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真的嗎?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存在這裡

作者:麗貝卡·凱斯·赫斯曼(Rebecca KC Hersman)

編譯: 徐金金

化學武器,又回來了。今天,已經出現了新型的化學武器,並且很容易被一些非國家行為者掌握。如果國際防擴散機制無法應對化學武器威脅,隨著擴散網絡和新興技術的成熟,化武擴散趨勢很可能在可預見的將來加劇。

本報告研究了化學武器的發展和變化,並探討由規範、禁忌、威懾和剝奪利益組成的約束機制如何防止化學武器擴散以免對全球安全格局造成威脅。這項研究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框架,闡明瞭差距和挑戰,並提出了應對全球化學武器擴散的各種可選措施。

真的嗎?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存在這裡

不斷演變的威脅:防止化學武器的擴散和使用

​1.不斷髮展的化武威脅

2010年《化學武器公約》(CWC)的生效使人們對化學武器的關注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隨著擁有化學武器的國家數量穩步下降,《化學武器公約》似乎處於執行的最後技術階段,一些國家開始質疑《條約》執行機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的可持續性。化學武器似乎已經通過強有力的國際條約、法律和合作安排體系成功得到了管理和控制,幾乎實現了普遍的解除化學武器。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時候"宣佈在化學武器上取得勝利"並關注其他更緊迫的威脅了,比如核、生物甚至網絡威脅。

然而,即使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加入了《化學武器公約》,國際社會開始大規模清除和銷燬本國的化學武器庫存和設施,敘利亞仍繼續使用化學武器。自2015年以來,化學武器攻擊的數量和類型有所增加,僅敘利亞就有336例記錄在案的案件。儘管絕大多數的化武使用行為發生在敘利亞衝突中,但在另外三個國家(伊拉克、馬來西亞和英國)也發生了化學武器襲擊事件。

大規模、國與國之間化學戰爭的前景繼續消退,但是各國仍因為各種戰術和策略追求和使用化學武器,其中包括平叛、暗殺、脅迫、恐怖、集體懲罰等。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使用有時出現在受《化學武器公約》約束的國家。《化學武器公約》的締約國,特別是敘利亞和俄羅斯仍在使用化學武器。小規模、高影響力的化學武器被用來壓制內部衝突,恐嚇或消除政治對手。

此外,非國家行為體已經開發並使用了"軍事劑"(特別是硫芥子,儘管它不像傳統的軍用級硫芥子氣那樣純淨)和氯。伊斯蘭國的案例證明,可以利用進入領土安全港、接觸設施和人員的能力來使用更先進的化學制劑並提升運輸能力,該組織將其用於有針對性的區域軍事或叛亂行動,而不是用於典型的恐怖襲擊。

化學武器使用者還"即興發揮"。這樣的即興使用(從氯桶炸彈到裝滿幾千個致命劑量的高級軍事神經毒劑的香水瓶)是化學武器在當代衝突中不斷髮展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的標誌。同時,聯合國和禁化武組織等國際組織幾乎沒有能力履行義務或追究肇事者責任。此外,取得的進展很小,需要轉向更具爭議性的外交形式,並往往導致禁化武組織執行理事會內部的共識破裂。最後,非常規的化學物質,例如氯和其他有毒工業化學品(TIC),芬太尼和失能毒劑(Incapacitant)和阿片類藥物以及諾維喬克神經毒劑(Novichoks),正在顯示出不斷增長的使用潛力。同時,化學工程的進步和迅速擴展的全球供應網絡使武器化的化學品越來越容易獲得。

真的嗎?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存在這裡

所有這些趨勢表明,化學武器仍然是對全球不擴散系統的持續和不斷髮展的挑戰,其影響和教訓遠遠超出了這些武器通常佔據的相對晦澀的領域。

2.化武約束機制

這種不斷髮展的格局表明,構成化學武器約束制度的傳統概念、工具和機構也必須不斷髮展和適應,以應對這些武器的擴散和使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於2018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恢復約束:對化學武器使用者的問責制》闡述了全球體系如何"塑造國家"行為並通過幾種不同的、相互強化的機制以加強約束:禁忌、剝奪利益、規範和威懾。。這些機制將對決策產生影響,並有助於告知國際社會如何防止化學武器的擴散和使用。

