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因為懂保險,所以我從來不為自己買壽險

因為懂保險,所以我從來不為自己買壽險

最近重新看了《羅輯思維》向死而生的境界,這是在談世界末日。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節目裡面,羅胖提到自己前幾年有到埃及旅遊,他看完很多古蹟之後,心中忽然冒出了一個疑問,於是問了導遊一個問題:

「在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蹟,都是為死人準備的,沒有一個古蹟是為活人準備的,你看中國,在北京,第一要看故宮,對吧;皇上住的,第二看長城,這是為了防備北方民族,對吧;都是為活人用的。可是到埃及所有東西,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總而言之都是死人住的東西。」

他就問這個導遊:「所以,在埃及有沒有活人的古蹟啊?」

這個導遊說:「你還真是問到重點了,埃及古代人呀,就不覺得活有什麼重要,這亂糟糟的世界有什麼可活的?抓緊時間為死後賺點東西。比如現在賺點錢,就趕緊找人給自己做一個木乃伊,然後上到法老,下至小民都覺得應該為死後去營造一個天國,因為那個時間長。這一世活不活就那麼回事,可以潦草一點。」

因為懂保險,所以我從來不為自己買壽險

險從來不是為了自己,而為了讓你掛念的人能活下去

每個人對「死亡」這件事情看法不同,但也無須逃避這件事情,本文並非要恐嚇大家「沒買壽險」就一定會怎樣,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正視死亡」這個問題。

傳統觀念認為「死」不吉利,於是導致早期保險難以營銷,直到近幾年,人們的觀念才漸漸有了進步,開始能夠接受保險,並且勇敢面對死亡這個不確定性的到來。

因為懂保險,所以我從來不為自己買壽險

死是“我”的擴大。死去同時也就是新生,那時這個“我”滲透了全宇宙和其他一切東西。山、海、星、樹都成了這個人的身體的一部分,這一個人的心靈和所有的生物的心靈接觸了。這種經驗是多麼偉大,多麼光輝,在它的面前一切笑得問題和疑惑都消失了。

這才是真正的和平,真正的休息。

人怕死,就因為它不知道死。同時也因為不知道他自己。其實他所懼怕的並不是死。他所懼怕的是“怕死”的“怕”字。他害怕自己到了死的時候會顯出怯懦的樣子,所以他逃避了。後來他真正和死對面時卻沒有絲毫的懼怕。

以上出自:巴金《死》

對於死亡,如果我有一天遇到需要決定「救或不救」的狀態,該做什麼決定,這就是對「死」的一種面對。

終將一死,只是什麼時候不確定

我常跟客戶說:「40歲死亡,50歲死亡,60歲死亡,同樣都是身故,但因為發生的時間不同,其背後所影響的事情卻天差地遠。」

面對死亡這件事情,如何去做準備,做什麼準備,那是每個人風險管理上面的選擇。

「風險管理」說起來好像很專業,但其實每個人都懂。比如你早上起來選擇坐地鐵上班,因為覺得可能會塞車,這是一種風險管理,因為你想避免掉「塞車」這個風險(無意中也避免了車禍)。但「坐地鐵」這個選擇,可能會面臨到的又是另外一個「未知」的風險,比如地鐵延誤,或者遇到恐怖襲擊等等。

因為懂保險,所以我從來不為自己買壽險

個人的觀點不同

在人們已經瞭解事情的優缺點以後,就無需執意別人順從你的意見。

這也是我常跟客戶提起定期壽險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完成一種「階段性」的任務,並且不會造成太大的保費壓力。

但也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黴,願意賭一把。我不會說這些人錯,因為他們已經瞭解這個風險,評估以後願意接受這個風險。

▂▇ 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注重眼前而忘記了未來。

比如說我們為什麼要撒謊,就是因為我現在搞點小技倆騙騙人,我現在獲得一點利益,以後不騙人就可以了。但照此發展下去,未來信任我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比如說我們今天晚上不回家陪父母吃一頓飯,因為我覺得我現在賺錢,非常忙,和父母吃飯這種事緩緩再說。


但是你沒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人如螻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前一天精神矍鑠的父母,也可能像《北京流感》中的岳父一樣,突然罹患疾病,撒手人寰,死亡往往是一個突然降臨的一個狀態,讓人猝不及防。到那時,你可能恨不得把所有時間擠出來,陪父母吃一頓飯。

好準備比什麼都重要

正因為懂保險,所以我不會為自己買壽險。我知道我是在為至親至愛的人買壽險,而不是為我自己。

明天的不確定性太多,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面對不幸的時刻,賠償金是唯一能夠給予家人安全感的最有力的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