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養殖面積105萬畝總產量將達13萬噸,“監利龍蝦,紅遍天下”

養殖面積105萬畝總產量將達13萬噸,“監利龍蝦,紅遍天下”

當下,小龍蝦在中國的火爆程度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全國各地已經掀起了一場吃蝦、看蝦、玩蝦的熱潮。小編最近居然看到一篇顛覆自己價值觀的新聞,上海某餐廳竟然為前去吃小龍蝦的顧客提供其剝蝦服務,更另小編想不到是某高校女大學生在這裡兼職幫客人剝蝦就能月入過萬。這個由小龍蝦帶動起產業究竟有多強大,大家不妨來到一個地方體驗一番。

談到小龍蝦產業,這個地方絕對算的是這個擁有2000億產值產業的一個生動縮影,它便是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為了親身體驗小龍蝦到底有多火,小編親自趕到了期待已久的監利小龍蝦節的現場。

“監利龍蝦,紅遍天下”,昨天上午,由監利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湖北·監利小龍蝦節在監利縣容城江城南路廣場隆重開幕。雖然今天監利下起了雨,但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龍蝦節的熱情,開幕式現場一片熱鬧、喜慶,不僅吸引全國各地的吃貨,更匯聚了行業內的大咖,1000人冒雨參會的景象真是震撼到小編了,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大家紛紛來這裡看蝦、品蝦、論蝦。小編了解到為期兩天的監利小龍蝦節將推出各種亮點紛呈的活動,上午開幕式為大家推出了精彩的文藝演出,後續不僅還有“十城百味”美食盛宴,更有蝦王爭霸賽、小龍蝦產業高峰論壇、生態水產品交易會等精彩環節。

據瞭解,2014年監利縣蝦稻共作面積只有6萬畝,今年達到了65萬畝,加上蝦蟹混養板塊40萬畝,總養殖面積達105萬畝,今年小龍蝦總產量有望突破13萬噸。另外,監利縣今年還開始了小龍蝦保險財政補貼試點,首期試點10萬畝,保險賠付每畝1500元。雄厚的一產加快了產業鏈的延伸,在此基礎上監利縣還創建了福娃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福娃省級蝦稻產業園和朱河省級現代水產產業園,原有小龍蝦規模化加工企業5家,去年又新增湖北廣利隆食品、監利眾越水產、監利滿堂紅食品等3家企業。全國小龍蝦交易中心已經落戶監利,吸引力全國各地的小龍蝦買主在監利採購。

本屆節展,旨在進一步提升“監利龍蝦”品牌影響力,拓寬監利小龍蝦的產業鏈升級,全方位推動監利小龍蝦在生態養殖、選育繁育、冷鏈物流、餐飲文化、加工增值和電商推廣等全產業鏈上的探索和佈局,打造“雙水雙綠”新亮點,培育監利現代漁業經濟增長點,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監利小龍蝦節中的重頭戲,由中國水產養殖網、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分會、監利縣水產局聯合承辦的小龍蝦產業高峰論壇如期下午在監利縣凱瑞洲際酒店舉辦,行業內的大咖雲集於此,共同剖析小龍蝦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包括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顧澤茂、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曹湊貴、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位科學家陸劍鋒、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巧佳、福中數字農業集團總經理趙兆勇、中國供銷集團·湖北鑫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丹、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玉先等,會場上座無虛席,吸引了養殖戶、流通商、飼料動保廠家及媒體等近300人參加。首先監利縣副縣長楊金勇為高峰論壇致了開幕詞

小龍蝦產業發展迅猛,那麼在這種條件,小龍蝦養殖還有怎樣的發展潛力呢?舒心亞老師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地解讀。他談到雖然目前小龍蝦產業鏈已經趨於完整,但有一些關鍵鏈節還是比較薄弱,良種選育至今未見成效,至今未出良種;優質苗種繁育方面做得很少,大部分情況養殖戶不得不大量使用自然苗;生態養殖面積大,但誤區多,技術未普及,平均單產低;貿易物流環節,蝦源不足,易發生搶蝦大戰,價格居高;加工餐飲中,餐飲持續火爆,蝦源不足,出口一減再減 ;產業服務缺乏統一標準,服務不到位,亂象多。

在分析世界小龍蝦產業發展前景時, 舒心亞預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小龍蝦市場價格會逐漸上漲,供求矛盾持續緊張。從全世界的發展情況來看,傳統養殖規模發展受限,並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產業會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和新技術創新會成為主流,產業將向高科技和可持續發展兩個方向邁進 。

談到養殖戶最關心的養殖技術問題時,舒心亞用16字真言幫助養殖戶熟記和理解應用—“夏秋放種,春季補苗;捕大放小,輪捕輪放”,也就是種苗要投足,苗種密度要控制好,投放時間要早,延長養殖時間,這樣養殖效果才會好。

