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2019年,青島民政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堅守為民初心,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著力改善民生、真誠服務群眾,努力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小編今天同大家一起來看看嶗山區是如何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2019這一年,青島市嶗山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為指導,探索構建以“一核引領、八小支撐、五級聯動”為主要內容的“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全區形成“組織強、隊伍硬、服務好、鄉風淳、民心和”的社會治理生態,走出了具有嶗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一核引領”抓統籌,聯動聯促織密“一張網”

著眼解決少數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強、基層基礎不夠夯實的問題,嶗山區把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作為鄉村振興“一號工程”,強化黨組織在鄉村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

以流程再造的理念建強組織體系。發揮好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的“龍頭”帶動作用,從基層黨建架構著手調整、完善和改革,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管區黨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打破原有空間界限和地域限制,在街道和社區之間新組建了30個管區黨委,選派街道優秀科級幹部擔任管區黨委書記,每個管區配備5—7名機關工作人員,打造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隱形”戰鬥堡壘。創新實施“三建聯動”網格化治理新機制,將全區科學劃分網格654個,把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網格上,配備專職網格員735人,隨時隨地掌握影響社區和諧的突出問題,推動“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落地。

以強基固本的韌勁打造過硬支部。

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從組織設置、班子隊伍建設、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等9個方面著手,建立基層黨組織“1+7”標準化體系,出臺《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標準》,配套制定《基層黨組織評星定級達標升級考核管理辦法》,每年採取“支部自評—上級考評—會議審評—組織聯評”的方式,對社區黨組織評定定級,將評定結果與社區評優評先、政策扶持、保障激勵等直接掛鉤。在規範基礎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典型培育,先後培育了東麥窯社區、枯桃社區、青山社區等20餘個“有顏值、有氣質”的黨建示範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以嚴管厚愛的思路抓實兩支隊伍。採取“進社區、進課堂”等形式,加強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社區幹部教育培訓;嚴格落實“一諾兩審三評”、坐班值班、民情大走訪、雙向述職等制度,督促社區幹部履職盡責、為民服務。推行黨員聯戶、“黨員家庭”掛牌制度,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出臺《黨員計分管理辦法》,藉助“互聯網+”模式在162個社區開發了黨員參會刷臉簽到系統、會議視頻監控系統,將從嚴管理監督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實施社區後備力量培養計劃,加大對社區優秀人員培養力度,實現每個社區有2—3名後備力量,為鄉村振興儲備了一批優秀後備人才。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八小工程”全覆蓋,善做善成下好“一盤棋”

著眼於解決少數社區鄉村治理手段落後、方式單一、體系碎片化等問題,嶗山區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於社區自治、法治、德治全過程,以“八小工程”為總抓手、總載體,確保基層治理現代化各項目標任務落地生根。

推行“小公約”,立起新規矩。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行為規範,組織社區居民採取醞釀協商、交流討論、集體研究等方式,建立簡便易行、務實管用、能夠記住、便於相互監督的《居規民約》,推動居民守法守紀守規矩、立言立德立形象。

健全“小民主”,營造好氛圍。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社區重大事務民主決策機制,出臺《關於實行農村社區事務管理“三議兩審兩公開”工作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居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並通過印製小冊子、繪製流程圖等形式,讓每一名黨員都參與、每一名居民都知曉,構建起全方位監督、全環節監控的責任體系。

深化“小服務”,真情暖民心。完善區、街道、管區、社區四級為民服務平臺建設,打造了“一門式辦理”“服務驛站”等綜合服務平臺。全區66項公共服務事項可以在街道以下層面“一次辦好”,群眾零跑腿比例達到了75%。

加強“小調解”,凝心鑄和諧。在全區組建社區“和事佬”調解隊伍,對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問題在第一時間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實施“一社區一法律顧問”,選聘了77位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法律諮詢等免費服務,營造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維護“小平安”,合力保穩定。藉助“三建聯動”網格化治理平臺,將社會治安防控力量推進到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建立鄉村平安志願者巡邏隊伍,開展“我為大家看一夜,大家為我看一年”活動,引導黨員群眾“看家護院”“巡邏打更”,確保鄉村社會安全穩定。

培育“小鄉賢”,弘揚主旋律。整合社區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等資源力量,通過“舉鄉賢、頌鄉賢、學鄉賢、禮鄉賢”,培育富有社區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引導新鄉賢依法參與鄉村治理。

爭當“小名人”,發出好聲音。

常態化開展具有鄉村特色的德孝文化活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孝子女”“好少年”,擴大榜樣模範群體數量,引導廣大社區群眾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

亮明“小家訓”,傳播正能量。在社區統一製作特色牌匾,並逐家逐戶進行懸掛展示,引導居民傳播治家格言、講好家風故事、傳承優秀家風,推動形成家風正、民風淳、鄉風美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在“八小工程”推進過程中,積極開展鄉村治理100佳評選活動,深入挖掘鄉村治理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改革創新開啟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系列報道⑤構建“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組織振興“嶗山樣板”

“五級聯動”聚合力,齊抓共管擰成“一股繩”

在推進“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中,嶗山區整合全區優勢資源力量,建立完善部門抓牽頭推動、街道抓統籌協調、管區抓承接落實、社區抓管理服務、網格抓治理兜底的“五級聯動”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形成了職責明確、聯動支撐、協調運作、合力推進的運行體系。

部門抓牽頭推動。整合全區20多個職能部門要素和政策,積極推動資源力量下沉,對直接面向基層、由街道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各類審批和審核事項,依法下放到街道,發揮好鄉村治理“後方保障部”的作用。

街道抓統籌協調。強化街道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的直接責任,統籌利用好各類鄉村振興資源,將人力、物力、財力和治理責任下沉到管區,落實到社區,發揮好“前方指揮部”的作用。

管區抓承接落實。

完善和規範管區工作機制,建立包社區幹部常態化“入戶走訪”制度,強化陣地在社區、崗位在社區的意識,把管區打造成為服務群眾、落實“八小工程”的“隱形”戰鬥堡壘,發揮好“前線主戰場”的作用。

社區抓管理服務。在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站),落實社區幹部坐班值班、民情大走訪等制度,及時收集和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發揮好“一線主陣地”的作用。

網格抓治理兜底。以“5+X”標準配強網格工作力量,發揮好機關幹部、社區幹部、民警、專職網格員等人員作用,配備社區“網格通系統”實時監測,做好網格內信息收集、宣傳教育、矛盾化解、志願服務、便民服務代辦等工作,構建“人在網格中、事在網格辦、問題在網格化解、工作在網格落實”的工作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