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Bibox、LBank等老牌交易所 為何越來越邊緣化?

Bibox、LBank等老牌交易所 為何越來越邊緣化?

文|JX kin


今年2月,交易所平臺通證爭春,配合著各個交易所公鏈主網的進展,OKB、HT、MX輪番登臺表演,持有這些平臺通證的用戶不斷對比著各通證的漲幅。


同期,曾經的“黑馬”FCoin黯然落幕,加劇了另一群用戶的焦慮,批評聲集中在Bibox、LBank等老牌平臺上。


短時跌破0.015美元發行價的LBK被用戶批評沒動作;Bibox的中文電報群裡,用戶催促平臺“講故事”,“Bibox做了什麼?請讓我們看到”。


今年以來, Bibox平臺通證BIX的漲幅50%,看上去力道十足,但事實上處於破發邊緣,LBank的“藍貝殼”LBK短時破發後反彈。


兩家平臺同為老品牌,但被用戶批評“運營弱”。在幣安、火幣之前佈局合約的Bibox沒能抓住先機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去年才推出平臺通證的LBank曇花一現。重運營的交易所賽道上,“佛系”的Bibox之流面臨著危機。


針對用戶批評的運營問題,LBank創始人何偉表示,開年後,團隊內部在一直在調整策略,後期將對外公佈新產品及LBK運營的有關進展。


Bibox則表示,BIX的價格被低估,2020年,平臺會在繼續推進全球化合規的進程中,圍繞BIX價值做更多創新探索,包括AI資產託管產品創新,加快Bibox歐洲在倫交所上市的進程。


“BIX是唯一被套牢的平臺幣”


3月2日,在 Bibox的電報群,用戶LH(網名)對BIX的走勢顯得生氣,“BIX是唯一一家被套牢的平臺幣。”非小號顯示,今年以來,BIX的漲幅為50%,現價0.136USDT,看上去大漲了一波,細看發現,較其2017年年底眾籌時的0.17USDT還下跌了19%。


此時,OKB、HT先後在今年“破7”、“破5”,要知道,這兩個平臺通證的推出時間晚於BIX,也難怪BIX的持有者不滿。


Bibox、LBank等老牌交易所 為何越來越邊緣化?

BIX、LBK自上線以來價格走勢


OKEx引領的“極致通縮”玩法吸引了火幣、ZB、MXC等平臺跟進,儘管效果並不如首個“吃螃蟹”的OKEx理想,但至少讓市場看到了這些交易所圍繞平臺通證“搞事情”的心思。同樣跟進銷燬平臺通證的FCoin最終玩砸了,直接“銷燬了平臺”。


交易所賽道永遠是適者生存。樹立了品牌度的平臺們手段各異,同樣有品牌度的Bibox、LBank則呈現出寂靜,喧鬧聲都集中在用戶群裡。


2月27日晚,LBank的平臺通證LBK短時跌破0.015美元的發行價,用戶們通批“爛泥扶不上牆”。


“愛之深責之切”的用戶同樣存在於Bibox,其官方中文電報群裡,用戶催促平臺該“講講故事了”,有人詢問,“Bibox做了什麼?請讓我們看到。”


其他平臺的活躍和FCoin之死,讓用戶為這些運營“佛系”的平臺感到焦慮。


從平臺通證的直接運營手段“回購+銷燬”看,Bibox和LBank與競品相比顯得乏力。


2017年12月,BIX開啟交易,除了BNB之外,BIX的出現早於當下許多主流平臺通證。BIX共發行2.7億,團隊持有1.4億,用於市場眾籌的份額為1.3億。


BIX早期的價值提升手段是“鼓勵金”分紅。當時,這也是各平臺通證的主流玩法。去年8月,“鼓勵金”不再直接發給用戶,Bibox改變策略,開始從二級市場回購BIX用於銷燬。


官方規則顯示,從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Bibox每季度拿出25%的收益回購銷燬BIX,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累計銷燬量為1270萬枚。


圍繞BIX的活動還包括手續費打折、邀請好友返傭、投票等,這些活動也是各平臺的通行做法。


這些動作未能助力BIX不斷走上高位。非小號顯示,BIX上線交易後,以0.29美元開盤,一個月內漲至3.2美元,歷史最高價為3.79美元,但下跌成了主旋律。截至2020年3月2日下午4時,BIX暫報0.13美元,不僅破發,還跌破了眾籌價。


