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在80、90後的記憶中,健力寶絕對是童年回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健力寶有可能在國際上挑戰可口可樂的地位。然而幾次易主後,雖然今天的健力寶還在,但早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儘管如此,當我們今天再回顧中國企業發展史的時候,依然能夠看到健力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從誕生走向輝煌,再走向衰敗,健力寶都反映出了企業經營中很多典型的問題,對於今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都有很深刻的借鑑價值。

一、順應時代崛起的王者

回顧健力寶從誕生之初到走向巔峰的整個過程,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話題,他就是健力寶創始人,堪稱一代傳奇的李經緯。

李經緯何許人也?他本是廣東三水的一位孤兒,沒怎麼上過學,但是因為籃球打得好,當上了縣裡的體委主任,後來被調任到三水酒廠當廠長,但彼時的三水酒廠經營狀況非常糟糕,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但李經緯是個很有膽氣與魄力,並且具備敏銳洞察力的人。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80年代初期,在那個大江大河的時代,身處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像李經緯這樣的人物,想不成功都難。

說他敏銳,因為他捕捉到了國內電解質飲料的市場空白。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在這個時候只要誰搶先一步,就能搶佔市場。

說他有膽氣與魄力,是因為他當時敢於向一家國營機構借錢,搞產品研發。在《健力寶沉浮》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兒記載:

1983年3月的一天,在廣東三水酒廠簡陋的車間裡,一隻裝滿橙黃色液體的搪瓷茶缸在十幾個人手中傳遞,每個人都會細呷一口,慢慢品味。知道一個人喊出:“味道好極了,我們成功了”隨後車間內一片歡呼雀躍。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這就是健力寶的誕生,也是李經緯走向人生巔峰的起點。但為什麼他能成功呢?

第一、超越時代的經營理念

李經緯是很有頭腦的人,儘管沒怎麼上過學。但在商業經營上,有超越時代的先見之明。

在李經緯的主導下,健力寶在經營上採用了“以銷定產”的模式,就是先拿下訂單,再根據訂單量進行生產。

儘管這種模式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當時,剛剛結束計劃經濟不久,國內的企業在經營上,依然習慣性的採用“以產定銷”的模式,不管能賣出去多少,都先生產出來。今天我們當然能知道,這種方式很容易積壓產品,造成極大的浪費。

但是在當時,這是一種普遍的模式,大部分企業根據習慣和經驗,被自己的思維限制住。只有李經緯,敢於打破這種固化的思維,採用了超越時代的經營模式。

然而為什麼別人想不到這樣的模式呢?因為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不先生產,拿什麼去賣?訂單怎麼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經緯做了第二個決策。

第二、敢想敢幹的魄力

訂單怎麼來?

或許是曾經做過體委主任,使得李經緯對各種體育賽事情有獨鍾。健力寶誕生的第二年,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伴隨著中國團隊取得的佳績,健力寶一炮而紅。一夜之間,風靡全國。

隨後的幾年裡,李經緯更是連續砸鉅款打廣告、贊助各種體育賽事。而真正讓健力寶走上巔峰的,還是對1990年亞運會的贊助。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急需一場成功的亞運會,來吸引外商投資,帶動經濟的復甦。但是舉辦亞運會,需要錢,需要有人贊助。在這個關鍵時刻,健力寶站了出來。當然,彼時的中國企業中,也只有健力寶有這個實力。畢竟,對亞運會的贊助,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李經緯提出了三個條件:

1、要在天安門廣場擺放健力寶的大罐子;

2、當時的領導要在天安門廣場的健力寶大罐子前,接見健力寶的管理層。

這兩個都是為了給健力寶做廣告,至於第三個條件,就是幫李寧做的廣告了,因為李經緯非常喜歡李寧。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亞運會成功了,李經緯也如願以償的得到接見。

在那個物質匱乏,消費者沒什麼可選的時代,這樣一種強有力的宣傳,成功將健力寶推向巔峰,也成就了李經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是健力寶最後的榮耀。

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健力寶的成功,李經緯是最大的功臣。但健力寶最終的傾頹,李經緯也脫不了關係。

從李經緯在商業經營上的決策,可以看出他是個很有膽氣與魄力的人。但是同時,也有一些獨斷專行。

也許是因為對體育情有獨鍾的原因,李經緯很喜歡李寧。當李寧表示想做自己的服裝品牌時,李經緯表示全力支持,投資了大量資金幫助李寧。這些錢都是健力寶的,但彼時的健力寶是國企,真正的老闆是三水政府,李經緯只是相當於“CEO”的角色。

