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作家餘華曾說:

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決定命運的最好時機就是童年。

我雖不完全贊同,畢竟自塑能力和環境、社會因素同樣重要,但卻不得不承認,母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何其之大。

這裡,我不敢妄自提出什麼樣子的家庭教育是最好的,可我能觀察到,什麼樣子一定是不好的。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一、你越罵,孩子越笨

昨晚9點多鐘,兒子突然過來跟我講,他初中的好朋友離家出走了!

一問之下,也算不得離家出走,就是一個不到16歲的小姑娘,在家裡捱了媽媽一通罵,心情極度不爽地大晚上一個人跑去鼓樓透透氣。

事情起源於女孩這次的月考成績很難看,媽媽劈頭蓋臉一通罵:

我看你的基因就學不好。

考成這樣,乾脆別學了!

出去工作算了,還能掙錢,我也不想養你了!

當初真不該讓你上高中,不如直接工作……

我曾經和這個女孩子的媽媽打過一次交道。

初二元旦晚會前,我聯繫她,把聯歡會的主持人串詞發給她。

我本以為她會很開心地詢問聯歡會的事情,或者探討主持稿的細節,然而,她只回復了兩個字“收到”,我們的談話就戛然而止了。

她女兒喜歡唱歌跳舞,是學校合唱隊的成員,是班級的文藝骨幹,還曾經報名參加過某個綜藝的海選活動。

這些我不知道她這個當媽媽的知不知道。我只知道,她不關心女兒喜歡什麼,她只以成績來定性女兒,辱罵女兒。

如今,那個愛唱愛跳的女孩,活得越來越自卑、焦慮。

從兒子的隻言片語中我能感受到,女孩子現在認為自己很笨,智商不夠,學什麼也學不好。

人生是場馬拉松,成績從不是目的。

作為一個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固然是很重要,但這絕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尺。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

有個男孩發現,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考了第二十名。

他無比沮喪,企圖從媽媽那獲得答案:“媽媽,我又沒考好,明明一樣聽老師的話,為什麼總是落後?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這位媽媽帶孩子去了海邊,說了一句價值百萬的話:

你看海邊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

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

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卻是海鷗。

一時一刻的贏可能不是贏,一城一地的輸也從不是輸,因為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從小學開始,我和孩子爸爸是這樣要求孩子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你。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因為這樣,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對分數沒什麼壓力,反而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在學習這件事上,父母情緒平和,孩子才能平穩發揮。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二、你越罵,孩子離你越遠

兒子曾給我看過一段他和好友的聊天記錄。

他朋友本來在用心學習備考,卻遭親爹親媽背地裡冷嘲熱諷。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看看吧,孩子明明學習心氣兒很高,結果被父母一盆冷水劈頭蓋臉澆下去,學習的熱情和信心瞬間降到冰點。

也許這孩子的父母已經放棄了孩子,也許父母白天工作累了,就是拿孩子撒氣抱怨一下,也許……

無論是哪種情況,當你的冷嘲熱諷成為刺向孩子的利劍,我們就不再是孩子的親人,而是孩子的敵人。

如果一個孩子勞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長了無生趣的一張臉,聽到的是嘮嘮叨叨、怨天怨地的牢騷和責怪,以及翻來覆去的那些負能量:

快點吃,吃了馬上去做作業。

成績那麼差,還不知道認真!

你什麼時候可以讓我省點心啊!我這麼辛苦,上班累得要死,還不是為了你!

人家某某某成績多好呀……你呢,淨給我添堵!

換了是你,這個家是你每天放學後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嗎?

這個家是你傷心委屈、蒼白無力時想要依靠的港灣嗎?

這樣的父母是你值得無需思考就能撲過去的懷抱嗎?

我當然知道家長一天工作的勞累,我自己就常在一天的工作後累得話也不想說。

但我們累又是為了什麼?

除了自我謀生,更是想要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可當你肆無忌憚地發洩情緒,侮辱和辱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心裡想的是:我不想成為你的累贅,我不想當你的垃圾桶,我不想要你這樣的父母。

父母的情緒和秉性,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也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氛圍。

心理學上有一個“仿同”心理,就是說孩子會把媽媽的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納為己有,並表現出來。

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也會因此看到生活的美好。

幸福的家庭,都是情感當家。

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家庭也會真正變得舒適、溫暖、讓人心生嚮往。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三、除了嘮叨,媽媽可以找到其他的溝通途徑

當一個人用尖利刻薄的聲音在你耳邊每天不停地嘮叨時,你的感受如何?

要瘋了。

然後呢?

就算她說得再有理,你也聽不進去了,對嗎?

孩子更是如此。

如果實在是重要的事情,不放心,那就寫在紙條上。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雖在同一屋簷下,但是我給他寫過很多便籤。

寫完後放在他的書桌上,且從不詢問他是否認真讀了。

兒子的床頭,我只扔一兩本課外讀物,臨睡前他會看一會兒。

過一階段,我就再換一兩本。

我沒有命令過兒子必須要看課外書。

但他看的書,一定是我自己看過的,然後不聲不響地推薦給他。

我雖是語文老師,但沒有做兒子的老師。

從小到大,兒子寫的作文我極少指導,因為指手畫腳反而讓他無所適從。

我只是默默地把他寫得相對比較好的作文打成電子稿,放在我的博客上。

這樣他會很驕傲,也能慢慢琢磨出什麼樣的文章是被我欣賞的好文章。

等他讀高中的時候,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已經十點多鐘,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

除了他進家門時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聲“辛苦啦”,我每天變著花樣給他準備一兩樣他愛吃的夜宵。

他換了鞋坐下來就能喝到熱乎乎的鮮湯美食,我默默陪伴。

在和兒子的溝通中,兒子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底線:不求成才,只求成人。

身心健康第一位,保護視力很重要;學習上盡力而為,把能學好的學好;家務必須分擔,為人要有禮貌。

因為兒子從小是我自己帶大的,所以對他的智商、情商、能力水平,我很瞭解。

學習上我不苛求,把能學好的學好。

我雖是一個老師,但我沒有虛榮心,沒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沒有因為孩子成績中等而萬分焦慮。

一個孩子的成長中,遺傳的東西改變不了,後天能改變的急不來,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每當兒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總是對他說:

我相信你,你是小器晚成的人。

你小學成績一般,初中好一點點,高中更好一點點,將來會更有出息的。

老天會善待善良的人。

我也告訴兒子的高中老師:“不要有任何壓力,孩子既然讀了高中,總能考上一所大學,只是名牌不名牌的區別。成人最重要。他的人生路還長。”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不成才?傳遞焦慮只可能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

四、你就是家庭溫馨穩定的支柱

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曾說:

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可見,一個家庭中媽媽的好情緒是多麼重要!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情緒穩定是媽媽一生都要努力的功課,也是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愛!

親愛的家長,當你想發火的時候,抬頭看看窗外的風景吧。

天地之間,有樹有花有草,有豔麗有素淡,有盛放,有含苞。

日月之愛,總是默默陪伴,靜靜等待。

一個家庭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是孩子之幸,是家庭之幸,又何嘗不是自身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