“只能說現在BIX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狀態。”Bibox方面對蜂巢財經表示,BIX是Bibox整個生態體系的唯一通證,BIX一時的價格並不能代表Bibox整個生態的價值,因為價格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才能正確反映價值,BIX的應用場景也一直在拓寬,目前有11個應用場景,包括交易手續費抵扣、持幣分紅、借記卡等,未來我們還會發布公鏈,BIX會作為公鏈的唯一底層通證,將更多價值注入BIX。


去年8月才進入市場的LBK,曾以“金本位”的通證設計迎來高光時刻,以0.015美元的發行價為起點,最高漲至0.12美元,之後呈現了和BIX相同的走勢,2月27日短暫跌破發行價後反彈,截至3月2日下午6點,暫報0.016美元。用戶指出,已經兩個月沒見平臺回購銷燬。


對此,LBank創始人何偉回覆,LBK的回購銷燬一直緊貼“貼秋膘”和IEO等打折認購活動,當時的初衷是平臺用戶獲得福利的同時,用戶購買上線資產的LBK全部銷燬,“後期看,送福利的活動引來了羊毛黨,並不是LBK的價值投資用戶。”何偉表示,已經深度在探討LBK的回購銷燬機制,近期將會從新資產業務上與LBK深度綁定。


產品全面 運營乏力


相較於MXC和BiKi這兩家去年崛起的平臺,LBank算是行業裡的前輩,成立時間早於2017年,有與OK和火幣競爭的機會。成立2017年11月的Bibox,至少可以與當年的“獨角獸”幣安一拼。


如果從業務佈局看,Bibox、LBank在幣幣交易、衍生品、OTC等基建產品上都有涉及。但隨著拼產品、拼系統的時代一去不返,運營成了交易所的“核武器”,先發的一些老牌所終究落於人後。


用戶們最為關心的是交易所對平臺通證的運營,他們將平臺通證的市值映射到了交易所的運營能力上。大家集中“吐槽”的是也是Bibox和LBank在運營創新上的乏力。


梳理Bibox的公告不難發現,今年以來,Bibox將重心之一放在了AI數字資產託管上,這是其2019年7月啟動的產品,據悉,至今接受託管資金摺合計約1830個BTC。


2月28日,Bibox宣佈“哈雷彗星1號”計劃,是AI數字資產託管的一款產品,與BIX的運營沒有直接關係。相比其他平臺“極致通縮”、推出槓桿ETF的玩法相比,不怎麼打眼。


但Bibox方面表示,“哈雷彗星”已經反饋出市場熱度,第一期收益曾達到年化73.09%,因此最近第二期一上線後就很快售罄,“我想這可能是市場對‘哈雷彗星’產品的比較關注原因。”


2月11日,Bibox公佈與倫敦證券交易所戰略合作,旗下的歐洲站計劃上市。


去年7月,Bibox歐洲站上線,開通了包括歐元、瑞士法郎、英鎊在內的OTC購買BTC和ETH的服務,之後又增加了ONT與歐元的兌換。這一動作用戶看在眼裡,但又覺得和他們持有的BIX沒有直接關係,“歐洲站都不能買BIX”、“那BIX就沒有多大作用,團隊也不是重點打造BIX生態”。


Bibox、LBank等老牌交易所 為何越來越邊緣化?

Bibox歐洲站交易對


用戶看重平臺通證的流通和價值,兩者相輔相成。去年,OKEx就在與多家交易平臺合作,將OKB推向站外,試圖增加流通渠道。BIX目前也已經在圈內的一些交易所上線。同樣是在海外建站的幣安,其通過與外部合作,推出了幣安美國、幣安澤西,挖掘歐美市場,在去年上線的幣安美國上,BNB已經打通了法幣交易。


Bibox在衍生品上的佈局也不少,早在2018年底就上線了永續合約。那時,火幣、幣安的合約產品還在醞釀中。如今,幣安在期貨市場上發力,收購JEX後,還欲在期權領域拼刺刀。


3月2日,非小號顯示,Bibox合約交易的24小時交易量為15.7億美元,綜合排名第十,排在首位的火幣合約交易量已達102億美元。


相比Bibox,交困更甚的是LBank。今年,其主要動作是推出了槓桿ETF。當市場在討論這一衍生品的優劣及對平臺通證的賦能時,LBank的部分用戶則對該產品呈現出排斥,“幣幣交易都做不好,那點深度搞什麼ETF。”


