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如何讓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

語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而部分學生的作文枯燥乏味,無病呻吟,言之無物。學生寫作時也是苦不堪言,搜腸刮肚,絞盡腦汁還無啥可寫。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的作文有啥可寫,使學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使學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生機、有靈魂呢?

一、記實

記實是把客觀存在的某一部分記下來。客觀存在的一部分,可以大,如河外星雲,可以小,如某一基本粒子;可以近,如手指受傷,可以遠,如意大利火山爆發;可以是親見,如風吹葉落,可以是傳聞,如昭君出塞:情況多到無限。記某一部分究竟有什麼用,情況也多到無限。這裡只好從要求方面,總的說說怎麼樣才不失為有價值。這主要有三個方面:

(1)所記之實要確是“實”

說話,記事,故意不實的情況所在多有,與我們想談的問題無關;這裡只說本意在記實的。但這也不容易,因為客觀存在常常是複雜的,如果知識不豐富,眼光不銳敏,就會為假象所矇蔽。所記非真,不只沒有參考價值,而且一定會混淆視聽,使讀者產生錯誤的判斷。假象誤人,當然就談不到價值了。

(2)所記之實要有用

所謂有用,是可以供參考,或進一步,有助於鑑往知來,或更進一步,直接有教訓意義。這三方面,舉例不難:如冬日取暖用煤數量,記下來,可以供來年參考;史書記黃河多次改道,可以推知,如果放任不治,其後一定還要改道,這是鑑往知來;報刊記某人刻苦用功,自學成材,對廣大情況相似的人有教訓意義。難的是說某一記實沒有用,沒有價值。譬如有時候聽見人說:“狗打架,有什麼可看的!”可是狗打架總是有人圍著看。在這種地方,我們只得仍然信任常識,承認不少瑣細的常態,沒有或沒有明顯的用處,最好不記。

(3)所記之實總不是單一的,要分主次

舊小說裡常說:“有話即長,無話即短。”話是值得說值得聽的故事,是主,反之是次,要從略。寫記實文章也要這樣,有用的可以多寫,詳寫,無用或用處很小的要少寫或不寫。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

二、說理

這指的是寫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認識。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再加上不同的人,經歷不同,造詣不同,因而就各人有各人認為值得闡明之理。這樣說,理,由主觀的角度看像是沒有高下之分。但由客觀的角度看就不然。例如對付春旱,稍有常 識的人都知道應該興修水利,可是舊時代三家村裡也會有人主張應該乞求龍王顯靈。興修水利可以不旱,龍王顯靈可以不旱,這其間的關係,由提出對付辦法的人看來都有理在;可是理的性質有差別,前者是而後者非,前者真而後者假。因此,說理,首先應該有選擇。寫是、寫真,不寫非、不寫假,是選擇。寫重不寫輕也是重要的選擇。怎麼樣分辨輕重?大致有兩方面的標準:

(1)能增加新知的是重,反之是輕

某一事,某一物,某一問題,大家的認識還不一致,甚至還有不少人根本沒有注意到,寫出來,明其理,就能使人增加新知,這是重。反之,例如說人離開空氣不能活,道理自然很對,可是人人都知道,寫了不能增加新知,這是輕。

(2)有大用的是重,有小用的也是重,只有簡直想不出有什麼用處的是輕

所謂有用,是對社會和人生,即使是一小部分甚至一點點,有利。以有用無用分輕重,理由用不著說,需要說說的是不棄小用。小用也算重,原因之一是,人的知識、能力有高下,不當強求非力之所能及;之二是,宮室有宮室之用,繡花針有繡花針之用,物如此,理也一樣,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理來辨明,小理也是理,就某一特定範圍說同樣是有大價值的。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

三、抒情

自己有喜怒哀樂,願意用文字抒發出來,當然可以隨自己的便,多寫少寫,用什麼形式(散文、詩詞等),皆無不可。只是有兩點要注意:

(1)感情要真摯,弄虛作假,無病呻吟,就沒有價值,不能感人。

(2)感情要健康。照荀子的講法,人生而有欲,不健康的感情是不少的,如愛權勢、貪財貨、好享樂等等都是。宣揚這類感情,其結果是害己害人,就文說當然是沒有價值的。相反,像屈原寫《離騷》、杜甫寫“三吏”、“三別”,都表現了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情,文當然是有大價值的。

初學作文,常見的一個缺點是沒有內容,即言之無物。或主旨不明,或人云亦云,或瑣細無謂,雖然是練習,這也是大病。補救之道是學習歷代的名射手,要箭不虛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