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覆盤混得好和壞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他說自己一直有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很羨慕我書讀得深、文章寫得好,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寫出有質量的文章。

我卻在心裡苦笑,跟他說了一句掏心窩子的話:

“你看著我挺好的,其實我也有自己目前面臨的瓶頸,也在很痛苦很掙扎地想辦法精進。”

回想深夜書桌更新第一篇文章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在這個自媒體寫作這個賽道上,既有比我早入場,卻遠遠被我甩在後面的人,更有越過我,最終讓我望塵莫及的人。

憑著這個公眾號,有了一點小成績。我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請停止無效社交》,過上了時間完全由自己支配的自由職業生活。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像只不知死活的溫水青蛙,直到最近才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為什麼寫了這麼久還是隻有區區五萬粉絲,這種程度,只能勉強算活下來而已,可是活下來之後,我已經好久沒有太大進展了。

那別人是怎麼寫成大號的呢?最近終於發現一個很好的學習和研究的案例和樣本,大號Spenser的創始人出了一本書叫《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講的就是自己是怎麼一路寫成大號的。

這個創始人的筆名就叫Spnenser。我覆盤像他這樣優秀的自媒體寫作者,和我自己這樣混得一般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在一些關鍵節點,不知不覺被拉開的。

我覆盤的結論是:要寫成大號,在內容創作上至少要走過三重門,每一重門都是一道必須突破的瓶頸,每一道門都可能把你攔在大號的大門之外。


01

第一重門:

內容為王,

沒有高質量的內容就沒入場機會

覆盤混得好和壞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高質量的內容,是自媒體寫作者需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這是一條生命線,決定你有沒有入場資格,決定你能不能活下來。

邁不過去,結局就是無人問津、文章只有自己看,最多在朋友圈小範圍流傳。

同時這種高質量必須是持續的高質量,偶得一兩篇佳作容易,若其餘的乏善可陳,根本留不住讀者。

偶得一兩篇佳作,其實本質上還是才華和積累有限,雖然殘酷,但接受了這一點,才有機會往前走。

那什麼樣的內容才能算高質量的好內容呢?

我覺得至少要做到三點:有用、有料、有邏輯。

要寫對讀者有用的、有幫助的東西,對讀者有明確的利益點,要對得起讀者付出的注意力。

不考慮讀者利益點的自嗨式寫作,留給日記本比較好,就不要對讀者有所指望了。

說到有料,我很喜歡《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作者Spenser使用的一次詞:“飽腹感”。

他說,飽腹感就是讀者看完之後明確知道收穫了什麼。而讓讀者覺得真正有所得就意味著文章中應有大量的有效信息。

說到要有飽腹感,忌諱說正確的廢話,那些放之四海皆準的空話、大話、套話,讀者是提取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所以我最開始給自己設計的公眾號簡介裡就一直有一句話:“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

有飽腹感,也忌諱拋出觀點,卻不能讓人信服地論證它。你得有支撐的小論點,得有作為論據的事實,反覆空談觀點,文章就很水了。

第三要有邏輯。

這本書的作者有個觀點,我很認同:”所有的表達問題,歸根到底是邏輯問題“。

好的文章應該是起承轉合,邏輯非常順暢的。最怕邏輯混亂,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

文章邏輯混亂,歸根到底就是對所寫主題的思考不夠清晰和深入,腦子是糊,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糊的。

大學上新聞寫作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新聞是”七分採訪三分寫“,也就是說更重要的是第一現場的信息獲取和採集,文字不過是承載信息的載體。

我覺得自媒體寫作則是”七分思考三分寫“,寫作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思考,文字只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文字本身不是目的。

所以,我和作者Spenser有個共同的觀點:邏輯比文采重要。

可能是因為我是記者出生,我崇尚的是海明威式的簡潔。

我容易被有洞見的句子打動,我很難被美麗的句子打動,寫得再繁華綺麗,我捕捉不到信息和思想,我就無動於衷。

我自己寫東西的時候,也從來不會要求自己寫得有文采,我會完全忘記要顯得文采這回事。

當然也有人喜歡華麗的辭藻、精美的句子,這沒什麼對錯和高下,這更像是不同的審美趣味。

我的建議是,在做到有邏輯的基礎上追求文采,總是想著儘量寫得有文采,而不重視邏輯,這是走彎路,只會製造出一團漿糊的美麗垃圾。


02

第二重門:

不要和閱讀規律對抗,

爭奪不到注意力就是失敗

覆盤混得好和壞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不要和閱讀規律對抗,爭奪不到注意力就是失敗。

這句話是我對自己說的,因為在這件事上我非常固執、非常擰巴,非常想不開。這是導致我很少寫出傳播力特別好的文章,公眾號的體量一直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總是寫過長的文章,四五千字的篇幅是常有的事,即使我知道屏讀時代,讀者的注意力大多維持不了這麼久。