穩與快的市場博弈


沒有抓住先發優勢老牌平臺們,逐漸被後來者超越。相較於在產品線、平臺通證上尚待完善的LBank,Bibox這種“啥都有”的平臺更令人感到遺憾。用戶群裡,吐槽他們運營不夠雷厲的人不少。有人調侃,Bibox技術部、運營部“都是小白菜”級別。


Bibox動作慢的典型是沒有追趕上IEO的浪潮。去年4月,Bibox匆匆啟動恆星計劃,一次性上線4個項目,結果因與其中一個項目方溝通不暢,導致備受期待的“F4”缺了一角。平臺和項目方“互撕”直接被業內批評為“撕掉了IEO底褲”,給本來就備受爭議的IEO模式又蒙了層灰。


一個月後,Bibox創始人雷臻給用戶發了一封公開信,承認了平臺在OTC交易、國際化、恆星計劃、市場投放等方面的不足,並表示會在BIX的通證經濟改革、去中心化交易所、國際合作、優化組織架構、服務好用戶和項目方等方面發力。他誠懇地為團隊向用戶求取時間和信任,“我們將以清零的心態開始,全速前進”。


在“恆星計劃”上跌過坑的Bibox並不打算放棄IEO這塊市場。到目前為止,Bibox“恆星計劃”一共推出3期,全球首發上線項目共計5個,有項目上線最高漲幅超過600%。“一直以來,Bibox都在全球70多個國家尋找適合‘恆星計劃’的優質項目,從未間斷過,如果有了新一期值得推薦的項目會及時通知大家。”


在國際化上,Bibox有所進展,上線了歐洲站,又打通了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作,只是被用戶指摘沒有BIX交易;2019年3月,收購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top,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爆發仍有待時間。


Bibox、LBank等老牌交易所 為何越來越邊緣化?

Dex.top24小時交易量不足20ETH


距離雷臻的公開信快一年了,從一些用戶抱怨看,Bibox的答卷顯然沒有他們滿意。


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雷臻,不如幣安的CZ、何一的曝光度高;又沒有OKEx“杰倫” 及火幣“七爺”這樣經常參與行業熱點話題的職業經理人。他曾是OKCoin的元老,負責過老東家投資的一個AI公司“極限元”。如今,Bibox的永續合約、資管服務產品上,都有AI的標籤。


產品技術一直被Bibox視作核心優勢,“過去幾年裡當業內遇到重大技術安全危機時,都經受住了考驗。”Bibox回憶,從上線至今,身邊風風火火,又曇花一現的友商看到太多了,“做好安全穩定的產品,提供安心可靠的服務,這是我們不變的宗旨。”


FCoin出事後,節點資本創始人杜均在回顧投資這家交易所時,提到當初張健悶頭技術的隱憂,“交易所需要好技術,更需要強運營,張健技術出身,要做交易所,自己內心是不看好的。”


“以天計年”來計算更迭的幣圈裡,優勝略汰的叢林法則更為殘酷,因為與平臺生死直接相關的是用戶的資產和利益。這條賽道上,地方本來就不大,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爭奪用戶和市場的平臺,更有資本打破現有格局。從這一點看,幣安、MXC、BiKi都是破局者。


對於創新式的競爭,Bibox表示拒絕跟風,“就像Coinbase、Bakkt,他們的動作很慢,每一個決定很嚴謹,也從不跟風,但他們做的事情都能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對於Bibox而言,產品從設計模型到研發再到運營,首先考慮的是是否符合並滿足我們的理念要求。盲目跟風會使得設計出來的產品與我們的理念相沖突,而且市場的反應也不一定是最終的結果。”


用戶的焦慮已經向Bibox這類處於“夾心層”的平臺傳遞。


對此,Bibox方面認為,相比於“快”,Bibox更看重“穩”,“因為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安全和穩定,失去了這兩點,什麼都不用談,最近Fcoin事件足以教會所有人這個道理。”


LBank也已經注意到了用戶反饋。3月2日,何偉對蜂巢財經表示,下一步將把工作重心調整到上線優質新資產上,並且會在合約、槓桿ETF等產品端上加速佈局。


互動時間


最令你感到遺憾的交易平臺是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