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喜歡發脾氣,家長不要責怪他們,更不要打孩子

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作適當的約束,設立恰當的目標,並堅持讓孩子努力達到這些要求。孩子在權威性養育方式下,會表現出更自信,更好的自控能力並且積極向上。

所以這也是最為鼓勵的教養方式。

如果孩子出現些許的牴觸,那麼父母就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如體罰等方式。這種養育方式會導致孩子表現出焦慮、猶豫等情緒和行為。父母打罵孩子,就屬於專制型的養育方式。

父母雖然對孩子充滿期望,很少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這種撫養方式成長的孩子自控能力特別差。當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與其願望不一樣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尋求父母的滿足。

孩子喜歡發脾氣,家長不要責怪他們,更不要打孩子

憤怒、發脾氣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在生氣時採取行動不打孩子,不說髒話,不要生氣時給孩子任何懲罰。因為這個時候,顯然孩子也會生氣,所以這時你實際上在教孩子如何正確的處理發怒的情況。

務必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控制住自己焦慮、衝動的情緒,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或者為什麼這麼說。

在需要孩子自己來玩時,鼓勵孩子找出幾個可玩的選項,讓孩子有事情幹。孩子在經歷這樣的教育方式幾次之後,就明白了什麼方法才會比哭鬧更有效,父母也會找到比打罵方式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不懂得發脾氣,很大程度上表示不懂自愛,這種“自我不重要感”導致孩子把“迎合、服從”當作性格溫和、好講話,所以行為才缺失分寸感。

孩子喜歡發脾氣,家長不要責怪他們,更不要打孩子

就像邁克爾·喬丹,他小時候從不惹事,還很會忍讓。可一些頑劣的孩子卻覺得他是個膽小鬼,有事沒事總喜歡欺負他。最後,喬丹父親看不下去了,告訴他:“如果別人不知道你是有脾氣的人,他們就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後來,別人再欺負他時,他把其中帶頭的孩子,狠狠摁在地上。從那之後,再也沒人敢欺負他。一味地控制情緒,壞孩子就會肆無忌憚,而聽話的孩子,則會失去原則和人格。懂得自愛的孩子,知道如何讓自己高興,即使難過,也知道難過的原因,懂得去發洩和調整,不會走入極端。

正如蔡康永說:“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孩子喜歡發脾氣,家長不要責怪他們,更不要打孩子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時,我們首先要了解原因,然後正視、接納他們的情緒就好。不要非打即罵,或是失去原則地哄,這樣的結果更容易適得其反。

另外,也要告訴孩子“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道理。就像作家桌子說過的一個詞語:“義怒”,即學會正義、合宜的怒氣,正確的發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