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東戰“疫”群英譜

山東戰“疫”群英譜

看抗疫戰線最美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黨員幹部、基層群眾挺身而出、不畏犧牲,奮鬥在抗疫一線。

喇叭裡喊話的老支書走了

“堅決不能溜門子,不能串門,有個別不自覺的人還在串門……”2020年2月1日早上6點半,像往常一樣,費縣薛莊鎮城陽村的大喇叭裡又響起了村支書孫士貞的聲音,號召村民少出門、不聚集。因連續戰“疫”勞累過度,沒多久,他就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9歲。

1月26日,大年初二。剛從鎮裡開完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的孫士貞,一口氣沒歇就馬不停蹄上陣了。

城陽村是費縣薛莊鎮的“南大門”,7個路口通向周邊各村,防疫任務重。孫士貞在村幹部會上發出了“全員在崗,24小時堅守崗位,生命重於泰山”的動員令,組織大家迅速在各路口設立檢查站,24小時對過往車輛、行人進行檢查、消毒。他自己帶頭到進出最頻繁、值守任務最重的路口摸排檢查,確保不漏一人一車。

1月27日凌晨,值守人員發現村裡有外人偷砂,孫士貞立即帶領村“兩委”幹部和黨員群眾共30多人前往阻止,一直忙活到早上5點多。這個“偷砂”插曲,讓孫士貞高度繃緊的神經一點不敢放鬆,他堅持每晚都帶隊巡查。

“再也聽不見他在喇叭裡喊話了。”孫士貞離世後,村委會主任王濤說,大喇叭向村民講疫情防控形勢效果最好,喇叭還得繼續播下去。

八位愛心人士購菜36噸發武漢

2月5日下午4點11分,一輛裝載18噸新鮮蔬菜的卡車在聊城北環蔬菜大市場駛出。12個小時後,這批由聊城8位愛心人士捐贈的新鮮蔬菜,跨越八百多公里到達武漢礄口區漢水橋街道海工社區,向當地居民分發。

這8位愛心人士是:胥大光,李茂峰,王振華,林繼輝,楊國振,李陽,李兆偉,周廣濤。

疫情發生後,在東阿縣一家企業工作的胥大光坐不住了,一直在琢磨著為武漢做點什麼。2月2日,他在網上看到有捐蔬菜到湖北的新聞,“我們聊城是蔬菜大市,貨源充足,不如送點菜過去”。他把想法發到了好友群裡,幾分鐘內就得到了7位好友的響應。“他們說,這事你先聯繫,花多少錢我們一起攤。”

這麼多蔬菜,選什麼品種,在哪裡買,怎麼聯繫車輛,怎麼送到武漢,通行證在哪辦,進了武漢送到哪,都是要考慮的問題。“我把這些問題一條條寫在本子上,解決一個劃掉一個。”胥大光說,根據武漢提出的“蔬菜要方便運輸、耐儲存”的要求,將一家經營戶年前預留的冬瓜、洋蔥、土豆等蔬菜買下。聽說是獻愛心,業戶在當天的批發價中每斤再讓利五分錢,並幫忙聯繫了運輸車輛。36噸蔬菜分兩天發出。

(□記者 趙琳 整理)

誓言錚錚顯本色 戰“疫”一線踐初心

濟南市傳染病醫院3名醫護人員火線入黨

□記 者 晁明春

通訊員 石曉紅 張瑩 報道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3月2日上午,濟南市傳染病醫院辦公樓二樓黨校教室,鮮豔的黨旗下,醫護人員姜明明、邊鵬飛、孫豔豔舉起右拳,在院黨委書記袁玉偉的領誓下莊嚴宣誓,以特殊而莊嚴的火線入黨方式成為光榮的預備黨員。

記者瞭解到,這是濟南市首批在戰“疫”火線入黨的黨員。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是濟南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姜明明是留觀病房護士長,邊鵬飛是確診病房負責人,孫豔豔是發熱門診護士長。

疫情發生以來,姜明明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進入戰鬥狀態。合理調配護理人員,保證患者轉運到相應科室,完成病房三區劃分,僅用4個小時就做好了收治準備。她衝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經常加班到深夜,短暫休息過後又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新一輪戰鬥中。

