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房企開年融資井噴超2000億 疫情下境內外“找錢”通道開啟

對中國開發商來說,2020年的春天有點冷。

新冠疫情已持續月餘,大多數售樓處依然在關閉中,開發商們只好轉戰線上賣房,收穫寥寥。2月份的銷售業績估計會很難看。

最讓人擔心的,是銷售冰凍對現金流的侵蝕,一部分開發商已經步入了艱難的境地。

所幸,流動性鬆動,也間接讓開發商受益。2月以來,已有不少房企在境內發債了。疊加1月以來的海外發債潮,房企正處在一個充裕的融資風口。

顯然,無論大小房企都想抓住這個機會,拿到更多的資金。而他們的融資利率天差地別,從最低3%多到13%多,都有人敢出手。

畢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從銀保監會的態度來看,房地產融資不會逆轉,目前只是邊際放鬆和緊平衡狀態,從全年來看,融資窗口稍縱即逝。

據光大證券研報,2020年1月內房海外發債金額181億美元(約1267億元),同比增長83%,環比增長440%。計入到期金額後,淨融資達951億元人民幣。

而這把海外融資的“火”一直燒到了2月。2月以來,房企發佈的美元融資計劃就超過百億美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大部分房企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年初加快儲備資金,美元債是部分房企的重要資金補充,緩解了他們的壓力。但因為額度原因,美元債很難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而自2月以來,房企境內的融資渠道也已開啟。2月3日開市至今,央行已投放流動性達3萬億元左右,其中,逆回購投放達2.8萬億元,逆回購自然到期回籠達2.5萬億元;2月20日,央行公佈1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至4.05%,5年期以上LPR下調5個基點至4.75%。寬鬆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有望緩解區域房企的融資壓力。

過去一個月,房企在內地大量發佈公司債、公募債等,其金額達數百億,龍頭房企首當其衝。2月11日,金地110 億元小公募獲上交所受理募資擬用於償債;2月20日,碧桂園85.38億元小公募債獲上交所通過;2月24日龍湖附屬公司180億元小公募更新為“已回覆交易所意見”。

此外,還有華夏幸福擬發行50 億元公司債,招商蛇口擬發行15 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用於償還有息債務等。

張大偉認為,預期2-3月份房企的銷售放緩,帶來的資金壓力將越來越大,房企最近都在動用一切融資手段,以及儘量大的額度融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房企境內外融資已高達2000億,且還在不斷增加。

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從克而瑞監測的95家房企的情況來看,房企最近發的債大部分是短期債,短債佔比上升。顯示房企的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如2 月12 日,新力控股訂立1.4 億美元定期貸款協議須2020 年底償還;2 月18 日旭輝向香港渣打銀行貸款2 億美元期限6 個月;還有很多房企的美元債要在2021年償還。

房企們的融資成本也在分化。以濱江、正榮地產以及復地等房企為例,其融資成本都低於6%,也有企業的融資成本超過10%,如1月21日,德信中國擬發行於2022年到期的2億美元11.875%的優先票據。2月6日佳源國際額外發行6000萬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達13.75%。

中原地產表示,對於大型企業來說,融資難的影響相對有限,對於高負債率的中小房企來說,未來預計融資難度將非常大,但是當前邊際放鬆,緊平衡的融資環境,還是可以讓一些中小房企“活下來”。

不過,工商銀行投行指出,2020年行業融資政策或邊際寬鬆,但不要期待大幅調整,在嚴格監管的基礎上,可能會對一些融資窗口指導政策的節奏和把握,會趨向靈活,但具體力度仍要視經濟影響程度而相機抉擇,目前全國性的限購、限貸等金融、財政手段也尚未推出。

2月25日,在銀保監會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示,房地產金融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銀保監會也會對房地產市場融資的情況進行監測,動態掌握。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