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沒有不會改,就怕不敢改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醫改界” 關注我們

醫改界 13.9億國人關注的地方

没有不会改,就怕不敢改

行至深水處,醫改已經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因為改革的目標、路徑及主要內容都已清晰寫入文件。在多次醫改調研中,多位受訪醫改“操盤手”坦言,儘管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各地在推廣經驗的過程中需因地制宜,但無論用什麼辦法,關鍵是要敢去改、真去改。多地的實踐證明,只要堅定改革的決心,營造敢於改革、能夠改革的氛圍,醫改是能夠推進的。問題在於有沒有這個決心以及相應的績效考評制度。

成功的地方醫改往往與“一把手”關係很大,因為阻礙醫改的“大山”之一是多年形成的藥品、耗材流通利益鏈,這個鏈條太長、太深。一盒藥背後的利益關係之複雜,遠超想象。據瞭解,現在全國已有300多萬醫藥代表,醫療費用連年以超過10%的高幅增長,這既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損害了白衣天使的形象、黨和政府的形象。

如果不去踩這個“地雷”、不敢去捅這個“馬蜂窩”,那麼僅憑醫改辦一己之力很難獲得實效。只有地方主管部門旗幟鮮明地堅持醫療領域反腐先行,徹底斬斷藥品、耗材領域的腐敗鏈條,建立對醫藥、醫療領域的常態化專項巡視制度,改革才能推進。

没有不会改,就怕不敢改

當然,各級政府的財政增量投入非常必要,但眼下堵住浪費、提高現有醫療費用存量的含金量更為重要,這是建立醫院收入補償機制、提高醫務人員陽光待遇的“紅利”之源。

醫改不是書齋裡的科研,而是涉及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民生領域的改革,是向既得利益集團要“紅利”的改革。比如,在打破舊的“以藥補醫”利益格局的同時,必須建立醫療、醫藥、醫保這“三醫”之間新的正向利益聯繫,這就需要儘快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按照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整合“三醫”,讓改革要素統一到一個部門,使相關利益在一個框架下平衡,為“三醫聯動”提供有力抓手。

黨中央的堅定決心,賦予基層改革者最大的信心。各級黨政一把手要以人民為中心,敢於擔當,敢於落實,敢於為改革者撐腰,推進醫改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地。

從這個意義上說,醫改,沒有不會改,就怕不敢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