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他是汶川地震中的“範跑跑”,震後備受全國人爭議,今依然在教書


10年前,汶川大地震奪去了近7萬同胞的生命,而倖存者們的人生軌跡也從此改變。九年過去了,時移世易,在震後人生的重建中,有些人走上了更大的舞臺,有些人因此圓夢,有些人想要不被打擾的生活。而我們今天說的就是“範跑跑”。

“5·12”地震發生時,正在講課的範美忠先於學生逃生,成為第一個跑出都江堰市光亞中學教室的人。10天后,他在網上發文稱:“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我也不會管的。”範美忠的言論引發網友強烈聲討,並被戲稱為“範跑跑”。

鋪天蓋地的謾罵聲接踵而至,集合了懦弱、無恥、缺乏責任心等評判的 "範跑跑"一詞廣為流傳,成為他此生難以揭除的標籤。然而,這一夾雜著憤怒情緒的刺耳代號,卻遠不足以呈現出這個千夫所指者的真實面目。在熟悉的人眼中,他是一個令旁人生羨卻不敢效仿的精神裸奔者,逃離毫無歸屬感的故鄉,考入最高學府,卻又對之滿心失望,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四處遊蕩。


他曾經說到:雖然中國的大學很爛,北大也很爛,但是它畢竟比我的中學要好一點。進了大學之後,我的思想開始覺醒,我們也學外國曆史,讀到這個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讀到約翰.彌爾的《論自由》,還有讀到美國的《獨立宣言》和《聯合國人權宣言》,這對我的影響很大。這個時候我就開始逃跑了。

如今回想起來,之所以“範跑跑”事件能夠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究竟是民眾將集體的悲痛轉移為對他個人行為的道德審判,還是說範美忠出於本能的行動確實違反了大眾做人的底線,亦或是“範跑跑”本身就是媒體蓬勃發展時代的一個犧牲品呢?

我們至今不得而知,但10年後的今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一代青年人轉變為網民主力,傳統倫理中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和道德綁架的觀念為大多數網民所厭惡,隨之而來的是網絡中更加多元化的聲音,面對“範跑跑”事件亦是如此:即便不認可但至少可以理解。這是價值觀的多樣化,也是時代的進步。


在消失的這九年時間裡,範美忠一直研究仁與義,對《莊子》的研究成為了他這幾年來生活的重心,他堅持認為自己對莊子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國內的頂尖水平,甚至開辦了研修班和網絡課程。

範美忠因此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不僅他被網友戲稱為“範跑跑”,還面臨著要被學校開除、丟失飯碗的壓力。不過,最終他還是留在了光亞學校教書,直到2011年1月辭職,此時距離他進入這所學校工作已有十年了。據瞭解,現在的範美忠供職於華德福高中,並在撰寫《莊子解讀》。在飽受爭議、思想痛苦的錘鍊之後,範美忠和當年一樣,依然我行我素。九年裡,他拋去雜念,潛心研究莊子,莊周一夢,世人獨醉你獨醒,期待你的“鯤鵬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