大年二十九,邊鵬飛臨危受命,被醫院任命為新冠肺炎救治第一梯隊隔離病區負責人。當時,同是醫生的妻子正在美國公派訪學,他只得將三歲的小女兒交由年邁的父母照顧,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疫情最前線。邊鵬飛把抗疫戰場當作人生的考場,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2月1日,在隔離病房奮戰了10天后,他再次鄭重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同樣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還有發熱門診護士長孫豔豔。三名同志舍小家、顧大家,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始終保持著旺盛戰鬥力,成為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學習的榜樣。

濟南市傳染病醫院黨委書記袁玉偉代表院黨委對三名同志火線入黨表示祝賀,他要求三位同志繼續保持“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共產黨員本色,堅守陣地,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宣誓儀式結束後,三名同志便匆匆返回了工作崗位。

據瞭解,在疫情防控一線,濟南市衛生健康系統一大批醫務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全系統已有200位一線醫務人員提出入黨申請,26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病區“定海神針”位媽媽

□ 本報記者 趙豐

“都上車了,聽我這個老人再嘮叨嘮叨。”每天早上7點半,山東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青島二隊前往病區的班車上,都能聽到這樣的開場白。

這位“嘮叨”的老人,是位蘭玲,今年55歲,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急診科總護士長。在武漢,她是青島二隊臨時黨支部書記、護理和感控主管,肩負多重職責。

“醫療隊接管的是重症病區,一些病人不能自理,對護理工作要求很高,也會帶來更高的風險。每天去病區我都要提醒他們,一是患者護理中的問題提示、改善,另一個就是提醒他們千萬注意防護。護理隊員很年輕,很多90後,他們像我的孩子一樣。”位蘭玲說。

私下裡,護理隊員叫她“位媽媽”。這兩天她又多了一個稱呼:位姥姥。2月底,她在國外的女兒生了孩子。年前她就訂了機票,準備2月初去照顧即將生產的女兒。

可當被徵求去湖北的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是軍人出身,是個老戰士。戰士就要上戰場,上疫情最嚴峻的救治前線去!”

得知位蘭玲也要去武漢後,隊員陳付娟原本激動又有些忐忑的心平靜下來。“她是我們急診科的大家長,是‘定海神針’,她來了我就不怕了。”陳付娟說。

到達駐地後,位蘭玲立即瞭解酒店環境,聯繫酒店其他醫療隊,很快制定了隊員出入駐地的感控流程,設置“汙染出入口”“清潔出入口”“外出衣掛置區”,配備電梯按鈕紙巾,房間門口放置速幹手消毒液和口罩臨時存放袋。還安排了3名護士24小時輪值檢查、督促。

進隔離病房正式上崗,每個護士位蘭玲都是親自送、親自接,連續3天待在病區,直到接送完6個護理小組每位隊員的第一個班次。“推開四道門,她們就要直面病毒,很危險,我要幫她們檢查好防護,告訴她們:我在這兒,別怕。”位蘭玲說。

擔心還有一個原因: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病區,相當於重建,一開始裡面很混亂。第一個班次時,陳付娟發現這和熟悉的病房完全不同,要用的東西找不到,穿著層層防護服來回折騰不僅效率低,體力消耗也很大。第二個班次,陳付娟發現裡面變了樣,變成了熟悉的環境。她知道:“位媽媽”來過了。

雖然年紀大了,肩膀有老傷,每隔幾天,位蘭玲還是要穿上防護服進隔離病房,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細細琢磨每一步流程。

“她對我們生活上關心,工作中引導。”陳付娟說,“位媽媽”對患者也是關心備至,患者平時缺這短那,她都要求留神觀察,記錄下來,採購時一併列入計劃,統一採購。

遇到病人焦慮、緊張,她總要搞清原因。前幾天,從敬老院轉來一位83歲的患者,來了不吃飯、不配合,要回去。“一定要摸清他為啥不高興。”位蘭玲領著隊員們藉著武漢話-青島話“翻譯手冊”,一句一句耐心和老人交流。這才瞭解到,原來老人“疼錢”。當拿出確切依據告訴老人全免費後,問題也就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