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隨著基建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地球村”的概念已在生活中顯現。過去給自己安排一次旅行,動輒就需要預留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但如今,國內的大部分城市都已經推出了一日遊,去東南亞走一遭,也不過就是五六天,很是方便。可筆者沒想到的是,在華東地區,在高鐵里程數一度全國領先的安徽,竟然還會有省轄市被本地人喚為“虛縣”,被外地人誤以為屬於江蘇的誤會存在。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宿州

這座城市名宿州,位於安徽省的東北部,歷史底蘊豐厚,地處關鍵,素來享有“九州通衢”的美譽。先說底蘊部分,宿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此地生活著徐夷、淮夷等部落。後逢春秋戰國,又有宿國、蕭國和徐國等諸侯在此駐兵。混得稍微差些的時候,也不過是秦王掃六合,宿州成了一個稍顯邊緣化的縣。但嬴政卻不能忽略宿州,因為秦朝末期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就發生在這裡,陳勝所築的涉故臺便是證據。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宿州一角

後來隨著汴水(濟渠)開通,宿州的地位再度回暖,此後的千餘年裡,歷代州府的治所均設於宿州,存在感之強可見一斑。再說宿州的地理位置,前面提到安徽位於華東地區,而宿州又位於安徽的東北部。故而對內,宿州既是安徽省的門戶城市,亦是當地離出海口最近的一個城市。對外,宿州也無愧於“九州通衢”的美譽,處皖蘇魯豫四省交界,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節點,京滬、鄭徐高鐵均在此設站。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虞姬墓

不僅如此,宿州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除了前面提到過的農民起義(涉故臺)之外,昔日楚漢決戰也發生此地。只不過當時適逢項羽敗走,虞姬自刎,根本無暇留下什麼標誌性建築。金戈鐵甲早就被歲月掩埋,除了一段佳話之外,留給後人的東西實在太少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地人感懷虞姬的用情之深,便在靈璧縣為其修了一座墓園。後經擴建,佔地面積已經超過了三百畝,並被列為國家3A級景區。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虞姬

虞姬墓位於一片松林之中,或許有應和其堅貞不屈之意。漫步於其間,松針隨風震動,似有佳人附耳輕語。當然,虞姬的真容亦可求得一見,那是一座以漢白玉為材料的雕像。所刻女子眉目清秀,表情裡帶著關切,看上去頗為知性。手持書簡,雙手交於身前,又不失規矩,大家風範盡顯。更叫人意外的是,設計者並未以成敗論英雄,設計了虞姬、霸王文化展示區和二人策馬同行的雕像。雖然霸王虞姬未能在現實世界天長地久,但卻永遠恩愛如初地,活在了人們心中。

安徽這一城市很“無奈”,本地人稱其為縣,外地遊客以為是江蘇的

二人策馬同行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這樣一座城市,為何能引起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雙雙誤會呢?說起來還有些無奈,因為直到1979年,宿州才叫宿州市,過去的名字叫做宿縣。在當地的方言中,把“宿”讀作“虛”,故而宿州在老一輩人的口中,一直被稱為“虛縣”。至於外地人的誤會,其實還是起源於“九州通衢”,宿州的隔壁是江蘇的宿遷。而江蘇畢竟是“散裝江蘇”,地級市的名氣,一個比一個大。再加上宿遷還有劉強東的“加持”,故而宿州就顯得弱勢了一些,這才有了位於江蘇的誤會。(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