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校慶致辭|校長張慶亮:努力譜寫新時代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篇章

校慶致辭|校長張慶亮:努力譜寫新時代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篇章

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慶亮

在建校九十週年校慶大會上的致辭

校庆致辞|校长张庆亮:努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親愛的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一起回顧學校不平凡的辦學歷程,共同描繪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美好藍圖,並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慶祝安徽師範大學建校90週年。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向蒞臨現場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海內外校友表示最親切的問候!

■ 薪火相傳 櫛風沐雨師大路

九十年艱辛求索,九十年絃歌不輟。從建校至今,安徽師範大學因救國圖強而出發、因堅毅頑強而壯大、因發奮自強而興盛,一路走來,見證和參與了近現代安徽高等教育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的進步發展,走過的每一步都扣動著文明的心絃、激盪著歷史的迴響。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安徽師範大學90年的發展歷程,那就是“與風雨相伴、伴風雨前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雨有著特殊的意象,它寄託著人們的憂患意識和抗爭精神,更表徵著潤物無聲的教育情懷。在建校九十年的風雨路上,學校始終絃歌不輟,初心不改,“風雨”二字成為學校發展歷程最好的寫照。

九十年,她從民族危亡的風雨如晦中走來。上個世紀初,在那個雞鳴不已、國運維艱的特殊年代,陳獨秀、胡適、陶行知、蔡曉舟等一批皖籍名流極力倡導籌建安徽大學,蔡曉舟先生甚至斷指明志:誓死建成安徽大學。1928年4月,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懷抱教育救國的夢想,在當時的安徽省府安慶創辦了學校的前身——省立安徽大學,拉開了安徽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序幕,古老的江淮大地有了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抗戰爆發後,學校抱著誓與國家、民族共存亡的決心,毅然西遷湖湘、大別山等地堅持辦學,為江淮大地保存了大學的火種,確保安徽高等教育薪火相傳!

九十年,她從分合輾轉的風雨兼程中走來。作為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先後歷經了省立安徽大學、安徽學院、國立安徽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多個歷史時期,幾經分合、幾遷校址、幾易校名,但始終堅持在坎坷中奮進,在艱難中崛起,一代代師大人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在挑戰面前發憤圖強,在風浪面前勇立潮頭,譜寫了追求卓越的壯麗詩篇。

九十年,她從為國擔當的風雨同舟中走來。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的要求,學校先後將大批學科調整併入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學校遵照省委要求,先後在十多個地市創辦了分校和教學點,折枝成林、花開滿園,當前全省公辦本科院校中有一半以上源自於這些分校、教學點,成就了安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

九十年,她從立德樹人的春風化雨中走來。歷史上,安徽師大曾創造過“於京滬一帶,僅次於上海同濟大學”的輝煌,也經歷過20世紀七八十年代“江淮英才鹹集於斯”的辦學盛況。近年來,學校先後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建校以來,學校累計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近30萬名,一大批校友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和中堅力量,為國家和安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代代師大人始終懷揣著立德樹人的教育夢想,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用心血和智慧妝點了她的枝繁葉茂和史詩風華。

■ 木鐸悠揚 時代征程師大夢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週年是安徽師範大學砥礪前行中一個特殊節點,更是學校開放發展中一個重要關頭。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等現代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創新中國、幸福中國、數字中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法治中國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國高等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轉型,知識的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這些都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回答的時代命題。

面對“兩個一百年”的新目標,面對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新戰略,面對教育強國、教育強省的新機遇,面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新格局、新挑戰,安徽師範大學需要戰略抉擇,重新出發。當安徽師範大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時,我們深感任務之艱鉅、責任之重大、使命之光榮。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校第十次黨代會確定了“到建校100週年,把學校建設成為全國同類院校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這是全體師大人的共同夢想,這是激勵全校師生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一面旗幟。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安徽師範大學將始終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國民表率 社會英才”的培養目標,紮根江淮大地,推動學校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安徽師範大學將秉持“特色、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把特色作為學校永久的生命力,不斷形成特色和發揚特色,努力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把開放作為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由之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匯聚學校發展的資源和力量;把創新作為引領學校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教學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制度創新,構建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安徽師範大學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積極推動標準化、同質化培養逐步向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獨特需求的個性化培養轉變。我們要始終堅持“促進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的教育目的,努力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成為人格健全的人。

我們要更加關注對學生幸福感、幸福能力的培養,為他們追求人生幸福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是人民實現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途徑。我們堅信:教育的社會形象重塑之日、教師的社會地位復歸之時、大學的社會功能彰顯之際,必定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到來之時。

■ 攜手共進 一路相伴師大情

校友們、朋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安徽師範大學90年的風雨歷程,就是一本書,字裡行間流露的是師大人心繫天下的擔當與奉獻就是一條河,波濤奔流見證的是師大人追逐夢想的不屈與堅強就是一首歌,雄渾激昂訴說的是師大人開創未來的自信與豪邁

。無論歲月崢嶸,還是時代芳華,都永遠鐫刻於赭山的蒼翠、花津的流芳,積澱成師大人心中永遠的精神家園。

芬芳桃李萬千樹,相承一脈九十年。回首來時路,我們每一個師大人都有理由為學校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學校今日的成就,得益於一輩又一輩教職員工的矢志奮鬥,得益於一屆又一屆師大校友的真情相伴,得益於一批又一批師大學子的青春搏擊,同時,也得益於各方各界的關心厚愛,在這裡,一併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面向新時代,我們全體師大人將繼續戮力同心、攜手前行!我們堅信,在新時代偉大旗幟的正確指引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師大精神的激勵感召下,在全校師生的奮力拼搏下,安徽師範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師大夢”一定能夠順利實現!

謝謝大家!

策劃:安師大新媒體工作室

校對:熊伯能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