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產業鏈真的大規模外遷了嗎?

——中國經濟韌性強動力足潛力大解讀之三

有些輿論認為,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今年以來中國的不少企業不願投資了,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大規模外遷,中國製造業不行了。

事實上,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產業佈局的深度調整,有的企業考慮要素價格變化情況,向勞動力等成本比較低的地方轉移;有的企業基於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主動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當然也有少數企業為規避經貿摩擦的影響往其他國家轉移。但總體上,這些到國外設廠經營的現象都是正常的。

“大規模外遷”的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因為企業外遷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產業配套能力是否夠強?製造業企業在準備外遷過程中,必須把整個產業鏈的替代成本都考慮進來。中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部分產業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產業配套能力強大。應該說,製造業企業放棄中國產業配套的機會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又如,營商環境是否充分優秀?這是市場主體開展經營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近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佈,這是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重要之舉,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保障。從優化營商環境成效看,企業在中國註冊登記所需時間大幅縮短,如今開辦企業平均只需5天;今年以來中國新登記註冊企業數量大幅增加,日均新登記企業達1.99萬戶;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繼去年從此前的78位躍升至46位,今年再度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成為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

再如,人力素質是否真正達標?企業從中國外遷,必須仔細考量目的地產業工人的素質是否能夠達到目前中國工人的水平。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變,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超過1.7億人,每年大學畢業生800多萬人。也許目的地國家勞動力成本低於中國,但他們的勞動效率、組織性、紀律性能否達到中國產業工人的水平就不一定了。

對這些因素,中國是有自信的。換句話說,產業鏈從中國大規模外遷的條件並不具備,目前企業的外遷程度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影響總體上是可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