約束機制提供了一個問題解決框架,可以查明差距和挑戰,並希望開發各種選擇方案以提高我們防止化學武器擴散和使用的能力。在防擴散失敗時它還能尋求加強問責制和執法機制。

2.1 規範

規範源自公認的制度化法律和規則體系,旨在通過結合法律、政治、有時甚至是軍事策略來塑造行為並強化制約。大多數行為者或國家遵守這些規則或法律,因為它們重視系統中的信譽或合法性,重視這些規則的約束作用。

化學武器面臨著國際體系中最強大的規範結構之一:跨越100多年的國家和國際法律和制度網絡,在近乎普遍的條約中全面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此外,在國際人權和戰爭罪法中,廣泛存在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規範。

儘管敘利亞和俄羅斯持續違反該條約且沒有被問責,但這些行為對規範及其約束價值極具破壞性。此外,朝鮮和伊斯蘭國等在該條約之外的國家和非國家行動者幾乎沒有受到規範性的約束。此外,儘管該條約對擁有和使用化學武器的核心禁令涵蓋了用作致命武器的任何化學制劑,但越來越多的化學制劑和前體不在現有的控制和核查表之內(例如,氯氣,諾維喬克神經毒劑Novichoks,和PBA)進一步使系統的有效性複雜化。最後,反覆小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提高了應對成本,進一步對規範升級提出了要求,

2.2 剝奪利益

化學武器的潛在使用者和擴散者還可能通過以下認識來限制自己的行為:這些行動從根本上缺乏實現預期目標的利益或實用性。如果一個參與者從根本上相信化學武器沒有任何實用性或功能性,那麼使用它們的動機就很低,而剋制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此外,增強的化學武器防禦或保護有助於實現拒止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

但是,如果從根本上誤解了化武對對手的效用,則很難證偽使用化武的好處。關於化學武器使用的預期偏見和不受挑戰的假設已導致嚴重低估了它們在平叛、特殊行動、恐嚇、混合戰術以及大規模民用恐怖行動中的用途。這種錯誤的分析是由於傾向於僅根據直接殺傷力或戰術影響而不是作為恐怖或恐嚇的心理武器來評估化學武器的功效而引起的。此外,在敘利亞,化學武器在化學和常規軍事行動中所起的作用被低估了。

2.3 威懾

當行動者認識到對行動的懲罰性反應(即使用或擴散化學武器)所產生的代價將超過行動者可能希望獲得的任何利益,那麼威懾就會強化剋制。有效的威懾取決於被認可的可信威脅的存在。在許多情況下,實施威懾涉及施加武力懲罰,但也可以是通過經濟、政治或其他手段進行的懲罰。最重要的是,歸因對威懾至關重要:如果無法確定肇事者,則無法實施威脅。

從歷史上看,威懾並不是化武約束機制的重要特徵。就敘利亞而言,諸如臭名昭著的奧巴馬紅線之類的威脅缺乏對武器實用性和使用者信譽的認識。隨後發生的提升化武使用成本的舉措(空襲)效果有限,沒有施加超出利益的成本,而且空襲也有選擇性的且缺乏持續性。

敘利亞案件暴露了我們在遏制化武使用方面面臨的另一個嚴峻挑戰:有限或小規模使用。在這些情況下,每次連續使用化武都會隨著時間累積收益。即使當特定使用事件觸發了懲罰性響應時,該響應也完全由"最後"使用決定,而不是所有先前使用情況的累積利益。我們的傳統威懾工具包假設對手的行為像大規模殺人犯一樣,具有戲劇性、可見性和可歸因性。然而,化武的使用似乎遵循了另一本劇本:連環殺手方法,該方法使用選擇性,有針對性的使用來實現其強制性或懲罰性目標。小規模使用或有限使用也會使歸因過程複雜化,使調查和評估更加困難。

最後,威懾在應用於化學武器擴散時問題更多。其中,驗證和歸因於極為困難,而且可能不會達到可信威懾所需的後果水平。按照這些思路,就對敘利亞化學武器計劃而言,朝鮮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威脅。在防止擴散方面,門檻可能很難定義,而肇事者可能很難辨認,從而使懲罰威懾不可信。

2.4 禁忌

當人們認為某項行動承擔著如此高的道德、社會或政治代價,以至於自我約束是自然的結果,則存在禁忌。隨著行為者對潛在風險的認識,禁忌趨於逐漸形成。當這種認識成為普遍的和全球性的共識時,禁忌是最有效的。此外,如果違規行為不會導致預期的成本並且行為者的合法性也不會受到損害,則禁忌自然會變得脆弱。

