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北大碩士決心進山,隱居11年直言:後悔了

北大始建於1989年,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這裡走出了無數的才子、科學家,同時也出現許多“

奇人”、“怪人”,引來無數的爭議。

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北大碩士決心進山,隱居11年直言:後悔了

在上世界80年代的時候,當時高考恢復不久,能夠參加高考,並且考上大學的學子不多,而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作為北大國政系79屆的學生,當時王青松在年級裡,還算的上是個名人。不錯的學習成績,再加上樂於參加各種社團的社交能力,讓王青松成為整個系裡的“招牌”學生。

王青松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但是在慢慢學著說話、認字之後,王青松在記憶上的超強能力,讓他成為遠近聞名的“小神童”。父母對王青松的教育更加重視,希望家裡的這個小神童,能夠考上不錯的清華、北大,畢竟在父母眼中,國內的好大學,不過如是。

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北大碩士決心進山,隱居11年直言:後悔了

終於在79年多的高考中,王青松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一名準大學生。在大學緊張的學習中,王青松依舊保持著年級第一成績的同時,還堅持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別人眼中,王青松是個“過目不忘”(能夠將看過一遍的文章,完整的複述出來,甚至標點符號都不錯)的偶像,在父母眼中,是能夠有大出息的全家人的希望。

變故發生在王青松碩士畢業,想要申請博士期間。當時雖然成績第一,但是想要報考法律系的王青松,卻屢屢碰壁,在學業上的不順,讓他萌生退意,而與妻子共同在北大教書幾年後,在工作上沒有進展的兩口子,決心拿著已有的積蓄,進到荒無人煙的大山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

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北大碩士決心進山,隱居11年直言:後悔了

在這期間,他們二人衣食住行都在極不方便的大山中,糧食自己種,道路自己開,甚至連孩子都自己接生的生活,讓兩人感到非常舒服。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以及積蓄的減少,讓已經在大山中有些艱難的王青松兩口子,感到有些後悔。為了孩子的成長,以及為了能夠更好的享受“自由”,他們決心離開這個已經生活了十幾年的家,來到在他們眼中被“汙染得嚴重”的城市,尋求新的生機與未來。

至今王青松的生活消息是已經慢慢的消失在大眾的視野,曾經轟動一時的北大教師退隱新聞,也偶然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閒聊,甚至很多人已經遺忘。曾經兩個志得意滿的年輕人,在工作、學業中屢屢受挫後,選擇歸隱而復回到現實的消息。

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北大碩士決心進山,隱居11年直言:後悔了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