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對毛家山有一種久有的嚮往。不是因為名山秀水,而是當年轟轟烈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成就了毛家山一時英名。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當年流行的牆報畫再現毛家山,當地在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行走在溝壑叢中,一路委延起伏,等毛家山擺在我們面前時,絲毫沒有一種驚訝,村頭是個打麥場,場邊幾個茅草屋,一個碾麥的石碾子,遠處依稀可見當年那些牆頭標語。站在場邊,整個村莊盡入眼簾:在樹木的掩映下,毛家山清靜地座落在山坡坡相連的山窩窩中,樸素而安寧,數十戶人家,依著地形散居著在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土窯洞。走過村民稱之為像城裡樓房一樣的四層村落,沿著四條硬化的巷道,出入知青大院,串訪村舍窯洞,打個招呼,諞個閒話,樸實的民風撲面,好客的情懷暖心。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毛家山一村民家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一家農戶院落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打麥場上的庫房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打麥場上

當年, 一個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話音未落,1968年12月,30名天津知青,扛著紅旗,唱著歌曲,步行51天,行程1300公里,來到這個只有32戶人家100多口人的毛家山插隊落戶。到70年代末先後來了五批,共107名,分別來自南開區十三所中學,其中99名初中生,7名高中生,1名大學生的天津知青在這裡,為改天換地而戰天鬥地。1973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還以“敢教毛山變大寨”為題報道了毛家山知青的先進事蹟,毛家山一下就出名了。毛家山知青集體一度也成為了全國知識青年的一支標杆。於是,這裡成了那個特定年代一個特定典型。每每國內出現重大事件報紙電臺都有毛家山動態反映,學大寨、反擊右傾翻案風、老人家逝世這些大是大非面前,這裡都有大批促大幹、大幹促大變的生動事蹟,我也就是在那樣的輿論環境下知道山西有個毛家山。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說是長征隊,真不含糊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徒步到達目的地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取材於毛家山展覽館的一些圖片

那場轟轟烈烈始於1968年終於1978年,恰到我高中畢業時偃旗息鼓。這種歷史的幸運使我免去了人生履歷中的知青經歷,恢復高考制度讓我們有了一個新的選擇:揹著書包上大學,而不是揹著鋪蓋下農村。

四十年過去了。站在昔日的知青大院門前,大門兩側“遠離城市來鄉村,鐵心山區當農民”對聯猶在,而壯懷激烈的青春之歌成為遠去的回聲。這裡不再沸騰,恢復到先前的寧靜,村裡頭看到的是家雞在遊走覓食,聽到的是不時傳來的狗的叫聲。 “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確有一番陶淵明的詩句下的景象。只是這詩意和客觀不相稱。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毛家山知青大院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106名知青名單,1名帶隊老師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帶隊老師郝廣傑,1971年選為運城地委委員,後任平陸縣委副書記,大返城後任天津農學院黨委副書記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退休後年過七旬的郝廣傑二返毛家山擔任村第一書記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郝廣傑再次回到毛家山後又獲得到不少榮譽

同村民交談交流是簡潔的,從中得到的信息是零碎的,也是珍貴的:

村裡18戶村民已經移民到縣城附近,可是土地還在山上,移民解決了後生們可以娶到媳婦了,後代能接受到縣城的教育資源了,但解決了生活忽略了生產,農忙時都還要到幾十裡以外的山上收穫。平時這裡看不到年輕人和兒童,都是老人在留守。

村民們對這些天津娃普遍懷有好感,人們一直在唸叨著那年他們只有十五六歲,就遠離父母辭別城市,融進大山裡,成了莊稼漢。幹起活來真實誠,一樣的光著膀子,風吹日曬,皮膚和農民一樣黑。涼冰冰窩窩頭扔進柴火中一烤,草木灰在身上衣一擦,就啃了起來,生活很苦啊,咋也比不上村裡的娃,跟叫花子沒有兩樣,看著都心疼!

這些知青來時十五六歲,我們也有過十五六歲,我們也在看著身邊的十五六歲。很難想象,一種改天換地的衝動,一種大有作為的驅使,使這些發育尚不成熟的娃娃們,靠體力,一鍬一鍬地挖掘,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堆砌,攤開了修築毛家山通往縣城的道路工程。用現在的話說其殘酷性已經突破了底線,大大超越了這些娃娃的所能。好在1973年冬,全縣10個公社1040個生產隊派出基幹民兵,自帶乾糧,大幹了50天,幫助毛家山知青修了10公里的簡易公路。

告訴你一個故事,106名知青集體在山西平陸毛家山燃燒青春的日子

圖片取自毛家山展覽館,圖中信息表明全縣人民為毛家山做出了很大貢獻

毛家山的故事是那個時代一曲悲壯史話,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分離之疼,勞作之苦,折騰之害,都煙消雲散,留下的唯有十五六歲童真煥發出的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依然有著熠熠動人的光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