總體而言,禁忌在化武的使用方面具有有限的約束價值。一些人認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化學物質的武器化對人體造成的心理和心理傷害使歐洲人對這些武器產生了禁忌感,但這種禁忌顯然並未阻止化學武器的使用和擴散,從大屠殺中的毒氣室的廣泛使用或化學物質的重複使用,到1980年代後期和近幾年中東的化學武器擴散。化武禁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許多行為者的破壞,無論他們是國家行為者還是非國家行為者,他們對化武的使用和影響缺乏瞭解或掌握錯誤信息,或者認為這種禁忌不重要。此外,由於使用化學武器不會帶來政治、道德或社會代價,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化學武器而不受嚴厲的內部或外部懲罰。

3.化武約束機制面臨的新挑戰

當今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已經顯示出新特徵,規範、禁忌、剝奪利益和威懾等化武約束機制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

3.1 小規模和有限使用

傳統上,昂貴的、工業規模的軍事化武項目的存在(例如,加入CWC之前由美國和俄羅斯擁有並在兩伊戰爭期間被伊拉克廣泛使用的化武項目)促進並推動國際社會禁止和消除這些武器。如今,除了北朝鮮明顯的例外,工業規模的、以戰場為導向的化武項目已經基本消失,並且大規模、國際化武戰爭的前景也基本不存在。不幸的是,在小規模和有限用途的情況下,包括暗殺、特種作戰以及叛亂/平叛活動,化武使用正在捲土重來。考慮到使用的數量很少,這種情況給核查約束機制帶來了挑戰。低使用門檻使威懾複雜化;增加使用者對這類武器的性價比和實用性的認識;並減少與使用這些武器有關的社會或道德成本。

3.2 不斷髮展的化武獲取途徑

大多數現代的國家和非國家化武計劃都不需要規模生產設施或傳統的大量的化學藥劑或前體。研發級基礎設施可以隱藏在兩用設施中,並按需生產,使小型化武能力足以滿足幾乎所有用途。此外,研發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提高了速度、精度和隱蔽性。化學科學和工程學的進步也在化學武器控制機制範圍之外迅速擴展了相關化學物質和化合物。

自《化學武器公約》化學物質控制清單制定以來,已經創造了超過1億種新化學物質,每天增加約15,000種化學物質。在《化學武器公約》下,前體貿易受到監測和控制,但世界前十大化學品生產國中的三個(俄羅斯、中國和巴西)不在控制範圍之內。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反向集成(從更簡單,不受管制或可從國內獲得的化學品合成前體化學品的過程)變得更容易實現。最後,分散的採購網絡更容易矇蔽供應商。

3.3 新的化學藥劑

除了新技術,還有新興化學藥劑,以及以新方式使用的舊藥劑。許多此類化學試劑(氯和其他有毒化學品TIC,芬太尼和其他致命的藥學基礎試劑和Novichoks)並未完全納入《化學武器公約》化學物質控制清單中,並且可以通過挑戰或逃避傳統驗證和控制的方式進行轉移和使用。例如,氯太普遍,無法控制,並且大量實際和潛在的化學戰劑(例如芬太尼)不在《化學武器公約》化學物質控制清單之列。在Skripal神經毒劑襲擊事件之後,一些Novichoks製劑被添加到控制清單中,但尚不清楚是否以及如何調節這些製劑的前體。

此外,諸如芬太尼之類的藥學基礎試劑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們易於生產、獲取和武器化,並且具有很高的致死性。芬太尼的效力是海洛因的50倍,在販毒活動中,芬太尼經常與海洛因和可卡因混合或製成假藥。近年來,繳獲芬太尼經常成為頭條新聞,一次緝毒行動中通常繳獲數以百萬計的致命劑量。2019年8月,一場跨越三州的緝毒行動繳獲了30公斤芬太尼,足以殺死約1400萬人。

3.4 虛假信息

今天,國際上為防止化學武器擴散和使用所做的努力是在信息領域進行的。在線平臺和數字工具的不斷髮展,導致信息易於操縱和濫用,從而破壞了可靠且權威的信息來源。雖然化武的制約機制從強大的核查系統中受益匪淺,但這種基於核查的軍備控制通常要求具備鑑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包括通常來自情報來源的敏感國家信息。沒有能力鑑定事實信息的驗證實際上是無效的。

