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從2014年至2018年5月,已經有數十億的資金進入共享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如今,隨著巨頭湧入和資本的加碼,行業玩家不斷進入市場,截至目前,全國一共有100多家分時租賃汽車平臺,但無奈於平臺盈利和運營問題,億歐汽車認為,未來必然將有至少90%的企業走向倒閉。

2018年5月,一家名叫“麻瓜出行”的分時租賃企業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業務戰略調整停止運營,由此引發熱議,這家“甚至從未被人聽說過”的企業,像是一枚深水炸彈激發了行業人士關注。實際上,從友友用車到EZZY的倒閉,每一次噩耗降臨,都像一記重拳打在行業從業者的身上,但最後卻只有無奈唏噓,倒閉在所難免成為行業共識,但其中也透露著倒閉是共享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對於此次麻瓜出行的倒閉,雖然尚無原因透露,但據億歐汽車瞭解,早在倒閉之前,這家企業就在尋求意向人士接納麻瓜出行的資源繼續運營,但無奈在巨大的壓力成本下,麻瓜出行的運營主體“車來了”本身就缺乏共享汽車運營經驗。另外,其投放於市場的車輛少之又少,用車人群較少,每多運營一天意味著虧損持續發生,無異於飲鴆止渴,所以只好忍痛割愛。當然這也透露出行業從業者的無奈。

當然,除了企業自身問題導致企業不得不關停,其中資本的因素也尤為重要。眾所周知,友友用車、EZZY都是由於資金鍊斷裂難以為繼,最終黯然離場。從2014年發展至今,共享汽車受益於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以及新技術層的助推,正在吸引更多的資本和萬家進入行業。所以在兩年內,必將掀起新一輪戰爭。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據億歐汽車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分時租賃行業一共發生了35起融資事件,大約有20多億元的資本進入分時租賃行業,其中融資過億的企業達到10家左右,最大單筆融資額髮生在Ponycar,融資額度為2.5億元,戰略投資方為華夏幸福。

從各投資機構來看,投資類型主要分為資源和資金兩種,當然其中也不乏行業巨頭,包括大眾資本、通用汽車、多氟多集團、螞蟻金服等。但同以往巨頭斥巨資投資網約車、共享單車的燒錢狀況來看,分時租賃行業尚未等來大資本。毫無疑問,雖然巨頭漸漸入場,但可以看出,巨頭的試水意圖明顯,不敢妄然捲入戰爭,開啟新一輪爭霸賽。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另外,以融資時間作為發展節點,2014年分時租賃行業除已倒閉企業外發生了1起融資事件,2015年發生了3起,2016年發生了6起,2017年發生了16起, 而2018年5月前就發生了9起融資事件,這說明資本市場正在逐漸關注行業的變化,在共享概念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熱度催生下,開始注意到並小範圍試水。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從融資輪次來看,在35件融資事件中,獲投的企業大部分企業完成了A輪/A+輪的融資,佔比達到40%,獲得天使輪投資的企業佔比達到22.9%,獲得B輪/B+獲得C輪融資的企業只有一家佔比為2.9%,這說明整個市場處於發展早期,未來將有大量玩家入場。

據公開數據查詢,全國一共擁有100多家從事分時租賃業務的平臺,其中包括以廠商為背景的公司、創業公司和政府背景下的運營企業,但其中創業公司居多,且大多數企業僅有幾十臺車輛維持運營。

共享汽車江湖再戰,100多家中有90多家其實是在湊熱鬧

而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分時租賃企業的盈利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即使有更多的資本進入依然如杯水車薪。

顯然,分時租賃市場不同於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市場能夠靠燒錢燒出來,迎來短暫的和平。對比網約車、共享單車市場,分時租賃市場需要兼顧雙邊投入,其一方面的成本來源於車輛端,包括車輛租賃/購買費用、停車費、燃油費/充電費、運營調度費用、維修保養費用等多種;另一方面的成本來源於乘客端,包括早期市場拓展宣傳、拓展流量、補貼等各種費用。(該問題,我們將在6月的智能+新出行峰會攜多家分時租賃平臺一同探討)

對應至需求端,從大市場來看,目前用戶對於分時租賃業務的需求並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或者由於車輛較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導致需求遭到打擊,逐漸改變態度,這些情況大有存在。上升至企業端,這也考驗著運營企業線上運營與需求匹配的能力,運營平臺需要不斷通過數據計算,將車輛調度至有用車需求的地區,滿足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便捷性。

所以,隨著市場格局不斷擴大,企業很難在難以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資本續命,未來勢必會形成大多數企業倒閉、併購的局面,包括目前已經獲得融資的企業也難以逃脫。

除此之外,隨著車輛不斷增多,道路交通的承受能力也在考驗著分時租賃行業的發展,還是那句話,共享汽車不同於共享單車,如今有了單車的示範作用,相信未來政策對於分時汽車的監管將會更加嚴格。

層出不窮的創投風口下,創業和守業的迷局考驗著創業者和投資者,自救或許是唯一出路,等風來借風,看風起雲落。

注:本文為第三方(億歐)轉載內容,文章作者:楊雅茹, 本文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AC汽車任何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