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父母在這幾件事上“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育兒,不僅是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學習的過程。一旦成為父母,就與孩子的成長髮育、身心健康以及人身安全緊緊地綁在了一起,揹負起了甜蜜的重擔。父母在“科學育兒”這門必修課上且行且修行,但如果在這幾件事上“曠課”了,自以為沒開學,就會錯過寶寶生長髮育的最佳時機。

父母在這幾件事上“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營養學曠課:忽視關鍵營養,錯過黃金髮育期

早期營養的投資是保障嬰幼兒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前提,對其日後生產力、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純天然”之風盛行的氛圍下,很多家長固執地認為天然食物能夠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足夠營養,而忽視了一些關鍵營養素的補充,顯然這是不對的。比如家長們熟悉而又陌生的的維生素AD,熟悉它是因為寶寶出生後,不管是醫生建議還是朋友推薦,都曾給寶寶補充過,說它陌生是因為大多數家長並不知道補充維生素AD真正的意義在哪裡,也就造成了一些誤區的形成。雖然天然食物中含有間接或直接的維生素A,但攝入之後是否能被有效吸收是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那些深顏色的蔬菜(胡蘿蔔、西蘭花、南瓜燈)並不含有維生素A,而是含有相對豐富的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被吸收後要在機體內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轉化為維生素A,才能發揮作用,但數據顯示這個轉化率是很低的,只有不到1/12,也就是說想要獲得足夠的維生素A,需要食用大量的β胡蘿蔔素才能實現,這對於胃容量很小的寶寶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動物肝臟雖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D,但作為解毒器官,可能會富集一定量的重金屬或不健康的代謝產物,此外肝臟中膽固醇含量也較高,不建議寶寶經常食用,且異味較大,寶寶的接受度也比較低。0-3歲的嬰幼兒腸胃消化系統、咀嚼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且處於快速生長髮育的黃金期,僅僅依靠食物補充到的維生素AD是遠遠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

維生素AD有“黃金營養素”之稱,不僅僅是因為在天然食物中的珍稀程度,還因為對寶寶生長髮育的重要作用。維生素A能夠維持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構成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從而抵禦病菌的入侵。維生素AD協同作戰還能激發提高機體免疫系統機能,增強抗病能力。不僅如此,維生素AD作為“身高專項營養”,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吸收,並幫助鈣質快速到達骨骼和牙齒,增加基礎骨量,使骨骼變粗變結實,為身高增長打牢地基。維生素A決定著長骨的生長速度,它不但能促進軟骨細胞發育,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身高增長的關鍵因素。綜上考慮,我國兒童保健專家才一直呼籲家長應為孩子選擇更為科學合理地方式補充維生素AD,如從寶寶出生起每天一粒伊可新,至少堅持服用到3歲。

性教育曠課:不敢大方談性,不懂得自我保護

中國家長一直羞恥於談性教育,甚至採取編瞎話、沉默不語、清除隔離、責罵批判等方式,試圖保證孩子的純潔性,認為等孩子長到一定的年紀自然無師自通。然而,從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到屢屢被曝的虐童、性侵兒童事件都在給家長敲響警鐘:正是因為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長對性的曲解,才讓孩子在面對外來侵犯時不懂得保護自己,成為禽獸們的“盤中餐”。況且,孩子在2歲多就會表現出性格方面的性別差異,3歲時已經開始有了性別意識,不知不覺會出現“性探索”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越是遮遮掩掩的避諱談性,越容易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所以說,性教育一定要趁早,早期性教育啟蒙,也有利於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給予正確的引導。

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家長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對“性”的刻板觀念,提前儲備好知識,如實回答孩子的提問;也可以通過兒童身體繪本、人體器官掛圖、拼圖、視頻或人體模型等,告訴孩子每個器官的科學名稱和功能,讓他們從小了解、熱愛自己的身體;學習的過程中不要跳過生殖器官,應該讓孩子從小把生殖器官看成身體自然且正常的組成部分,而非令人羞愧、難以啟齒的存在;預防兒童性侵是性教育的重要一課,家長應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學會保護隱私部位,將孩子可能遭受侵害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父母是其永遠的後盾,無論發生任何事都要勇敢尋求幫助。

心理學曠課:忽略情緒管理,影響性格形塑期

性格的初步形成始於幼兒時期,此時幼兒的性格尚未定型,富於可塑性,周圍環境對它的影響至關重要。但是不少家庭的獨生子女或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家人常會有過度保護的狀況,還以“年紀小不懂事”、“長大就會好”為藉口忽視孩子的心理教育,造成“熊孩子人人喊打”的社會現狀。根據幼兒年齡發展特點,幼兒處於性格萌芽階段,幼兒的性格教育屬於最初的起點教育,奠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基礎。一方面,孩子的個性是父母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塑造而成,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就不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通過繪本、具體事例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做好情緒管理,在習慣中建立教養模式,讓好習慣逐漸內化為本能。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動中,若出現如耍脾氣、打人、搶玩具等不適當的行為,父母應主動告知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任他為所欲為,最好能適時教導其正確的態度,建立明確的價值觀。最後,即使孩子犯錯也要維護其自尊心,儘量以正面的語言和情緒去教孩子,讓他們樂觀地面對外在環境。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扶持,孩子的每次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作為父母,我們能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