敘利亞,俄羅斯以及國家和非國家支持者在對權威信息和機構的系統攻擊方面尤其成功。這些攻擊旨在:否認發生的事件或行動;誤認受害者和目標;抹黑或偽造證人和回應者的動機和身份;並提升"權威人物"的影響力,他們試圖通過虛假信息發佈反敘事。儘管人們對虛假信息挑戰的意識不斷增強,但在應對這種挑戰方面卻鮮有共識。詳細的針鋒相對的應對通常只會授人以柄,而應對不足會留下真空。

3.5 開源調查和驗證

在NGO、國際政府組織或其他實體中工作的開源情報(OSINT)分析人員正在迅速增加。OSINT分析師使用的技術以前僅限於機密信息網絡中的情報或執法圈。OSINT產品大大增加了響應時間、公眾意識、透明度和問責制。但是,隨著這種快速增長,保護和驗證分析源仍顯不足。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由於禁化武組織、原子能機構、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人越來越多地從這種獨立、公開可用的信息中受益,因此,開源情報對軍備控制監視和核查程序貢獻良多。國家政府控制之外的可信分析可以提供更大的訪問權限、透明度和獨立性。但是,由於敵對行動者可能試圖操縱和攻擊OSINT分析人員使用的數據、工具和技術,從而降低OSINT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也很容易產生和傳播錯誤信息。

3.6執法與問責

如果沒有能力追究違法者的責任,則威脅和規則都將無效。國家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問責機制,但是最近的調查和起訴的結果則大相徑庭。

· 在日本,1995年對化武恐怖襲擊負責的奧姆真理教(Aum Shinrikyo)成員最終被定罪並判處死刑,但長達數十年的緩刑降低了威懾效果。

· 在馬來西亞,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兄弟金正男被VX神經毒劑暗殺的最主要肇事者逃脫了逮捕。被捕的兩名肇事者沒有被起訴或收到象徵性的判決,這表明了政治和外交干預的影響。

· 在英國,警察的出色工作和緊急反應將傷害降到了最低程度,並導致在諾維喬克神經毒劑Skripal襲擊事件中迅速確定了肇事者的身份,但在肇事者逃離該國並暴露其身份後,逮捕和起訴似乎不太可能。

在國際上,《化學武器公約》締約國建立的調查和鑑定小組(IIT)證明,即使面對俄羅斯及其盟國付出的昂貴阻撓努力,反化武規範仍值得進行政治投資。自2011年以來,聯合國一直致力於調查和起訴敘利亞犯罪的舉措,旨在確保與國際,公正和獨立機制共享信息的努力將有助於確保證據得到保護,調查信息可以支持受害者今後的法律追索權。

但是,俄羅斯一貫願意使用其否決權來防止對化武的使用承擔責任,這表明在那裡幾乎不存在追索權。很有可能,對敘利亞的化武使用和其他暴行的責任只會在未來更廣泛的國家或國際法庭程序的主持下發生。儘管條約執行的大多數方面都集中在使用上,但傳統控制清單之外的化學毒劑的獲取和多樣化趨勢將日益挑戰該機制執行擴散規範的能力。

3.7 許多"沉默的中間"國家缺乏對化學武器的瞭解或興趣

隨著《化學武器公約》的建立和生效,全球許多南方國家關於化學武器的專業知識急劇下降。只有北約較為富有的國家以及中東和亞洲的一些國家才保留了化學武器防禦計劃,以防與非《化武公約》締約國發生潛在衝突。甚至這些國家計劃也隨著時間穩定下降,導致這些國家普遍缺乏技術專長。

同樣,軍備控制和防擴散專家已經將重點從化學武器轉移到了其他方面。鑑於核不擴散是優先事項,大多數國家/地區將其有限的軍備控制專業知識放在日內瓦或維也納,將禁止化武組織代表權交予大使館。盟國、合作伙伴和組織之間缺乏化學武器方面的知識和專長,這導致了一個"沉默的中間"國家的存在,這些國家基本上保持沉默,並在國際論壇上對化學武器問題持觀望態度。缺乏專業知識也使這些國家更容易受到虛假信息、信息戰和陰謀理論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理論試圖在機構和領導人中引起懷疑和不信任。

4 建議

4.1 調整化武機制,以應對新的現實

加強和修改化武機制,以解決小規模、數量有限/用途有限、新興的化學毒劑問題。條約的驗證系統必須適應新的現實情況,並在控制清單中添加新的內容。將某些Novichok試劑添加到最危險和高度受控的化學品中是積極的第一步。

