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六位大咖教新手收藏進階:首先建立認知體系,然後進入收藏體系

信息時報 《藝術週刊》採寫 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

一個收藏愛好者,如果始終停留在“看什麼都稀奇,見什麼都想買”的階段,那就算不上入了“門”,是否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體系,是評價一位藏家專業程度的標準之一。那麼,對於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怎麼才能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體系呢?5月5日,由“收藏私享會”發起的首屆華人收藏大咖互動論壇在廣州舉行,朱紹良、翟健民、蔣念慈、一西平措、陳筱君、何國慶六位華人收藏大咖圍繞“從收藏看文化自信”展開主題演講,並參加互動論壇。在論壇上,對於“新手藏家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問題,他們從各自的經驗出發,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何國慶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陳筱君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一西平措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翟健民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蔣念慈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朱紹良

劃重點

從興趣出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品類

參加這次論壇的六位大藏家所專研的品類各有不同。在書畫收藏方面,朱紹良收藏與鑑賞古代書畫大有所成;羲之堂創始人陳筱君以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為主軸;清玩雅集成員何國慶主攻方向是明清暨民國名人書法。而在器物收藏方面,翟健民是著名的瓷器收藏家,亞洲國際古董展策劃發起人;香港瀚海拍賣公司董事長一西平措專研佛教藝術品;蔣念慈則是古董傢俱鑑藏家,推動了“紫檀概念”的誕生。他們都是怎麼選定自己的收藏方向的呢?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清 郎世寧畫弘曆哨鹿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少年時環境的影響往往能培養起一生的興趣。這些大藏家中,有些人就是因為少年時代環境影響。例如翟健民15歲時在香港一家抽紗店幫工,下班後幫隔壁古董店給客人送貨,他的品性受到古董店裡師傅的賞識,將他引入了古董行業學習,從此與瓷器結緣,後來建立香港“永寶齋”,成為大華人圈最活躍的古董商之一。又如一西平措,他的祖父曾為十世班禪做管家,因此他從小就在寺廟裡成長,從16歲起跑遍整個藏區,對佛教藝術耳濡目染,更掌握了一大批珍貴的一手圖像資料,所以他後來致力於佛教藝術收藏推廣工作,近十年來成為中國佛像市場領域重量級人物,也是不難理解的。

但也並不全然如此。作為香港摩羅街古董店的少東家,蔣念慈18歲就在母親的引領下開始做古董生意,但他卻並沒有延續母親的瓷器生意,而是另闢蹊徑選擇了當時還備受冷落的老傢俱。當時很多做瓷器的朋友勸他,官窯流傳有序,珍貴精緻,傢俱有什麼好收藏的?但蔣念慈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在專題講座中他說:“我是這樣理解‘古玩’這個詞的,在我看來,第一等的古玩可以欣賞、可以把玩、可以使用;第二等的古玩可以欣賞把玩,但不能用;第三等的古玩只能欣賞。”基於這樣的理念,他沒有選大家都追捧、自己也從小熟悉的瓷器作為方向,而是用幾十年時間收集和研究老傢俱,追尋形制背後的文化含量,終成為古代傢俱頂級藏家之一,2008年“紫檀概念”的誕生,他是背後重要的推手。

何國慶所選擇的收藏角度,比起前面幾位來看起來更要狹窄,他專攻晚明和民國這兩段時間的名人書法、信札收藏,“我是想用書法來呈現晚明與民國時代的士人,我關注的是歷史上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對社會對民族有貢獻的人,我尊敬他們。我收藏的這些人一定要有事蹟有貢獻,可以為人楷模。收藏的目的也是為了研究這些先賢,這讓我覺得一種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

“因為收藏其實是一件很需要投入的事情,不光是金錢的投入,更是時間精力的投入。你必須不斷反覆研究和學習,我很多年前得到一件很好的龍泉窯,簡直是愛不釋手,反覆從紋飾、釉料等細節去研究它的美,它的歷史,越是反覆看它越是喜歡,越喜歡就越查資料做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水平就提高了。如果不是真心喜歡的品種,只是跟著市場熱點買東西,你就做不到系統研究,最後你的藏品自然也就形不成系列。”翟健明說。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明 青玉異獸形硯滴 故宮博物院藏

