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農村出路研究

黑龍港流域包括我們衡水地區,當然包括阜城景縣等。黑龍港領域在海河治理運動之後,進入了一個比較安定的水利環境,這讓以農業為本的這個領域進入發展的一個新時期,但是相對來說,仍然落後。如同網上所言,這裡人心思變。就好像每天早上醒來,想到的就是如何快速發展,改變現狀。窮啊!

20年後進入改革開放,又是30年,社會主義新時代。你發展人家也發展。人心思變也沒怎麼改變!

50年來,各種各樣的農村發展模式遍地開花,我們到底找到自己發展的路了嗎,喋喋不休的爭吵也許是一種證明。農村到底怎麼發展呢?全國進行“農村崛起”的時代,能不能乘機發展起來呢,我們先看看過去走來我們一般怎麼走的。

農村出路研究

1、農村落後並不是先天的。我們知道城市裡出人才,農村照樣可以出清華北大學子。這說明不了什麼,但是可以說明,農村和農民其實並不是先天智障。農村人的傻是真傻還是不得不傻是難以說清的。

2、水利發展的今天,仍然要靠天吃飯。天地循環一次是一年,靠年年月月積累其實不是農村的專利,各行各業都基本離不了天地循環制約。層次不同而已。農村的發展慢其實最主要的是農村收入低但同時風險也最低,雖然有旱情,水情,但是龐大的農業基數和災害損失比例讓農業仍然是風險較低的產業。

3、農業剩餘勞動力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尤其是建築工業化,催生了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中間階梯,農民工階級。農民工收入甚至大於了農業收入。

4、以縣級範圍為基點,工業仍然在發展。只不過由於國家財政的原因,遠遠低於市級以上。真正的城市是以地級為基礎的。以拆遷為主基調的農村發展必然是臨近城市的農郊地區。

以上是無論個體還是整體的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基本脈絡。

農村發展的本質和基本規律到底是什麼呢?

發展的本質其實還是人的問題。這個你包括並不限於人才,管理和資源。人才本身也是資源。基本規律呢?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資源配資效率。比如,一大片的縣域被哪些人掌握,能影響哪些人,哪些人受益,資本週轉率等等。兩者綜合起來就是人對資源的互相配置效率能不能逐漸提高。

資源配置論是西方經濟的主基調,其實這種基調在改開50年來一直是國家的著重用力點,但是這裡面忽略了文化的作用。甚至研究投入都是非常少的。其實人的問題,在往深處就是文化的問題。這裡不僅僅是以學歷文憑為基礎的科學社會文化,這個文化是廣義的人文基礎文化。包括也不限於民俗甚至風俗等等,這個文化植根中國千年,但是文化本身不能直接輸入經濟效益,否則工業化在中國早產生了。這裡文化要外化為物質需要一個接口。接口這個詞本來源於計算機編程,但是放在農村發展上需要更多的研究。所有的國家政策及發展策略尤其是農村發展策略,都是對這個接口的研究。工業化的標誌是機器製造機器。在智能化的今天,或者說我們研究接口的今天,以人才製造人才也許使我們這代人的使命。而且是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式人才製造中國式人才為落腳。

我們都知道,大學畢業生以畢業找工作為教育導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其實就是有點變了,就是大學畢業以開創為落腳點,但是慣性的強大及根本思維的轉變還是沒有到來。因為經濟本質的基礎研究並沒有進展。這有點迷宮的感覺。

西方經濟學的本質也是團體發展,中國曆來就是集體共同發展,但是這裡面確實不一樣。謹以此麥秋之際祝願大家掙秋奪麥順利。學子高考金榜題名。

農村出路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