重新設計《化學武器公約》的任務。《化學武器公約》的任務應著眼於如何處理影響安全的化學物質威脅,而不是僅僅著眼於防止再次出現新的化學武器。

改善和支持禁化武組織的實驗室,以提高診斷能力。必須提高禁化武組織指定的實驗室的標準和能力,包括監管鏈、調查標準、新技術和程序,以及提高安全性和防範網絡攻擊、篡改和虛假信息。這將需要締約國持續投資,並承諾按計劃完成新的化學和技術中心。

對澳大利亞集團(AG)進行改革,以涵蓋其他化學試劑。AG包括一組較為精選的參與者,這可能有助於論壇的實用性,但也意味著主要的供應商位於該群體之外。AG必須加大努力,不僅要考慮採用更多雙重用途化學制劑的方法,還必須支持創新從而為快速擴展的在線供應商進行追責。

考慮建立《化學武器公約》附加議定書。對於許多國家而言,《化學武器公約》缺乏有意義的"利益",無法實現更高水平的透明度、控制和合規性,因為在安全可靠地使用化學科學、技術和商業的和平利用方面沒有什麼好處。附加議定書可以尋求對現有核查機制之外改進控制和驗證。致力於更高標準的國家可以反過來獲得更多安全可靠的機會,以利用化學科學和技術提供的商業機會。通過這樣的協議,參與國可以同意採取其他自願性質詢檢查和其他措施,同時還可以獲得更有利的技術援助、優惠貿易以及信息共享。

4.2改善問責制和執法

超越傳統的軍備控制,建立對化武使用負責制的法律基礎。軍備控制和人道主義/戰爭罪行共同體必須攜手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國內和國際起訴途徑。

建設和支持國家執行化武規範的能力。國家主管部門將永遠是首要的問責途徑。更好地利用國家工具和權威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與各國政府執法實體的協調與協作中。這必須包括努力提高國家技術和法證能力以強化鑑別和監管。通過全球夥伴關係、歐盟和美國的消除威脅合作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建設可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保護證據存儲庫的訪問和安全,包括報告、法醫證據(包括樣本)以及證人和受害人的證詞。這些存儲庫可能受到攻擊和破壞,但也將限制聯合國安理會以外的合法法律程序的可用性。注意隱藏證據的後果。

在可行且準確的情況下,利用開源分析。開源分析和證據存儲庫將在問責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仍然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這些努力與國家執法之間的關係,以使對單個犯罪者的開源披露和公開確認不會妨礙有效的逮捕和起訴。此外,為了利用民用能力,必須制定用於開源驗證的指南和最佳實踐。開源分析對於法律詢問絕對是合法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作為證據接受,因此尋找支持和加強而不是審查信息的方法至關重要。

4.3 調整威懾方法

確定可以按比例重複使用的量身定製的威懾措施。美國及其夥伴和盟國必須制定一系列可能的懲罰性、事先協調的對策,例如詳細的制裁或懲罰。如果提前完成,則可以制定針對特定行為的量身定製的應對措施,以塑造未來的行為,而不僅僅只是懲罰。

協調國家對策並同步行動。這些行動應使用各種形式的問責制,包括法律、制裁以及經濟、政治和軍事行動,來補充支持或加強國際機構的對策。

調查並揭露每一個可靠的案例。有選擇地參與案例會鼓勵使用者冒險。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定性比嚴重性更具說服力。在所有情況下,後果都是重要的,但並非所有後果都必須具有軍事性質。英國對諾維切克Novichok襲擊事件的應對錶明,非軍事特製的威懾發揮了作用。

4.4降低使用者的收益和實用性

通過跨軍事和民用部門的合作來提高文職、軍事和國際能力與合作。新的化學制劑,尤其是Novichoks和芬太尼,將迫使國際社會在檢測、保護、分析、診斷、治療和歸因化武威脅方面加強應對能力。這就要求地方執法部門和第一響應者與國際夥伴之間的合作,以在發生攻擊時提升核查、保護和治理能力。

增強整個聯盟、夥伴國家和國際機構的回應和歸因能力。國內應對者,尤其是那些在化學防禦方面沒有高度專業知識的國家中的應對者,必須做好準備以便安全地識別和治理這些類型的化學試劑。一些應對措施對於較小的國家來說太昂貴了,但是按需診斷、技術合作協議可以提高備災能力和應對能力。

建立和增強化武事件調查和歸因功能。增強國家和國際技術和業務調查及應對能力。從技術角度來看,Novichoks的要求更高,因此具有足夠的防禦和響應能力至關重要。英國具有快速識別化學制劑,治療受害者並有說服力地得出有關襲擊歸因的能力,這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並且可能對Novichoks的未來使用產生勸阻性影響。就是說,很少有國傢俱備以類似方式發現和應對這些威脅的技術能力。

