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巢湖南岸,峰巒渾厚,草木華滋,是一個有泉、有茗、有底蘊的地方。譬如,看似簡易閒澹的“笑泉”,就有深遠無窮之味。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笑泉,位於巢湖(合肥)、無為(蕪湖)兩地接壤處的一個坳口——笑泉口。嚴格一點說,即今巢湖市散兵鎮隆泉村地界上。“隆泉”一名,不知是否由“龍泉”而來,然此地確有一座“龍骨山”,還有著近似“劉伯溫斬龍斫脈”的傳說。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據載,笑泉又名“孝媳泉”“呂仙泉”,龍骨山又名“卓劍山”。民俗層面,這些別名都源於一個和呂洞賓有關的神話故事。

由來孝道通神明——這,就是笑泉的“第一味”,即孝道文化。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笑泉之側,今有古木樨一株、佛寺一座,略與左近的無為縣天井山的雙泉相彷彿。這使人浮想到孝慈伏虎禪師。禪師為唐代高僧,廬江人,傳說其故里即在今廬江黃屯。彼時的巢南,系其行腳範圍。笑泉,是否歷史上由伏虎禪師而鑿,初名“孝慈泉”?後來才音訛為“孝媳泉”的?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如果說,無論孝慈伏虎禪師,還是箭垛式的傳說人物呂岩(洞賓),都還有點縹緲感。那麼,王之道、王藺父子,那是為官史和方誌所迭相印證的了。歷史上,這一帶應屬王氏父子的宴遊之地。一嶺之隔,有軒車嶺(今屬無為縣開城鎮)、相山(今屬巢湖市壩鎮)及林泉書院。

笑泉的“第二味”,就是氤氳著儒、釋、道等宗教文化。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據聞,“笑泉”是在新中國建立後才更名的,約在1950年代。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這一改,倒是雅俗共賞了,彷彿可以看見泉眼 那明眸善睞的樣子來。

此外,還有“嘯泉”“咲泉”等名目,可算是“‘七十二名’泉”了——此乃戲言,恰如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蓋泛指也,不必較真。有泉水處,多宜茶。笑泉亦如是,毗鄰茶葉產地,似乎還可以稱之為“試茗泉”。

與笑泉口相距不遠,即頗有名的“試刀石口”。自此而入,即進入槐林鎮的壠山、惠峰二村。二村分界處,有一小村莊“冷飯田埠”,令人寂然凝慮: 春山半是茶的時節裡,茶事殷勤,茶農苦辛……嚯!且共春天裡,那可真個是茶壠滿山(壠山),惠風和暢(惠峰),泉聲碎碎鳥關關——風景這邊獨好!

據高人考證: 古時的相山,即今壩鎮的象山(諧音為“向山”;又名巢山,為近年所更名),與惠、壠二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遙想南宋初年,王之道(字彥猷)隱居在這一帶凡20年,自號“相山居士”,其集即以為名。遂不避續貂之誚,胡謅半句:

相山風物似斜川,岑寂那知市井喧。

惠山*茶葉呂仙泉,甌中沸出酥雪妍。

*惠山,這裡指惠峰、壠山二村,各取一字。

合肥東部散兵笑泉

巢南產茶,民間相傳有200餘年歷史。然如果要“擺譜”的話,恐怕至短可溯至宋室南渡之際。

一、王之道《相山集》裡就有關於“煎茶”“分茶”的詩詞,可見其是愛茶、懂茶之人。暮春之初,笑泉是否有過“流觴曲水”等修禊事呢?

二、紹興31年(公元1161年),王之道 升任 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公事。這是一份經常與茶業打交道的官職和經歷。

陸羽《茶經》中,提及環大別山的茶葉產地有舒、壽、蘄、黃、光等州。歐陽修《浮槎山 水記》曾為浮槎山的泉水抱不平……泉與茗,自陸羽之後,便早已須臾不可分了。在巢南茶區,似乎是“四美具,二難並”了。

巢南的茶史上,最早的茶圃或許即出現在林泉書院裡?書院的故址,疑似在今壠山村的泉塘院……笑泉“第三味”,即是隱淪的茶文化。

箇中三味,誰能得其三昧?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