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南懷瑾: 車上的一課

《論語別裁》第02章 為政(11)


接下來,根據我們全篇連貫起來的觀念,似乎有了問題了,因為下面接著是說: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如此一節,我們不要看宋儒這樣的一圈,就把它圈斷了;這是後人圈的,是不對的,上加一圈,下加一圈,結果就變成了教條。其實它是連貫的,也就是前面“為政以德”的引伸發揮,把中國文化裡面的孝道精神,擴充到待人處世上面,中國自古以來、大政治家的出入不苟的胸襟,就是根據這一點培養出來的。


現在我們先對文字作一瞭解,孟懿子不一定是孔子的學生,而是介於學生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他是魯國的大夫。當時的“大夫”,當然不是現代的醫生,而是一個相當高的官位。勉強比,有如現在的內閣官員之流,通稱作“大夫”。“大夫”是官階,不是官職。中國這些官階職務,歷代都有變動的。我們要了解中國曆代政治形態的變遷,必須讀“十通”或“三通”——通志、通獻、通考。裡面不僅包括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官職的演變、一切的演變,乃至現代研究三民主義思想,國父為什麼採用了五權分立制度,都與“三通”、“十通”的文化有絕對的關係。這是講到孟懿子的職位,順便提到的。

南懷瑾:   車上的一課


既然孟懿子是這樣一位人物,以當時孔子的立場來講,這一段問答,到底是孔子做魯國司寇以前,或以後說的,就很難考證了。孔子當時在國際——諸侯間——的地位也很特殊,是一位突出人物。所以孟懿子來問他什麼是孝,孔子只告訴他“不要違背”。如果根據這句話來看,孔子講話非常滑頭。不要違背什麼呢?沒有下文。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答話,接下來,又是一幕短劇式的談話。我們看《論語》,深入了,很有趣味,像看小說一樣,不必用那麼嚴肅的態度去看。

“樊遲御”——樊遲是孔子的學生,名叫樊須,字子遲,小於孔子三十六歲,是年輕的一輩。“御”是駕車。孟懿子剛剛來拜訪孔子,並請教什麼是孝道這個問題,孔子說“不要違背”,就只有這麼一句話。等一會兒孔子出門了,因為請不起司機,都是學生來服務。現在由年輕的樊遲來駕車子,不像現在的汽車,孔子那時坐的是馬車,駕馬車有一套專門技術,很不容易的。那麼孔子坐進車廂了,樊遲坐在前面的駕駛臺上,開動了車子,在途中,孔子坐在車廂中和學生談起話來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對學生施教的。

南懷瑾:   車上的一課


“子告之曰”是描寫孔子在車上特別告訴樊遲一件事:“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孟孫是孟懿子的號,因為他是當朝有相當地位的人,而且在當時政界來講,還算好的一個人,所以孔子對他相當尊敬,便只稱他的號。孔子說,他問我什麼叫作孝,我答覆他“無違”,不要違背。“樊遲曰:何謂也。”從這一句話,我們看到那個畫面上,學生正在前面駕車,靜靜的,沒有開腔,而老師好像在自言自語的告訴他,剛才答覆孟懿子問孝的經過,樊遲一聽,回過頭來說,老師,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跟我們現在的疑問一樣。“無違”,不要違背,這是什麼意思?

於是孔子說,沒有什麼,很簡單。“生,事之以禮。”這個“事”字是古人以下對上而說的。孔子說,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孝敬他——“事之以禮”。怎麼叫以“禮”事之呢?很難說了,這個禮不是說見到父母行個禮就叫孝。禮是包括生活上的照應、愛護。(這一切道理,將來我們還有專門講“禮”的機會,在這裡暫不詳述。)又說:“死,葬之以禮。”所以禮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看到這個禮字,絕不能作狹義的禮貌解釋。去世以後則“祭之以禮”。我們研究這一段,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又把這一段問答記到《論語》裡,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對為政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把這些問題先放在一邊,再看下一段,然後綜合起來作研究。

下面跟著記載的,是孟武伯問孝。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南懷瑾:   車上的一課

孟武伯是何許人也?就是剛才所講的孟懿子的兒子,他是“世家公子”。這又牽涉到什麼是“世家”,古代的制度,和現代兩樣,尤其在春秋時代,與印度、歐洲古代又不相同。所謂“世家”就是作官的,子子孫孫都有這個官作,不過是長子繼承這個官位,即所謂的封建時代。但是與歐洲的封建不同,不是永久的,誰家不好,就被除掉。在中國這樣傳下來的家庭叫“世家”,長子有繼承權,第二以及第三、四、五個孩子都是另外在一邊了。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是正統的世家公子。父親剛剛問了孝道,(當然不是同一天的事,不過編書的人——孔子的學生們,硬要把它編在一起。)兒子孟武伯也來問孝,孔子的答覆,和答覆他父親的是兩樣的。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就是說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種憂愁、擔心,多麼深刻,你要去體會這種心境。

孔子這個答覆有多妙!這句話,我們要這樣說,這個問題只有自己做了父母的人才真能體會出來。這種情形是,自己要上班,家裡錢又不夠,小孩病了,坐在辦公室裡,又著急,又出汗,又不敢走開,可是心裡記掛著。這種心境就是“父母唯其疾之憂”。孔子對孟武伯就是說,對父母能付出當自己孩子生病的時候,那種程度的關心,才是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