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換種眼光看網絡爆文《賣米》

近日,一篇十五年前北大校園文學優秀原創紀實小說《賣米》引爆了網絡,戳痛了無數中國人的淚點。這篇以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民為背景的紀實小說,長達八千多字,以樸素的語言娓娓道出一個平凡無奇的賣米故事,卻將我們農民父母艱難的生活慘狀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換種眼光看網絡爆文《賣米》​ 許多從農村剛剛走向城市的人們滿含著淚水,回憶著自已的農村歲月,撩撥著靈魂深處那根最脆弱的情弦!可是,靜下心來一想,我感覺文中的主題偏頗,文中借父母之口,把農民的貧困落後直指買米的“商人”,他們趁機壓價,盤剝農民,見利忘義,這不又戳痛了千萬經商者的心!“多收了三五斗”導致“穀賤傷農”。帝官封早已被推翻了,人民當家作主了,為何當家作主的農民依然貧困與落後?

換種眼光看網絡爆文《賣米》​ 應該說其根源在於自身,千百年來重農輕商,因循守舊,缺乏市場觀念這才是造成中國農村貧困與落後的主因。文章顯然把批判的矛頭指錯了方向。一個國家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無科技不強。這才是今天社會的共識!

換種眼光看網絡爆文《賣米》​我們在無盡哀悼“漫天飛花”才女張培祥生命無常,為她從醴陵農家走向北大法學研究生殿堂而讚歎,為她二十四歲的生命長度卻著作等身而稱奇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該文時代的侷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