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雲計算2020展望(技術篇):Serverless、K8s、服務網格、OSS、HPC

雲計算2020展望(技術篇):Serverless、K8s、服務網格、OSS、HPC

回顧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趁著“產業互聯網”火熱的東風,雲計算也一路高歌前行。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等科技互聯網巨頭企業都在持續佈局。

Salesforce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推出政務釘釘,百度雲升級為百度智能雲,百度推出愛番番CRM開放平臺,銷售易獲騰訊獨家1.2億美元E輪融資,騰訊雲全面升級彈性計算產品序列,計算性能提升30%;金山辦公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華為新成立“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 ……這些“新鮮“的雲計算故事,也都曾轟動一時,甚至時至今日,仍對雲計算領域影響至深。

2020年剛起步,中國雲計算“第一股”——UCloud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眾多業內人士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前,最關注的"熱點”之一。

展望2020年,億歐智庫堅定看好雲計算領域的發展機會,並將持續輸出雲計算產業細分領域,如PaaS、SaaS、雲安全等領域的研究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億歐智庫此前發佈的《2019年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所總結的六條雲計算產業發展趨勢依舊具備長期預判價值。以下列出概括性的內容,具體詳見報告正文:

1、雲IT基礎設施支出將超過非雲,雲計算市場滲透率將加速提升

2、中國雲計算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 向互聯網巨頭聚焦

3、雲廠商向產業上游延伸,嘗試涉足芯片、服務器等核心環節

4、雲計算巨頭併購活動更加頻繁

5、多雲策略成企業上雲共識,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並催生雲監控服務和雲成本管理服務兩大發展機會

6、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一步融合發展

基於此,億歐智庫進一步總結雲計算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幫助業內人士更加及時把握雲計算產業最新發展機遇。本篇將重點介紹五條雲計算產業有希望快速落地或爆發的主流技術:

一、無服務器計算(Serverless Computing)

無服務器計算(Severless Computing,以下簡稱Serverless)是一種包含第三方BaaS(後端即服務)服務的應用程序設計方式,與包括FaaS(函數即服務)平臺上的託管臨時容器中運行的自定義代碼。與很多技術趨勢一樣,Serverless至今還沒有明確且清晰的定義,對於開發人員來說,其重點代表兩個截然不同但有重合的概念:

  • BaaS(後端即服務),應用主要或者分別為第三方雲託管的應用和服務構成,第三方負責服務器端和狀態的管理;

  • FaaS(函數即服務),應用的服務器端邏輯由應用開發者編寫,但是與傳統架構不同,它運行無狀態的計算容器,通過事件驅動觸發,並且完全由第三方管理。

Serverless相比IaaS和SaaS,可以更好更快的在雲服務商平臺上部署應用,完全不用提前測算資源需求,所有功能根據事件驅動,按需加載,執行完畢,資源釋放,真正實現了用多少付費多少,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提高了開發人員的生產力。

Serverless主要適合於新興的、事件驅動性的,類似於IoT等傳感設備、金融交易類型等場景。

Serverless興起於2017年,在最近兩年伴隨雲原生概念的推廣逐漸火熱。

目前 Serverless 在國內的發展和採用依然處於初期階段,業務實踐偏少,仍在不斷探索之中。相比之下,國外整體要領先 1-2 年,國外幾大雲廠商前期對整個研發生態的教育和佈局較多,應用較早。

云计算2020展望(技术篇):Serverless、K8s、服务网格、OSS、HPC

現在國外也已經出現不少 Serverless 框架,比較知名包括 Serverless.com 和 Zeit.com。

根據RightScale的2018年雲狀態報告,無服務器是當今增長速度很快的雲服務模型,年增塑達75%,並有望於2020年超越該增速。億歐智庫也對Serverless的增長速度和市場規模持樂觀態度。

二、Kubernetes(K8s)

Kubernetes(以下簡稱K8s) 是一個針對容器應用,進行自動部署,彈性伸縮,和管理的開源系統。主要負責在大規模服務器環境中管理容器組(pod)的擴展、複製、健康,並解決 pod 的啟動、負載均衡等問題。

K8s 能在實體機或虛擬機集群上調度和運行程序容器。K8s 也能讓開發者斬斷聯繫著實體機或虛擬機的“鎖鏈”,從以主機為中心的架構躍至以容器為中心的架構。該架構最終提供給開發者諸多內在的優勢,例如可移動、可擴展、自修復等。

K8s 也能兼容各種雲服務提供商,例如 Google Cloud、Amazon、Microsoft Azure,還可以工作在 CloudStack、OpenStack、OVirt、Photon、VSphere。

K8s 源於 Google 內部的 Borg 項目,經 Google 使用 Go 語言重寫後,被命名為Kubernetes,並於 2014 年 6 月開源。目前已有多家大公司,例如 Microsoft、 RedHat、 IBM、Docker,都支持K8s。

從近年來國外K8s發展來看,巨頭公司為自有K8s部門增添活力或構建全新產品的有效手段之一為收購

云计算2020展望(技术篇):Serverless、K8s、服务网格、OSS、HPC

隨著專注於容器初創公司逐漸增加,預計2020年各大雲服務商將繼續收購表現優秀的容器初創公司,以進軍K8s市場,完善其產品體系。

不可否認,K8s作為一項新興技術距全球普及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明顯,K8s已經是,並且將繼續是軟件世界中的主導力量。

三、服務網格(Service Mesh)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是用於控制和監視微服務應用程序中的內部服務到服務流量的軟件基礎結構層。服務網格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為適應分佈式微服務環境而構建的。

