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一個日本和尚的奧運夢

一個日本和尚的奧運夢

無論做僧侶還是做皮艇運動員,都是矢澤的人生選擇。但因為他的特殊身份,人們總希望在他身上寄予很多不切實際的想象。其實,活著就是修行,每個人都一樣。

每天清晨5點,日本里約奧運會單人皮艇項目參賽選手、27歲的矢澤一輝會準時起床,他的任務不是進行訓練,而是穿好袈裟做例行祈禱。除了皮艇運動員,矢澤還有一個身份——和尚。在滾滾紅塵中風光無限的體育明星,與獨守青燈古佛旁的佛門子弟,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然而在矢澤身上,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了。

矢澤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練習皮艇,初三時就和成年人一起比賽,併入圍了日本杯前六名,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如此成就的中學生。高二那年,他被選入日本皮艇隊,成為一名職業選手。大學時期,矢澤就讀駿河臺大學媒體情報學科,並繼續做職業皮艇選手。直到大四,他開始為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煩惱。因為在日本,上學時運動員的訓練費用都由學校支付,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失去了經濟上的援助,必須自己到處拉贊助。

在日本,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中都必須包括一定比例的體育課,不僅如此,學校裡還有“部活”。“部活”是由學生們根據愛好組織起來的各個運動部,比如籃球部、足球部、排球部等。放學後,各運動部的成員聚在一起有計劃地進行練習,這可以說是日本獨有的運動文化、體育模式。學生時代參加運動部,不僅能鍛鍊身體,提高技能,也能培養青少年的團結力、榮譽感、吃苦耐勞的精神等。

為促進初中和高中體育運動,日本還有全國初中體育聯盟和全國高中體育聯盟,負責組織全國、地區和縣級的綜合或單項體育比賽。然而,注重全民體育的日本,唯獨沒有國家從小培養運動員的做法,運動員得靠自己拉贊助,因此很多還在上升期的運動員不得不選擇退役,找一份正常的工作以維持個人生計。

矢澤也是同樣。大學畢業,就意味著他要退役。接下來只能靠自己的收入堅持練習皮艇。苦惱的他將自己對未來的憂慮說給了長野縣皮艇協會會長、善光寺壽量院的住持小山健英。小山會長給出的建議是:“既然你想繼續從事這項運動,挑戰世界大賽,那就要好好給自己規劃一下。”

矢澤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單人皮艇預賽的第二輪排在第十八名,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獲得第九名,創下了日本在該項目上的最好成績。載譽而歸的他,很快就成為媒體的寵兒,人生似乎開始走向巔峰。然而矢澤卻從公眾的視線裡消失了。他去了哪裡?原來,2013年1月,矢澤在長野縣擁有1200年曆史的名剎善光寺裡剃度,正式出家,法號“舼(音同瓊)榮”,即“與舟共榮”的意思。

這是遭受了什麼打擊?其實不然,日本佛門與皮艇事業有著很深的淵源,日本有很多曾參加奧運會的皮艇選手,其母校都是佛教大學。而且日本的剃度、出家和世俗生活是可以兼得的,出家人同樣可以吃肉、喝酒、結婚、生子……日本著名男演員保阪尚希,便在熊本的一家寺院剃度過。曾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的著名女演員小川真由美,也是一名出家女尼。

出家,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皮艇。矢澤每天早晨穿好袈裟,5點半到善光寺上班,主要負責祈福和消災工作;下午3點再脫去袈裟,駕車去長野縣的犀川進行皮艇練習。受日照和氣溫的影響,夏天一般每次練習兩小時左右,冬天河水太冷,只能練習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

出家後的矢澤,用僧侶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和自主訓練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對物質沒有過多追求的人。在參加倫敦奧運會時,因為使用的划槳過於老舊,吸引了不少選手好奇的眼光。“皮艇和划槳,不僅僅是我的道具,也是我的戰友,它們配合著我身經百戰,已經有了心意相通的默契。”2016年裡約奧運會是矢澤參加的第三屆奧運會,他的目標就是奧運獎牌。“既然去了,我當然要贏。”

曾有不少媒體問矢澤,出家對皮艇運動有怎樣的影響,人們都期待他能說出些神妙的道理。因為皮艇和修行,的確有些共通之處,比如都是對意志力的訓練,比如都要求一心不亂的高度集中等。然而矢澤強調,對於自己來說,做僧侶和做皮艇選手,就是同一個人在做著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不存在什麼精神上的關聯性,也沒有人們所期待的相輔相成的功效。

能讓他進入空靈心境的,並非焚香坐禪面壁誦經,而是在奧多摩的御嶽山進行自主訓練。“一個人面對如此山川,足底感受著山間苔蘚的柔韌,皮膚遍佈一層細密的水珠,無論是對身體還是精神都是一種刺激,奧多摩的御嶽山,就是我的靈山。”

(樹存摘自《環球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