比如我總是不蹭熱點,明星的感情生活、社會新聞裡的家長裡短,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我牴觸蹭熱點,雖然我知道蹭熱點是獲取流量和漲粉最快的方式。

通過手指刷屏閱讀的時代,自有自己的閱讀和傳播規律,和規律對抗,是很愚蠢、很不自量力的行為。

我是看了《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才知道,原來一個大號作者,為了爭奪注意力資源,對每一個細節都研究得那麼透徹。

我以前把這些當投機取巧,然後自命清高,不以為然,可是現在我越來越覺得,這一切是基於一種強大的能力:對讀者體會入微的同理心。

作者給了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

1、不遺餘力地降低讀者的理解成本,表達要剋制,不要冗長。

開頭最忌諱冗長,開頭冗長是技術性錯誤。(想起和菜頭曾經建議第一段只要一句話)

一篇文章1800到2500字為佳;

要短句子,不要長句子,儘量簡化句子結構,找出主謂賓很費勁的句子就不要寫了,寫長句子炫耀文字駕馭能力當然ok,但不適合屏讀時代。

2、讓讀者快速進入狀態的方法是:給代入感,製造熟悉感。

提及大多數人熟悉的事物,跟大多數人有關的事情。不管文章的主題是什麼,都應該體現一些人們更熟悉的事物,讓讀者感到,這篇文章跟我有關。

3、行文過程中防止讀者注意力渙散,對文章失去興趣而退出閱讀的方法是:給刺激、製造懸念。

時不時跑出一個刺激點,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減輕閱讀的疲乏感。

典型的刺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金句刺激,一種是故事刺激。讀者把大部分內容忘記的時候,金句和故事還會留在腦子裡。

想辦法制造懸念,嫻熟的作者一句話就可以製造出出色的懸念,比如作者一篇文章裡的開頭一句話:”上週六,我吃了一頓飯,花了5萬元“。

4、不要牴觸蹭熱點,熱點是帶來流量的不二法門。

每一個勤奮的自媒體人對熱點都是極端敏感的。

但Spenser很長一段時間,也是牴觸蹭熱點的。讓他改變行為模式的是一個想法:”如果我可以藉助熱點,讓更多的人看到我,讓我寫的有價值的東西更好地傳播出去,遠比我一味死守不蹭熱點要強“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優秀的自媒體人,要看這個人對熱點事件的捕捉能力。

所以我也想明白了,所以我要考慮的不是蹭不蹭熱點地問題,而是怎麼蹭熱點,怎麼更高級、更有調性地蹭熱點。蹭熱點不過是提高文章傳播力的一種輔助手段罷了。

特點蹭得好並不容易,做到快速反應、角度獨到、內容豐富、符合自己公眾號調性為上佳。

所有這些,與寫高質量的內容並不矛盾,而是幫助我們把優質內容,更好地傳播出去。


03

第三重門:

持續穩定地輸出,90%的人倒在這個關口

覆盤混得好和壞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裡兩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

“所謂死磕,就是保持持續的輸出。這一點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大不了,但90%的人都倒在這個關口”

”寫作的人很多,都說現在寫的人比看的人都多,但真正堅持寫的人,還是挺少的。當你真正堅持下來的時候,和你競爭的人其實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值得你尊敬“

作者說的就是我最大的短板,也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瓶頸:我從來沒做到過持續穩定更新。

當然有一個原因是我對自己內容的要求很嚴苛,我發文的原則是寧缺毋濫,每一篇文章都寫到我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每一篇都剔除正確廢話,提供大量有效信息,讓讀者有所得,絕對不允許自己用湊數的文章敷衍讀者。

也因為我的這種死心眼,我留住了一波真心喜歡和認可我的小夥伴,我更新得再慢,都有人願意耐心地等。

可是那些優秀的自媒體人,全都做到了持續穩定且高質量的輸出,我能保質卻不能保量。質和量一樣重要,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卻做不到,一定是我力有不逮,是我自己有問題。

自媒體寫作終究是勤奮者得天下。

真正的高手,在於持續性的自律和穩定性的輸出,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是高手和平庸者的分水嶺。

這一點在自媒體界特別特別的明顯,自媒體看起來拼的是才華,其實拼的穩定性的輸出,能做到穩定性輸出的個人屈指可數。這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長途耐力賽。

做到了,你有機會打開更大的機會之門;做不到,你要麼曇花一現,要麼止步不前。

我突然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不跨過這道門,我便永遠是活在金字塔底端的小號作者,我這輩子差不多也就這樣了。

這個過程中,野心很重要,Spenser回顧寫成大號的過程,有句話很啟發我:”我的公眾號真正開始做強的時候,正是我對自己的公眾號開始有了一點兒小野心的時候“

我現在也有了一點小野心,我希望把深夜書桌的體量做大,讓更多人看見我。我現在還很差勁,但沒有關係,我在路上,我最終一定會跨過這三重門。

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並不多。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覆盤混得好和壞的自媒體寫作者,我發現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