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大家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你聽過嗎?

縱觀人的一生,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有些錯誤並不是太嚴重,日後可以進行彌補,比如由於一時的懶惰,錯過了一班車,還可以等待下一班。但是,有些錯誤則無法挽回,甚至因此抱憾終身,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很多人就會由衷地發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慨。

經常被世人掛在嘴邊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究竟是出自哪個作品,它的下一句又是什麼呢?說道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古代的兩個人物,一個是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另一個則是清代文學家魏秀仁。

大家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你聽過嗎?

唐伯虎本名叫唐寅,他給自己起過許多外號,如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出身於富商家庭的唐伯虎,少年時期無憂無慮,為人相當灑脫,整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後來家道中落,在好友的勸說下改過自新,再也不與昔日的酒肉朋友交往,在家中埋頭苦讀。

幾年後,唐伯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後來又在鄉試中位居榜首,成為眾人口中的才子。以唐伯虎的才華,考中進士猶如探囊取物,運氣稍微好點的話,或許能進入前三甲,甚至是狀元。滿懷信心的唐伯虎來到京城,參加三年一屆的會試,站在繁華的大街上,在心中喊道:“我唐伯虎來了,一定要金榜題名,然後衣錦還鄉。”

大家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你聽過嗎?

幾天後,考試的結果出來了,由於當年的題目太難,只有兩位考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其中一人就是唐伯虎。不幸的是,由於洩題案的牽連,唐伯虎非但沒能考取功名,反而被皇上下旨打入大牢,還被剝奪了“解元”的稱號。從牢中被釋放出來的唐伯虎,頓時感慨萬千,再次來到京城的大街上,憤然喊出“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已百年人”。

此句中用的是“笑”,也就是嘲笑的意思,什麼時候變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呢?這就要說到魏秀仁了。魏秀仁出生於清朝嘉慶年間,功名止於舉人,曾在山西巡撫的帳下做幕僚,後來一直渭南、成都等地講學,日子過的很清貧,五十六歲時去世。

大家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你聽過嗎?

魏秀仁寫過一本比較有名的小說《花月痕》,僅從小說內容來看,並不能稱得上太過出色,與古代名著沒法比。但是,裡面有不少令人拍手稱讚的詩句,最出名的莫過於“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他把當年唐伯虎的那句話改動了一點,意思基本是相同的。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後面一句話,就是很經典的“再回頭已百年身”,你之前聽說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