後騙子指揮受害人ATM機轉賬。,2016年引起關注的徐玉玉案便是此類詐騙方式。

2016年8月19日,徐玉玉的母親接到“171”開頭的陌生號碼來電,稱有一筆助學金要發放,並強調當天是發助學金最後一天。因為此前曾接到過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徐玉玉信以為真,便按對方的要求把9900元匯入了指定賬號。這是非常典型的領取補助詐騙手段,行騙者冒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以發放“補助”的名義騙取錢財。遇到類似騙局,只要提到ATM轉賬或銀行卡的,都不要隨意輕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