對於李經緯用健力寶的資金支持李寧這個私人品牌,領導們很不滿,但李經緯絲毫不在意,依然獨斷專行。

這種獨斷專行的性格,讓李經緯與領導們的關係漸漸產生了裂縫。

1999年,健力寶總部大廈在廣州建成,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健力寶傾頹的導火索。作為“老闆”的三水政府,漸漸失去了對健力寶的控制。於是在2002年時,三水政府決定出售健力寶。而以李經緯為首的健力寶管理層,提出以4.5億收購。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但是李經緯與當地領導的關係早已不那麼和睦,自然是不希望健力寶落到李經緯手裡。三水政府表示,李經緯出資收購健力寶的4.5億資金,是健力寶的利潤,不是李經緯的個人資產,因此拒絕了李經緯的收購。

當時,也有一些其他企業,表示希望收購健力寶,比如新加坡的第一食品和哇哈哈,但是在李經緯的干涉下,全部無疾而終。

李經緯以為健力寶已經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此時半路殺出了一位張海,僅以3.38億就從三水政府手裡,收購了健力寶。從此一代傳奇李經緯的時代,一去不返。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而彼時的張海,年僅28歲,這也是健力寶王朝傾頹的開始。

三、神人落幕,王朝傾頹

張海是誰?

如果說李經緯是一代傳奇,那麼張海就是神人,他一生的經歷,直到今天依然讓人感覺充滿神秘色彩,以及很多未解之謎。

80年代,中國民間突然興起“氣功”熱,出現了很多號稱擁有特異功能,還能醫治百病的“氣功大師”,張海就是其中之一。與張海比起來,曾經風靡一時的“氣功大師”王林就是個臭弟弟。

80年代末,張海初中輟學,隨後被家人送到武術學校,此時張海只有十四歲。但張海從小就對外宣稱自己有特異功能,還經常對外表演。

他可以把一片大樹葉放在嘴裡,片刻之後就會變成一片小樹葉,不是吃了,而是用意念把樹葉整體變小。他還可以用意念讓手錶的指針倒轉,便說是“時光倒流”。

雖然這些都是類似於近景魔術的簡單手法,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就是神蹟。

16歲時,張海為了“升級”,專門前往西藏密宗拜師,隨後以藏傳佛教夏日東活佛弟子的身份,在各地廣開藏密健身中心,傳授“密法”,招攬學徒。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圖中穿黑色西服的是張海

1992年,張海結識了藏密信託、河南省社科院哲學所辦公室主任孫嶺,隨後經其幫助,在該院設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任所長。

藉助這麼一個機構,張海製作了大量錄像帶,宣稱他自己有“無邊法力”,不僅能治癌,能戒毒,還能治療艾滋病,甚至能讓糧食增收。

氣功騙局,終有敗露的一天,一些成名已久的“氣功大師”相繼入獄。1997年,張海的研究所被關閉。但似乎早有預感,張海早就已經收斂鋒芒,舉家南下。但是此時,他已經斂財過千萬。

2000年,張海轉向資本市場,出任了上市公司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而這家公司的發起方是國內36所重點高校,誰也不知道張海是怎麼當上這個董事長的。

2000年至2001年間,張海先後操盤方正科技、銀鴿投資、飛亞達、中科健、深大通。張海掌握的資本鏈,累計超過百億。

曾經輝煌一時的昔日霸主,健力寶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2002年,張海看到三水政府出售健力寶的消息。然後便直接從李經緯手裡,截了胡。然而這位昔日的大師、活佛弟子,給健力寶帶來的是一場災難。

三年的時間,健力寶負債30億元,短期債務15億,資產負債率超過70%。但是張海本人的資產卻在急速增長,2004年更是登陸了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137位。

察覺到張海資產的異常情況,健力寶的管理層開始暗中調查,從而發現了張海大肆侵吞公司資產。

2005年,張海被佛山公安機關抓獲。2007年,張海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但張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誰也沒想到,獄中的張海,竟然還能操縱一條貪汙鏈,偽造立功證據,僅在2011年就以保外就醫的名義出獄。

雖然貪汙鏈上涉及的24位官員,相繼落網,但是張海卻在出獄之後便銷聲匿跡。直到今天,依然逍遙法外,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

四、王朝興衰皆由人

張海之後,健力寶由中信旗下的淳信資本接手,讓這個品牌在今天還能繼續在市場生存,但哪裡還有昔日的輝煌?

雖然表面上看,健力寶是直接毀在張海手中。但如果李經緯沒有因為獨斷專行的性格,導致與三水政府之間的關係惡化,健力寶還能被張海截胡麼?

這個昔日霸主的興衰歷程,給今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留下了一條寶貴的經驗。

打敗一家企業的,未必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還可能是“自己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事情就應該由商業來解決,別讓“關係”成為你的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