建立體系的過程首先是認知的過程

什麼叫體系性收藏呢?蔣念慈有個很直白的解釋:“首先你不能只買一件,你得買一批,其次你買了一批還只能算是系列,不能算是系統,還有另外一個條件:就是進行相應的研究,把它背後的文化信息給梳理、歸納出來。做到這些工作才叫系統性收藏,才能真正令藏品增值。”

收藏單件作品,有時候真是“隨緣”,但為了完成一個收藏體系,就需要不斷做功課,看市場上或者私人藏家手中是否有填補自己收藏空白的東西。何國慶所選的方向,前些年算是比較冷門,有時候一件拍品可能就一兩萬塊錢,但為了找到這件東西,他得從臺北到北京往來好幾趟。在圈子裡聽說了誰手裡有他專題裡面沒有的,就得天天想辦法,去認識對方,找他交朋友,跟他介紹自己的系統,最終感動對方讓出,豐富了自己的體系——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成本遠遠大於市場價格。

單件的藏品容易散失,而體系性的收藏則能夠產生力量。即使最後流到拍賣市場上去,那些名家的成體系的舊藏,也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在收藏體系中,包含了藏家的建構與研究。

陳筱君曾幫助臺灣許多重要的藏家建立收藏體系,對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她說:“有些藏家的偏好面非常廣,也許他的資齡已經超過30年了,涉獵不僅書畫,也包括文房雜項到木器,是不是他就沒有自己的體系了呢?並不是這樣。我們不要把‘收藏體系’簡單地理解為品類,它可能是一個主題下的分類收藏,而且一位藏家也可能同時擁有幾個獨立的收藏體系。”

陳筱君覺得,所謂建立收藏體系,首先要有一個認知的過程。“有些藏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是跟著市場轉,別人說什麼好,就買什麼,這只是用耳朵聽而已,你沒有培養用你的感官去認識作品,就可能會抓不到方向。收藏一定要看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不要急著下手買,先學習,先欣賞,首先建立認知體系,然後進入收藏體系。認識藝術是一個很美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夠享受到。”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宋 枇杷山鳥圖 故宮博物院藏

網絡時代,學收藏更容易

“這是一個很幸運的時代,網絡世界讓信息透明瞭,我們以前當古董店學徒的時候,只能看到自己過手的東西,但是現在的藏家完全可以通過網絡看到全世界博物館與拍賣市場裡的精品。”翟健民感慨地表示。

對藏家來說,最重要的三個提高自己的途徑就是看書(包括圖錄與收藏方面的指南)、到博物館或大展上、拍賣市場裡看實物(在拍賣預展上儘可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器物上上手)、以及尋找一位好老師帶領自己入門。朱紹良與其他幾位大藏家的經歷不同,他是從商界“跨界”來到收藏圈的,他的經驗就是“好的老師讓你少走或者不走彎路”。他最欣賞的收藏家是張伯駒,最崇拜的鑑定家是張蔥玉,而啟功先生給他開的書單,和傅熹年先生手把手教他的古代界畫與文人繪畫、宮廷繪畫還有民俗畫的比較,讓他受益匪淺。“一位好老師肯指點你,把他畢生的經驗跟你分享,那你太幸運了。”

本次論壇活動的發起人曾雯曾經在廣州電視臺做收藏類節目主持人,從2007年的《今日鑑賞》到《大藏家》、《咪走寶》等欄目,她發現不少市民因為沒有經驗和知識,在收藏過程中買了贗品,吃了大虧,因此她花了三年時間,邀請到各個領域的收藏大咖,打造了“收藏私享會”。這是一個類似慕課的系統,每期介紹一件重量級藏品以及其背後的故事,為每一位所邀請的大咖量身拍攝收藏課程,避免了一般收藏講座的碎片性。這一系統也在互動論壇啟動當日上線,首期推出24節朱紹良收藏專欄,介紹科學鑑賞古畫的經驗。

“現在傳媒發達,資訊豐富,我們可以用移動網絡方便地得到好老師的指點。”曾雯介紹說,收藏私享會的目的,是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撥開迷霧,少走彎路。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清·郎世寧《平安春信圖》 朱紹良收藏

畫中為清雍正帝胤禛(清世宗)與乾隆帝(清高宗)。上有乾隆皇帝1782年自題詩文:“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黑漆描金花卉紋交椅(明末) 蔣念慈收藏

交椅為圓後靠背的圈椅型交椅,全張交椅木胎髹黑漆,漆上描金花,椅圈處理尤為精妙,線條柔婉流暢,順勢逶迤而下,圈手出頭部分為雙外旋翻卷,椅下設有腳踏,典型明式交椅特色。

新手看過來,六位大咖教你玩收藏

五代 衛賢 高士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收藏的基礎是美術史和美術理論

對話

古代書畫鑑定最重要的是先斷代

收藏週刊:您是如何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的?

