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導語:“白領”一詞誕生於遙遠的1951年,在當時被譽為新興中產階級,提及“白領”這個詞彙,相信很多人想到的是光鮮得體的外表,高大上的辦公環境以及令人羨慕的薪資水平。但60多年過去了,現如今的“白領”到底是精緻的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的“窮忙族”呢?

在這個焦慮和“佛系”心態交叉上演的時代,智聯招聘對28270名職場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併發布了《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讓我們走進白領們的實際生活,圍繞他們的衣食住行及事業發展等方面,描繪這一族群的生活圖譜。

7成白領午餐花費20元以內,金融和傳媒行業伙食較好

民以食為天,白領們也不例外,午休時間是白領人群的中場休息時間,午餐也決定著下午的能量續航。調研數據顯示,近7成白領午餐平均消費都在20元以內,以當前的消費環境,不管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20元的消費可能是一碗麵、一份盒飯或者是一個三明治,白領們午餐支出普遍拮据。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工資收入也直接影響伙食。其中,在午餐花費這個選項當中,金融行業、文化/傳媒/娛樂/體育這兩個行業白領午餐消費較高,伙食相較其他行業要好一些,這兩個行業薪酬較高,且工作地點多集中在城市核心地帶,他們對生活質量,生活情調的追求也都比較執著,因此在午餐消費水平上也高於其他行業。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租房是年輕白領的主流居住方式,買房主要為成家

從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 中國的房價可謂一路飈升,買房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病”。但隨著租房市場的健康發展和居住觀念的變化,白領們對買房的執念也在鬆動。調研顯示,租房生活的白領人群佔比最高,為45.1%,其中北上廣深等買房壓力大的一線城市這個群體更龐大,北京租房生活的白領佔比58.6%;上海為57.3%;深圳則高達68.8%。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白領們排名第二的居住方式為“貸款買房”,佔比22.2%,結合這一人群的婚姻狀況發現,大部分貸款買房的白領主要是已婚人群,究其原因,成家後人們更傾向於獲得穩定踏實的生活狀態,買房與結婚的捆綁觀念依然佔據主流,尤其是生娃的家庭,購房的動力更強。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一個更有趣的發現是,選擇“租房,自己租一套”和“貸款買房”的白領中,男女佔比數據差異較小,代表女性的消費實力正在追平男性。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新一線”城市及房地產行業的白領更愛買房

在居住形式選擇“貸款買房”的白領中,重慶、成都、西安、天津等新一線城市的白領佔比更高,一線城市中這一人群明顯減少;而選擇全款買房的土豪們則在蘭州、烏魯木齊、長春等二線城市佔比較高,這與各地房價相關度較高。另外,地域上北方城市普遍購房佔比較高,這或許印證了買房成家立業的傳統觀念在北方家庭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體現在行業中,從事房地產、汽車、能源/環保行業的白領選擇“貸款買房”的佔比較高。從事房地產行業的白領由於身在行業中,對房子的認知度高,且接觸優質房源的機會多,也對購房這件事更加有信心,因此這一行業的白領喜歡買房也不奇怪了。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過半白領出行選公交,高管和已婚人群多為有車一族

要說上班族最匆忙的時候,當屬上下班路上了。調研顯示,多數白領上下班主要依賴公共交通方式,佔比達到55%; 17.7%的白領選擇開私家車上下班,意外的是,雖然共享經濟蓬勃發展,但打車通勤的白領並不多,反而有10.3%的白領選擇騎單車上下班,還有8.8%的白領步行上下班。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在有車一族中,以高管和已婚人群為主,其中已婚有娃的白領佔比較高,有娃的家庭私家車使用率較高,買車為滿足剛需;而高管人群大部分有車自然是很大程度取決於收入水平高,且私家車也是一個人的身份象徵。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白領生活狀況調研(1):7成白領午餐花費不超過2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