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端午說粽——北京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地方粽子都具有了自己的特色,顯示出地方的差異。

端午說粽——北京粽子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北京的粽子。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多是大棗、豆沙做餡料,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

端午說粽——北京粽子

黃米粽子

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是糜子或黍子去皮後的製成品,黃米因其顏色發黃,因此統稱為黃米。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難得自己包粽子了,都是從超市買現成的。黃米粽子也越來越稀罕,成為人們童年記憶裡的印象。

端午說粽——北京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