朱紹良:任何人都會走彎路,我剛開始進入收藏領域的時候,由於受早年經商心態的影響,總是快進快出,使得很多好的作品悄悄溜走。由於當時完全靠朋友長眼,靠朋友買賣。使得自己像瞎子一樣,有點盲從,但也由於我早年學醫,思維相對嚴謹,慢慢我意識到,那種狀態要變,我要走自己的路。於是,一開始先是走訪鑑定大師,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建議我,首先要了解美術史,這是基礎。另外,還要掌握美術理論,包括筆法、皴法、描法以及書法特點,還有不同畫家之間的風格差異也要了解。

第三步,技術上的鑑定,只有把這三方面都爛熟於心,才能在市場上做到遊刃有餘,否則永遠都會是“耳食者”,用耳朵買東西。

收藏週刊:技術鑑定是指哪些?

朱紹良:這是非常專業的環節。首先是筆、墨、紙、硯的鑑定,還有裝裱、鈐印的鑑定。

收藏週刊:每一幅畫都有很多細節,您通常是如何找到相關的資料?

朱紹良:看到一幅古代書畫的時候,首先是斷代,時代的風格是不可磨滅的。宋代與元代不同,元代跟明代也不同。第二步,如果有款,相對容易一些。但大多數可能是沒款的,這時候就考驗我們對相應朝代的書畫家的熟識程度了,還有鈐印的分析以及收藏印的研究。對畫上的收藏印要了如指掌。如果拿到了作品再去查,那是“補課式”的鑑定,不可取。另外,更值得強調的是,對鑑定任何一幅書畫作品的結論,都不能用口號式的結論,例如“開門假”“開門真”的說法不行,要具體說出來,真在哪,假在哪,需要像寫論文一樣列舉出來。

收藏週刊:您剛剛說要了解美術史,您有什麼書可以推薦嗎?

朱紹良:有很多這方面的書籍,例如徐邦達的《古書畫偽訛考辨》就是技術鑑定很好的參考書籍,像楊仁愷等大家的書都可以多讀。美術理論則更多了,有關水墨畫法、人物畫法的書籍有很多。

收藏週刊:您會怎麼指導學生進行書畫收藏?

朱紹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應該買誰的作品。我也不會帶學生到市場上看作品,我只會教他們如何看畫的方法。

收藏週刊:您覺得在收藏市場中,鑑定家的鑑定證書有用嗎?

朱紹良:沒有用,要經過市場檢驗。不管誰的意見,都要看市場。再說,怎麼鑑定這個“專家”還是個問題,如果“專家”本身都有待驗證,那經過他鑑定出來的作品,就更值得推敲了。

收藏週刊:有人說目前市場魚龍混雜原因是再也沒有了像徐邦達等權威鑑定大家的存在?

朱紹良:不是這個原因。哪怕再權威的專家,從鑑定的角度,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現場

宋畫院制度完善

創作達到了歷史高峰

當日,朱紹良以“從《宣和畫譜》和《石渠寶笈》看收藏審美”為題,深入分析了兩本歷史上著名的畫作名錄的古畫細節。他表示:“如果自己不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研究,不可能可以梳理自己的收藏脈絡。”

朱紹良介紹,《宣和畫譜》收錄的是從魏晉時期到北宋時期的231位畫家的639件作品,宋徽宗不僅編撰了這本書,還編撰了《宣和書譜》和他自己的作品集《宣和睿覽冊》。乾隆時期編撰的則包括《石渠寶笈》以及專門針對宗教題材的圖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收錄的是從歷代到清宮的書畫,其中包含2000多年以來的一萬餘件作品。“《宣和畫譜》和《石渠寶笈》所著錄的古代書畫已經成為今天博物館、收藏家以及市場共同追捧的藏品。當然,《宣和畫譜》所著錄的作品目前存世的不超過10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