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待嫁”的中環增資50億建半導體產線 是不是要“變心”?

中環股份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69.08億元(+22.92%),歸母淨利潤9.03億元(+42.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16億元(+96.88%),業績增速較高,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算是給即將到來的混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3月2日,中環集團控股股東津智資本表示,中環集團混改對產業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誠邀各界戰略投資者參與此次中環集團的混改,疑似TCL入主生變,或至少已不是唯一選擇,中國證券報評價為“靚女”待嫁。

事實上,光伏界對中環混改的高度關注,除了關注到底誰能迎娶美人之外,更關心這位美人在嫁人之後會怎麼“過日子”,中環作為光伏硅片與半導體硅片的雙巨頭,未來的新東家是否會對兩項業務“厚此薄彼”?

TCL的競爭對手

早在1月份傳出混改消息的當天,TCL這個疑似買主便不乏有質疑之聲:憑TCL的體量,吃得下如此龐大的資產麼?

中環集團的混改是省屬企業2020的混改第一槍,是為了響應國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響應與支持,其資產不但優質,並且在事先剝離了大量的非主業、低效資產、以及富餘人員,納入混改範圍的均屬優質企業,主要集中在中環股份、天津普林、中環電子計算機、中環投資等96家企業,其中,天津普林和中環股份均為優質上市公司。

保守估計,此次混改至少也需要百億級別的資金,涉及在業人員數以萬計,這對TCL來說著實勉強了一些,有“驅蛇吞象”的嫌疑,“二女”似乎也沒有必要非要“共嫁”一夫。

目前,華為、格力,是網傳最有可能和TCL展開競爭的大鱷級對手,儘管沒有任何實錘消息,也依然阻擋不了網絡上華為+中環的口嗨,當然,截至目前為止,均屬空穴來風。

然而似乎不管誰來入主,似乎都是奔著其半導體硅片而來的。

混改之前增發50億投建半導體硅片,集團戰略重心將轉移?

多年來,中環始終不放棄在半導體硅片領域“升維打擊”的戰略思路。

中環股份的全稱是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雖然目前公司的主營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光伏產業,但公司從未放棄過半導體硅片的研發,並持續加大投入,沈浩平先生認為,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光伏硅片最終會向半導體方向進行靠攏,彼此邊界也將越來越模糊,近日,協鑫集成半導體可再生晶圓項目落戶合肥,擬投資28.7億巨資,似乎也在佐證其觀點。

根據中環股份的半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年中,新能源板塊收入同比增長23.22%至72.74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91.6%,半導體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9.39%,至5.84億元,佔比為7.35%。

但半導體的開發支出和研發支出卻頗大,研發費用中,中環的半導體研究開發項目2832.26萬,佔總研發支出的15.84%,尤其是近日投向半導體生產線的50億募資,計劃建設月產75萬片8英寸拋光片和月產15萬片12英寸拋光片生產線,疑似將轉移公司的經營重心,公司稱,相比光伏級單晶硅產品半導體硅片材料利潤空間更高。

中環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直拉法、區熔法技術的硅片製造商,從已披露產能規劃看,未來將以6英寸-8英寸區熔硅片及8英寸-12英寸直拉硅片為主。目前公司現有半導體材料中,5-6英寸硅片產銷量快速提升,8英寸硅片已實現量產。本次募投項目投產後,8英寸硅片產能將進一步增加,並實現12英寸硅片的量產。

目前,12英寸半導體硅片基本被外資廠商壟斷,已經開始有計劃限制向中國出口,屬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卡脖子項目,國內目前已經投產的只有兩個廠家:一個是上海硅集團旗下的上海新昇,一個是中環股份,規劃產能都是60萬片/月,因此,“國產12英寸半導體硅片”在當前的大背景下確確實實擁有著超越經濟效益之外的意義。而中環股份在“下嫁”前夕如此大規模增發加碼半導體硅片,似乎也向外界傳遞了信號,至少,半導體產業迎娶中環的概率進一步在增加。

不過,對中環來說,光伏級硅片的利好消息近期也是頻頻,大硅片的應用正在加速,電池片龍頭通威和愛旭新投產能均兼容G12硅片。組件端,繼東方日升後,天合新發布至尊組件,使用基於G12硅片的PERC電池,組件功率突破500W。而公司控股子公司環晟光伏3GWG12高效疊瓦電池組件項目也已於近期開工。硅片生產上,公司五期G12工廠正如期上量,預期年末產能達15GW。同時薄片化加速,已在送樣140μm厚度G12硅片。

如果中環真的就此轉移戰略重心,並委身於半導體產業,只將光伏資產當做“嫁妝”的話,那這嫁妝似乎也太豐厚了點。

當然,對中環企業本身來說,若能混改成功,不管今後戰略重心轉移與否,都是意義重大的好消息,將有利於其推進市場化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