服務網格的興起主要是為了解決Docker和Kubernetes無法解決的運行問題。因為諸如Docker和Kubernetes這樣的工具主要解決的是部署的問題。但部署不是生產的最後一步,部署完之後,應用程序還必須運行,服務網格因解決運行問題應運而生。

2016年服務網格提出之後,以Linkerd和Envoy為代表的框架開始嶄露頭角。目前市面上沒有現成的商業產品,大多數服務網格都是開源項目,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實現。最著名的有:

  • Linkerd——於2016年發佈,是最古老的產品,最早是從Twitter開發的一個庫中分離出來的。該領域的一位重量級人物Conduit引入了Linkerd項目,後來成為Linkerd 2.0的基礎;

  • Envoy——Lyft創建的Envoy佔領了服務網格的“data plane”(數據區)。為了提供一個完整的服務網格,它需要與一個“control plane”(控制區)相匹配,比如Istio;

  • Istio——由Lyft、IBM和谷歌合作開發,Istio是一個服務於Envoy等代理的控制計劃。雖然Istio和Envoy是默認的一對,但是它們都可以與其他平臺配對;

  • HashiCorp Consul—— Consul 1.2中引入了一個名為Connect的特性,它向HashiCorp的分佈式系統添加了服務加密和身份授權,用於服務搜索和配置,從而將其轉變為一個完整的服務網格;

關於服務網格技術的併購目前也逐漸升溫,著名的併購案有VMware在2019年7月以4.2億美元收購了Avi Networks以及F5 Networks在2019年5月斥資2.5億美元收購了NGINX。

2019年是被確定是適合解決服務網格問題的一年,2020年將會是核心服務網格用例出現的一年。

四、開源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OSS)

開源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以下簡稱OSS)被定義為描述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件,並且此軟件的使用,修改和分發也不受許可證的限制。

1998年2月,“開源”一詞首先被運用於軟件。最初的開源軟件項目並不是真正的企業,而是一些頂級程序員針對Microsoft、Oracle、SAP等老牌閉源公司對軟件收費較高的一場革命。頂級開發人員通常以異步方式協同編寫一些出色的軟件。每個人不僅可以查看公開的軟件,而且通過一種鬆散的治理模型,他們可以添加,改進和增強它。這是第一代的開源軟件項目。

而經過10多年的發展,Linux、MySQL的成功為第二代開源軟件公司奠定基礎,比如Cloudera和Hortonworks。但第二代開源軟件公司中,沒有一家公司對軟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對手經常通過免費提供軟件來進行競爭。

之後出現了像Elastic、Mongo和Confluent等第三代開源軟件公司提供的Elastic Cloud,Confluent Cloud和MongoDB Atlas這樣的服務,這種進化代表著開源軟件公司這種模式有機會成為軟件基礎設施的主要商業模式。

經過22年的發展,如今OSS已經無處不在。OSS領域也發聲了一些“大事件”:IBM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Redhat(是2014年市值的3倍);Mulesoft在上市後以65億美金的價格被Salesforce收購;MongoDB現在市值超過40億美元;Elastic則為60億美元;並且,通過Cloudera和Hortonworks的合併,將出現一個市值超過40億美元的新公司……

當然還有很多OSS的公司在路上,例如Confluent、HashiCorp、DataBricks、Kong、Cockroach Labs等。

展望2020年,OSS的理念將與雲計算SaaS(軟件即服務)的理念更加契合,將大大推動軟件產業的創新,並有機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五、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簡稱HPC)

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以下簡稱HPC)指能夠執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資料量與高速運算的電腦,其基本組成組件與個人電腦的概念無太大差異,但規格與性能則強大許多。

HPC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執行大量計算,正從過去主要傳統科研領域計算密集型為主,逐漸向新興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深度學習等方向進行融合和演進。

從應用領域來看,HPC是不同行業中非常專業的領域,可以用於預報天氣,也可以是分析風險,還可以分析農場數據,以根據不斷變化的天氣條件找到最佳的農作物種植地點。

在中國市場當中,主要有聯想、浪潮和曙光三家公司處於領先的地位,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這三家公司作為中國HPC市場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共同將中國HPC推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其中,聯想連續五年蟬聯“HPC China TOP100榜單”第一名,並於2019年11月8日發佈“深騰X9000”高性能融合計算平臺,該平臺在兼顧算的更快、更準、更全面的同時,也使聯想成為HPC綠色數據中心的積極倡導者,繼續領跑HPC水冷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聯想還在全球160多個國家開展眾多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這些領域包括癌症、大腦研究、天體物理學、人工智能、氣候科學、化學、生物學、汽車和航空等。

公開調研資料顯示,2018年企業中使用了HPC的比例是36%。隨著雲計算領域的基礎設施完備、資源和數據的增加,HPC的需求也將在2020年有所增加,雲服務商有望對HPC進行投資。

眾所周知,技術的進步對產業發展和創新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正如近年來區塊鏈、5G、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的轉型促進一樣,Serverless、Service Mesh、K8s、OSS、HPC這些雲技術也必將提升IaaS、PaaS、SaaS等傳統雲計算模式的彈性、靈活性、計算能力等,並與傳統模式融合互補,協同助推各產業轉型升級。

千淘萬漉,吹盡黃沙,中國智能製造哨聲洪亮 | 預見2020

2020銀行業展望:對外開放加快,理財轉型提速,科技深度賦能……

2020物流業新態勢:巨頭效應顯著、科技賦能、智慧物流建設加快……

撥雲見日,始得真金,產業互聯網迎來高光時刻丨預見2020

預見2020:日新月異的中國保險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