小龍蝦雖然生存能力比較強,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容易感染病毒。龍蝦大量發病也是目前小龍蝦養殖戶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在顧澤茂看來,病害其實都是“養”出來的,其中最嚴重的病原性問題。病原性問題最常見的是白斑病毒,它傳染性強、死亡率高,一旦發病就是一死一大片,每年五月份是龍蝦死亡的高峰期,原因之一就是水溫,水溫二十度到二十六度是白斑病毒活力最強的時候,與此同時,這個水溫條件下,也是小龍蝦生長旺盛期,小龍蝦頻繁脫殼,抵抗能力非常弱,極容易誘發病毒。

顧澤茂告訴大家,白斑綜合徵(WSS)的病原是白斑綜合徵病毒(WSSV),是一種具有囊膜、無包涵體的桿狀雙鏈環狀DNA病毒,基本上可以說是目前唯一對小龍蝦養殖有影響的病毒,但白斑綜合徵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對於養殖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挑選好的苗種,目前小龍蝦苗種市場很不規範,不帶病毒的蝦苗少之又少,養殖戶選苗時要仔細瞭解苗種來源地是否發生過白斑綜合徵;另外一個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關注水質變化需貫穿小龍蝦養殖的始終,不能讓攜帶病毒的物種或餌料進入水體。

小龍蝦產業鏈日趨完善,尤其是加工端更是發展迅猛,據悉今年小龍蝦加工端成為最主要的收貨渠道。在談到小龍蝦加工鏈的發展情況和問題時,陸劍鋒指出蝦類市場替代已露雛形,相對於其他蝦類,小龍蝦養殖成本低,更具競爭力,將來小龍蝦產業將大有可為。

對於小龍蝦加工品,陸劍鋒告訴大家如今小龍蝦加工品已經衍射出很多品類,但質量保鮮仍須關注,如即食調味小龍蝦雖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巴氏殺菌後,常溫下不易保存,必須結合其他保險技術。相比保鮮劑,輻射殺菌是一種有效的殺菌方法,可用於即食小龍蝦食品的產業化,可在5kGy以下的弱劑量進行。

在楊巧佳看來,監利小龍蝦正在逐漸步入小龍蝦3.0時代。那麼何為小龍蝦3.0時代呢?楊巧佳通過3個時間段的劃分給大家做了形象的說明,小龍蝦1.0時代就是2001~2012,這時小龍蝦餐飲已經興盛全國 ,到了2013年~2015年,小龍蝦進入O2O時代,也就是2.0時代,線上線下全面開花 ,在2016年之後,某些小龍蝦產業發展較快的區域正在邁入小龍蝦3.0時代,即大量資本進入小龍蝦行業,倒逼小龍蝦產業轉型升級。

“監利龍蝦”已是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通過較長時間的發展,監利小龍蝦產業植根自然、行業、人文等因素的沃土,孕育出了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價值。要使消費者對一個產品從未知,到認識,到理解,到試購,再到常用,這必然需要品牌的力量,這也是小龍蝦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監利還需充分挖掘區域資源優勢,突破小龍蝦3.0時代。

如何在稻田中養好蝦,實現“雙水雙綠”的目標,曹湊貴有自己的看法。目前湖北推廣“雙水雙綠”種養體系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打造“稻蝦共作”的升級版,從選育稻蝦新品種、應用綠色防控等栽培新技術、創立種養環境等新標準、打造優勢產地綠色品牌等入手,開展研發、推廣、示範,提高綠色稻米的產品質量,讓稻穀、小龍蝦的經濟效益都能大幅提高。

蝦稻共作,是蝦與稻的和諧共生,既要養好蝦,也要種好稻。怎麼助力“雙水雙綠”,夏玉先談到生物農藥防控水稻害蟲及應用,他認為當下害蟲防治應該轉變觀念,不是要消滅害蟲,而是要做好持續預防,相對於化學農藥,生物農藥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它對害蟲天敵和水生生物安全,無間隔期,夏玉先通過給大家分享綠僵菌421對水稻害蟲防控的案例來論證他的看法。

另外,在圍繞小龍蝦供應鏈建設和升級的問題上,趙兆勇和陳丹先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熱情的演講和獨具匠心的見解收穫觀眾一陣陣掌聲。

在會場小編還碰到了監利縣小龍蝦交易市場批發商陳老闆,從他那裡得知今年監利地區小龍蝦不僅產量比去年提高了,而且價格也比去年同期高到5塊錢左右,他認為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大量資金湧入加工端導致的,但是從他的角度並不希望小龍蝦價格這麼高,因為高價位必然帶來更大的交易成本和風險,這是自己難以承受的,因此價格高並不意味著能賺到錢。他告訴小編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小龍蝦加工廠都搶著收購小龍蝦,往年都是先賣到市場,多出來再運到加工廠,但今年加工廠普遍都大訂單來收蝦、搶蝦,而且出價比市場價還要高。同時,楊老闆也表示,很多時候更願意將蝦子賣給加工廠,不僅僅是因為價格,市場交易過程中失信欺詐的情況也不少,有時候明明談好的價格將蝦子運到市場後,一部分尾款卻收不到,但加工廠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會場內外,小編還看到對本次高峰大力支持的企業的小夥伴們,有小6水產網、廈門市科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漁美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他們也不忘來向專家討教取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