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百姓的貼心人——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上)

2018年4月18日,51歲的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因長期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為之操勞32年的村莊。

簡易的靈棚內外,很多村民一語未了、雙目淚流,全村再熟悉不過的“有事兒找西周”,再也說不出口。樸實的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對條幅上寫的“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大夥都認——

這是那個連兒子大學學費都掏不起,卻硬是從牙縫裡攢出2000元,資助村民養殖脫貧的人;這是那個在暴雪夜不顧自家三間破房安危,卻趕著為困難老人房頂除雪的人;這是那個直到去世前,嘴裡還在唸叨貧困村民名字的人……

32年奮鬥在農村工作第一線,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一心為民、敢於擔當,捨身忘己、積極奉獻,被群眾譽為“最貼心的人”,柳西周生動展示了當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風貌,為全市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今日起,本報分上下篇刊髮長篇通訊,和廣大讀者一起追憶柳西周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 任秉文

百姓的貼心人——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上)

天空低沉而無雨,悶熱的空氣讓人壓抑。

儘管當初千人慟哭、淚別逝者的場景已然隱去,茶棚村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可隱約中,那悲痛的氛圍依然籠罩著這個美麗鄉村。

6月4日,在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去世一個多月後,我們來到茶棚村追尋柳西周的足跡,聽百姓們講述柳西周的故事。那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感情、淚溼的臉龐,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人可以和百姓心貼心、如此得親,以致於村民們把“有事兒找西周”當成了口頭禪,以致於村民們一聽到柳西周說“沒事兒”就放下了心,以致於在柳西周走後,村裡千人空巷為他送行……

他把村裡人當成家裡人,一心想著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村民們都說“有事兒找西周”

茶棚村是一個5600多人的大村。作為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分管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而在實際工作中,村裡的事兒,他樣樣都幹。“有困難找西周”,成了茶棚村村民常說的一句話。

“如果沒有西周,俺老兩口可能早不在了。”80多歲的柳懷海清楚地記得,一次,老伴突發疾病,身邊也沒人照應,他心急如焚,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柳西周。“到西周家把情況給他一說,他趕緊跟著俺回家,又打電話叫來救護車。臨上車時,又塞給俺800塊錢,讓俺老伴好好瞧病。”

“西周就是俺們的親人。”柳懷海抹著眼淚說,他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平日裡柳西周一有空就過來照料他們,甚至端屎倒尿。“就是自家的兒女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去年底,界首連下兩場暴雪。擔心群眾受災,影響生產生活,柳西周挨個走訪貧困戶。一天夜裡,雪下得又大又急,他想到70多歲的陶秀潁還一個人住在舊屋,摸黑來到她家,幫她將房頂的積雪除去,雪停後,又幫她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而柳西周自己住的三間平房,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牆面斑駁,晴天透光、雨天滲水,風雪急時,屋內一如屋外。

柳西周所負責的6個自然村,有1230口人,32戶貧困戶,除了日常工作外,扶貧佔用了他大部分精力。

把村裡人當成家裡人,柳西周掏心窩對村民好。“要不是西周,我到現在還是貧困戶。”柳雲峰哽咽難語。由於妻子身體不好,常年需要人照料,守著兩畝薄地的柳雲峰於2014年被評議為貧困戶。“西周找到我說,你的身體還可以,不離家也能掙錢。”想幹事,柳雲峰卻拿不出錢。

“是西周墊資幫我流轉了23畝地。”有了柳西周的幫助,柳雲峰下勁幹。熬過了難關,日子漸有起色,他又琢磨著買一個旋耕機,但還是差錢。“西周聽到後說‘沒事兒,這事交給我了’,第二天,他就給我拿來一萬塊錢。”後來柳雲峰才知道,柳西周家也沒有一萬塊錢,這錢是柳西周從他妹妹那裡借來的。“他把我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掏心窩對我們好,跟我們的心貼在了一起……”

