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逛廟會、聽戲曲、品婚俗,體味皁河古鎮民俗之美

皂河古鎮的歷史可上溯千年

古人的智慧彰顯在每一個民俗傳統中

而每一個民俗傳統也都

記錄著古鎮傳統文化歷史的悠久與璀璨!

步入皂河古鎮

一同感受時光沉澱下的民俗之美吧!

皂河正月初九龍王廟會

逛庙会、听戏曲、品婚俗,体味皂河古镇民俗之美

宿遷的皂河正月初九龍王廟會始於明朝中後期,是一種大型民間祭祀活動。在經過500年的傳承和發展後,廟會已由原來單一的民間祭祀活動發展為集民間祭祀、文化展示和貿易交流為一體的群眾自發性民俗活動,舉辦時間也由原來的正月初九一天,發展成為從正月初五至正月初十,但正月初九仍是廟會的“正日子”。

每年的皂河廟會上,都會彙集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宿遷特色的民俗文化項目。既可以品嚐到乾隆貢酥、水晶山楂糕等宿遷非遺美食,也能欣賞到竹編、麥秸杆畫、柳編、糖人、泥塑等大師在攤位前展示絕活,還有朝山祭祀,花船、花車、舞龍、舞獅、雜耍、揚琴、柳琴、蘇北大鼓、民間說唱等民間藝術項目也會一同亮相。

乾隆行宮的柳琴戲表演

每年的皂河龍王廟會,乾隆行宮的古戲樓上都會有身著戲服的演員們用她們的嘹亮嗓音生動詮釋戲曲之美。演員們的唱腔或婉轉悠揚、或粗獷嘹亮,卻總能在一唱一和間盡顯戲曲之魂。

在古鎮古色古香的環境裡,一邊聽著演唱者樸實的唱詞,一邊欣賞著那精妙絕倫的動人表演,不知不覺間便能走進柳琴戲的美妙殿堂。

傳唱了數百年的柳琴戲,在不斷的改革創新成就瞭如今的獨特韻味,《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情之所至”、《小包公》的人物風采、《喝面葉》的精彩劇情......每一個故事都在古戲臺上都有極其精妙的演繹。

陳家大院的婚俗表演

陳家大院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迄今已有210多年的歷史,是宿遷市罕見的大型古民居建築群,為北方迴廊式建築結構。

相傳,該莊園本是駱馬湖一馬姓人家居住,人稱馬老爺莊園。因馬老爺長年在京城做官,莊園長期閒置,後轉賣給在皂河經商的商人陳永茂,“陳家大院”因此得名。

走過這裡的臥室、飯堂、書院、賬房、祠堂、佛堂、糧倉、炮樓,好似穿回到那悠遠的年代,此時再看上一場在這大戶人家宅院裡演繹的清式婚禮,在那滿滿的儀式感中,也能將古人含蓄美好的愛情體會到幾分。

皂河古鎮裡的這些民俗風情

既傳達著宿遷地方文化本身的特質

也總是充滿了悠遠感人的民間情調

滲透著喜慶祥和的獨特韻味

吸引著後人

不斷探尋、參與、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