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湖南“90後”教授天團來了!告訴你二十幾歲可以幹啥

湖南“90後”教授天團來了!告訴你二十幾歲可以幹啥

又有一名“90後”學霸教授、博導引發輿論關注。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出生於1990年、2018年剛從同濟大學物理學專業博士畢業的李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正高)、博士生導師↓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小編髮現,近幾年已有幾位“90後”、準“90後”學霸獲聘為湖南高校的教授、研究員、副教授等。

比如前段時間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的湖大法學院新任副教授陳少威↓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又比如22歲即被破格聘用為中南大學教授級研究員的劉路↓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下面咱們來看看,這些“90後”青年學者有多優秀?又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到湖南高校任職?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90後”教授是怎樣煉成的

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這兩天引發關注的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根據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介紹,李東2009年進入同濟大學就讀,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以直博生的方式繼續留校攻讀,並於今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李東的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及二維材料異質結,博士期間總計發表SCI論文17篇(總計影響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論文8篇(總計影響因子89.682)。李東曾獲得校級獎項四項,被評為同濟大學學術先鋒。

另據同濟大學校友會官網介紹,李東在攻讀博士期間,提出了場效應光電子晶體管和可編程非易失性光電子存儲器概念,實現了器件光電轉換,邏輯運算與信息存儲功能一體,研究結果被髮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響因子:38.986)以及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評價為重大的突破。

除李東外,前段時間湘伴君的朋友圈被湖南大學法學院一位高顏值“90後”副教授刷屏了。

他就是出生於1991年的陳少威,大家稱他為“現實版何以琛”。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陳少威出生於1991年,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是由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聯合培養出來的博士,這個項目是中美雙方開展的層次最高的官方教育交流項目。目前,湖南大學法學院官網“師資隊伍”欄目最新名單顯示,陳少威為副教授。

時間追溯到幾年以前,2012年,當時只有22歲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被破格聘用為母校的教授級研究員,轟動一時。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原因是他攻克了困擾國際數學界20餘年的“西塔潘”猜想。

2010年8月,酷愛數理邏輯的劉路在自學反推數學時發現,海內外不少學者都在進行反推數學中的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的研究,這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猜想。10多年來,許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沒有解決。

同年10月的一天,劉路突然想到用以前用過的一個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證明這一猜想。他連夜將這一證明寫出來,投給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得到海內外科學家的認可。

痴迷於數學的劉路,在平常的學習中就展現出數學方面的天賦,但他卻不是傳統意義上高分的“好學生”,其老師介紹,“劉路的考試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略偏下,但沒有掛過科。大多時間他都在自學數學。”

大二時,劉路就開始自學數理邏輯,被同學形容為“學術男”。他大學的室友劉洋說,劉路跟寢室裡的同學溝通較少,要麼自己看書,要麼上英文網站下載英文資料,很少玩遊戲。

時任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表示:“破格聘用劉路是基於對僅為本科學生的他能夠破解世界級難題所表現出來的科研能力的肯定,這不是一般學者能夠做到的。”

而在全國範圍內,還有許多“90後”教授、博導引發了不少關注。

例如同出生於1990年的浙大博導楊樹和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明偵等。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楊樹

湖南“90后”教授天团来了!告诉你二十几岁可以干啥

劉明偵

湖南的“吸引力”在哪

不難看出,湖南正在聚集越來越多新鮮、年輕的科研力量。

湘伴君以為,在人才爭奪戰日漸白熱化的當下,這些“90後”青年學者對湖南高校青眼有加,與湖南對人才的重視有著莫大的關聯。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大力推行“芙蓉人才計劃”,增創發展新優勢。作為宏大的人才戰略,其覆蓋面之廣、求才若渴之殷、支持力度之大,在湖南改革開放以來尚屬首次。

“通過智匯瀟湘引才和發展高地聚才工程,引進一批高端科技創新人才……”

2017年6月,湖南省長沙市政府正式出臺《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稱“長沙人才新政22條”)。

“人才新政22條”提出,未來五年,長沙市將投入百億資金,留住大學生、吸納創新者、引進“海歸派”、培養“土專家”,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

當然,要讓更多的“90後”學者紮根湖南高校,讓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尋找到適宜發展的“舞臺”,湖南任重道遠,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比如要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要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獎勵優秀人才,要千方百計為人才提供創新創業的廣闊舞臺,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不拘一格降人才”,對待特殊人才使用特殊政策……

惟其如此,湖南人才集群新優勢可成,“芙蓉國裡盡人才”新景象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