確保國內應對者準備好安全地識別和治理這些類型的化學制劑。對於那些可能沒有高度先進或複雜的化學防禦專業知識的國家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Skripal襲擊和金正南的暗殺表明,即使將這些武器用於有針對性的暴力,它們也可能對應對者、醫療提供者、執法人員等產生廣泛影響。但是,Aum Shinryko襲擊在許多年前就顯示出類似的情況。我們無需重複關於國內反應和國內執法的重要性的經驗教訓。此外,所有這些案件(馬來西亞,Skripal,Aum Shinryko甚至是Amerithrax美國炭疽事件)證明,經濟和社會成本可能遠遠超過死亡人數的影響。應對措施需要建立這樣一種觀念,即利益將被否定而不是增強。

真的嗎?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存在這裡

2018年3月14日,身穿防護服的英國軍事人員正在從英格蘭東南部吉林漢姆的一條住宅街上拆除與3月4日在索爾茲伯裡發生的神經毒劑襲擊有關的車輛。

4.5大戰時代的軍備控制

對違規行為進行鬥爭。化學武器的使用是混合戰爭的體現,儘管找到國家間合作的領域很重要,但對違規行為進行鬥爭至關重要。在這些領域中進行鬥爭只是更廣泛的競爭環境的一部分。使用《化學武器公約》中的規則和程序來提高合規性,可以增強規範的彈性,並降低在逐步升級時發生衝突或危機的風險。

對違規行為進行鬥爭。化學武器的使用是混合戰爭的體現,儘管找到國家間合作的領域很重要,但對違規行為進行鬥爭至關重要。在這些領域中進行鬥爭只是更廣泛的競爭環境的一部分。

不要超出其目的來評估機構(或條約)。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合規問題而威脅要退出《化學武器公約》,這引起了一些國家的質疑,即是否有必要減少執行理事會中的衝突並優先考慮達成共識以維護該條約。這樣的做法冒著使條約淪為"紙老虎"的風險,而無助於消除總體上的不和諧和緊張氣氛。《化學武器公約》提供了多邊主義的好處:所有利益攸關方都有其作用和表決權。於是,像俄羅斯和美國這樣的國家要為退出公約付出更高的成本,這意味著失去從內部塑造結果的能力。但是,只有在各國瞭解條約的利害關係並通過條約的程序和機制行使其權利時,這才有效。

4.6準備應對信息戰

開展持續的多邊反虛假宣傳運動。要識別虛假信息,並通過反覆發佈一致的、以事實為依據、可驗證的信息以捍衛基於規則的秩序。不要等待做出反應。為可能的攻擊做好準備並對虛假信息挑戰作出積極應對。

填補研究和分析空白。迫切需要進行嚴格的,數據驅動的研究和分析,以發現和識別虛假信息,瞭解其有效性並瞭解如何更好地制止和應對它。還需要進行案例研究,以獲取見識和經驗教訓研究。繼斯克裡帕爾(Skripal)中毒事件和隨後的俄羅斯虛假宣傳運動之後,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發布了錄像帶,試圖解釋和反駁這些虛假的敘述。這些努力是一個開始,但是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分析。在可預見的將來,虛假信息將成為多邊外交和軍備控制的持久特徵。現在是時候更加認真地對待它了。

重點關注消息傳遞中的不合規情況。在適當的策略上存在很多分歧,但必須將重點放在違規上。詳細的回覆有時會給對手更多的選擇餘地,但是回應不夠充分的話,其他敘事就會填補空白。反覆發佈一致信息的技術似乎很有用。

4.7增進國際合作

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訓機會。這包括提供安全討論、夥伴關係和聯盟(例如北約)的機會,以解決許多國家根本缺乏專門知識的問題。

喚醒"沉默的中間"國家。禁化武組織中有許多無表決權和棄權的國家,應通過加深他們對化武採購和使用利害關係的瞭解,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認識,以使他們積極參與。重申在面對不斷髮展的持續化武威脅時,使用條約工具支持合規並非失敗的標誌。

保護和捍衛反化武規範及其支持機構。每個聯盟成員都有責任捍衛包括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在內的反化學武器機制的合法性、客觀性和信譽。歸因和追求合規性是維護條約持續可行的核心,軍備控制綏靖政策將最終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