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落霞、雲海、晒秋,攝影師們夢寐以求的風景,江西這個古村都有了


“篁嶺人家‘曬秋’沒什麼講究,趕上什麼就曬什麼,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穫都曬起來。分析‘篁嶺曬秋’的旅遊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參加過2016年高考的同學,一定記得這道出現在文科綜合全國Ⅱ卷中的試題。 

婺源“篁嶺曬秋”,既是江西旅遊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也是每個攝影師心中的攝影聖地。

掛在山巔的篁嶺古村,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數百棟徽派古民居隨山就勢地堆砌在一個斜坡上,層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與曬架上那些紅彤彤、黃燦燦的農作物相映成趣,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曬秋”農俗景觀。

山裡的天氣多變,時雨時晴,而且氣候潮溼,農作物需要經常晾曬才能貯存。為了晾曬農作物,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搭起了曬架,也便有了我們眼中的曬秋美景。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篁嶺的民居與山下傳統的兩層徽派建築不同,這個村子的家家戶戶都是三層樓,最上面這層樓被專門用來當作“曬樓”。

天晴時,用一根長長的木杆將鋪滿了玉米、辣椒、稻穀、菊花、豆角……等農作物的曬匾推出屋簷;雨來了,再將木杆伸出輕輕一勾,就收回來了,非常方便。

正如高考試題中描述的那樣,其實篁嶺曬秋這種農俗現象,一年四季都有,“趕上什麼就曬什麼”,春曬山蕨、夏曬乾菜、秋曬果蔬、冬曬鄉俗,辣椒紅了曬辣椒,茄子熟了曬茄子,並不是只有秋天才看得到的。

時令在變換,曬匾裡曬著不同的農作物。只不過秋天的篁嶺村樹葉紅的紅,黃的黃,綠的綠,色彩變得五彩斑斕起來,再加上規模更大的農作物收穫季節到來,曬秋也就顯得更加有神韻罷了。

在未開發旅遊之前,篁嶺古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當地開展旅遊精準扶貧後,搬到山下居住的村民們又被返聘回村莊,在自己以前居住的老房裡“曬秋”,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個月還能領到2000多元工資。  

天邊的雲霧被下山的夕陽燒得通紅,明天又是一個曬秋的好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