“西周能這麼做,一點兒也不意外。他生長在村幹部家庭,深受父輩和祖輩影響。”茶棚村柳東三隊生產隊長柳照廣說。

柳西周出生在一個村幹部家庭,他是家裡的老大。柳西周的父親柳懷榮年輕時,長期擔任村會計,曾帶領村民參與茨淮新河的開挖、漯阜鐵路的建設等,“因為長期管錢,被稱為‘伙食幹部’,是村民們最信賴的人。”柳西周的爺爺柳培才年輕時,是土橋村柳東三隊的生產隊長,曾帶領村民開挖過幸福溝、孔溝和嶽塘溝,“這些溝渠至今仍發揮著作用。”

為民謀幸福,對黨忠誠的信念,深深地烙印在柳西周的身上。1986年,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柳西周就入了黨,從那時起,他便把為村民謀幸福當做自己的追求。

在柳西周的家中,至今仍然掛著“黨小組之家”“入黨誓詞”“黨小組之家學習制度”三塊牌子。“今年4月份,我們還到他家開過一次會。”黨員代表柳傑說,當時,茶棚美麗鄉村建設剛剛啟動,大家一起商議怎樣將美麗鄉村建設得更好,打造成為界首市的一個樣板。“沒想到,他走恁早……”

他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把“沒事兒”當做口頭禪,主動挑起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工作重擔

寬敞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文化廣場已建成,廣場邊的水渠碧波盪漾。今年,是茶棚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一年。村裡的違章建築拆除了、道路硬化了、下水道修好了……然而,作為茶棚美麗鄉村建設的村級“總指揮”,這一切,柳西周卻再也看不見了。

“為了村裡發展,他承擔的工作最多,犧牲也最大。”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佔利是柳西周的工作搭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他深知其中的難處——村裡的違章建築全部要“零補償”拆除,老百姓很不理解。“大家都不願意拆,村幹部幾次登門遭拒,也不願意再去,只有西周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村民們的工作。”

柳西周敢於擔當,更善於作為。“他一遍又一遍地來,跟我們拉家常、講政策,能感受到他的確在為鄉村發展著想,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拆遷。”拆遷戶柳兆文說。最終,32戶拆遷戶被柳西周說動,全部拆遷。 而得益於拆遷的順利推進,2695米的下水道、1302米的水泥道路和1000平方米的茶棚文化廣場如期完工,村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更加方便。

“他一直在村黨總支委員崗位,可以說是‘最小’的幹部,但卻是最實幹的幹部,對於工作從不推脫。”代橋鎮醫保辦主任陳良曾在茶棚村工作近10年,對於柳西周這樣一個“最小”的幹部,打心眼裡佩服。“他一共包了6個自然村、1230口人,村裡的大事小事都少不了他,但每一項工作他都能做得很好。以醫保費的收繳為例,1230口人的醫保費都要收繳上來,只能一戶一戶去收取,而他總是百分百收繳且是第一個上繳。”

“不論交給他什麼任務,他都說‘沒事兒’,最後都能按照要求幹好。”代橋鎮副鎮長王佳業說。茶棚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之初,面臨著資金缺、拆遷難等一系列難題,很多人都想著退縮,柳西周卻主動挑起了重擔,任村級“總指揮”,並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他幹起工作來,永遠有用不完的勁。”在柳佔利的印象中,柳西周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工作。去年底的一場暴雪後,柳西周走訪幾家貧困戶時,因為路太滑,不小心摔傷了胳膊,剛做完手術沒兩天,他又開始忙工作了。

“他是公認的‘拼命三郎’,主動挑起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工作重擔,一心想著為百姓多做事。他的離開,是我們的一大損失。”代橋鎮黨委書記汪向陽眼眶溼潤。就在去世前的幾天,柳西周還和往常一樣到村部簽到上班。村委會的簽到簿上還有他的簽名:4月10日7時56分,柳西周。甚至在去世的那天,他依然放不下工作,嘴裡還唸叨著貧困戶柳西安和李秀蘭的名字……(阜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