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寶寶體重不達標是吃得少嗎?

眾所周知,評價小兒生長的指標有體重、身高、頭圍、胸圍等,其中體重是最易觀察的指標,且能及時反應小兒(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嬰兒)的餵養與營養狀況,指導家長進一步科學合理的加強餵養與營養,保障小兒健康,以免體重增長不良進一步發展導致身高增長緩慢及影響小兒發育的進程。

寶寶體重不達標是吃得少嗎?

通常從3個方面來了解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

1、體重正常增長的意義

2、體重增長的規律

3、體重增長不足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一、小兒體重正常增長的意義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話說與智力發育有關,但是充足能量的攝入是體重正常增長的基礎,同時也是腦發育正常進行的保障,而體重是家長最易觀察的指標,甚至每天固定的時間及情形下測量都會獲得可靠的數據,而腦發育則不然,有時候能量攝入不足導致一過性低血糖即可對大腦的發育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但短時間內我們很難通過測評大腦發育有關的指標反映出來。

因此,小兒在相應的年齡有正常的體重增長即可反應充足能量的攝入,也反應了一定腦營養的攝入,意義重大。

寶寶體重不達標是吃得少嗎?


二、小兒體重增長有什麼規律呢?

首先,我國正常新生兒出生體重是2.5-4kg,平均3.2kg,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後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後3-4天達最低點,7-10天可以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體重下降可多達200-300g。

新生兒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生嬰兒不能立即適應母體外的環境,表現為多睡少吃、吸乳不足,而肺和皮膚又蒸發大量水分,大小便的排洩又相當多,從而導致體重減輕。如果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10%,或10天以上不能恢復到出生體重就應查找原因,分析是否由於母乳不足、餵養不合理或患病所致,以便及早採取措施。

生理性體重下降過後即開始正常的體重增長,嬰兒滿月時平均增重1kg,生後第二、三個月平均每月增重1.0-1.2kg,4-6個月平均每月增重0.45-0.75kg,7-12個月平均每月增重0.22-0.37kg,全年共增重6.5kg。由此可見,生後頭3個月體重增長最快,以後隨月齡增長而逐漸減慢。一般,生後3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2倍,生後1週歲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

嬰兒1歲後,能獨立行走,活動量增加,體重的增長速度進一步減慢,一般1-2歲全年體重增長2.0-2.5kg,2-3歲全年增長2.0kg,3歲以後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長1.0-2.0kg。

為了及時觀察小兒體重增長情況,建議對小兒定期測量體重,6個月以內最好每月一次,6-12個月每兩個月一次,1-3歲每3個月一次,3-6歲每半年一次,以後呢則每年一次。

在兒童健康管理過程中,常用生長曲線圖來系統監測小兒體格發育情況。生長曲線圖既顯示了正常小兒的生長規律,又標明瞭正常的變動範圍,並且使用方便。家長可以通過自己寶寶的生長曲線圖對其生長情況有所瞭解,有利於早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寶寶體重不達標是吃得少嗎?

三、小兒體重增長不足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通過定期測量小兒體重增長情況,如發現體重增長不足或通過觀察小兒的生長曲線圖發現體重曲線變平或下降,均應及時找醫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以嬰兒為例列舉常見體重增長不良的原因有:

1、母乳不足或餵養不當,是嬰兒體重增長不良的最常見原因,同時伴有兩次餵奶時間間隔短於2個小時,尿量減少或尿色發黃,可以伴有哭鬧或夜醒頻繁,處理方法是及時促進泌乳或及時添加配方奶,6個月以後的嬰兒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

2、胃腸道疾患,可伴有嘔吐、腹瀉、便秘,部分小兒屬於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胃腸道過敏,可伴有皮膚的過敏表現,如溼疹,多見於父母屬於過敏體質的寶寶或人工餵養的小兒,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應及時查找、規避過敏原,人工餵養的小兒應及時更換不易過敏的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蛋白水解的配方粉,添加輔食的過程也要慎重。

3、全身性疾病,除了體重不良外,若伴有運動能力發育遲緩、精神反應差或易激惹的寶寶,家長更要重視並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查找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以免耽誤孩子的生長髮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