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中國的儲蓄率還是世界第一麼?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今年11月的財經年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稱,中國十年前儲蓄率達50%,現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產生疑惑,因為中華文化裡節儉的消費觀,使得過去中國的儲蓄率居高不下。

但是隨著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已經今非昔比,我們對於儲蓄和消費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轉變。

尤其是現在,很多家庭還揹負著房地產的債務槓桿,中國的儲蓄率還能保持著世界第一嗎?

財新網最近發起了一個存款情況調查,共有1.6萬名網友參與投票。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57%的人現在沒有存款或處於負債狀態,23%的人存款在10萬以下,而存款在10萬以上的僅20%。

這彷彿成為了一個怪象,每當網絡上討論有關儲蓄的問題,存錢的人好像越來越少了,但是每年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儲蓄率依然保持全球前列。

中國的儲蓄率還是世界第一麼?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根據CEIC的統計,中國的儲蓄率在2010年達到了歷史峰值51.5%,2018年中國的總儲蓄率為45.7%,這與前面提到的數據是大致相符的。

雖然這十年間中國的儲蓄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是仍然遠高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說是世界儲蓄率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同樣是2018年,美國的儲蓄率僅有17.3%,比2017年的16.8%還提高了0.5個百分點,中國的儲蓄率是美國的2.6倍。

中國的儲蓄率還是世界第一麼?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中國總儲蓄率1955-2018年(%)

看完這些數據才發現,原來我們比美國居民有錢的多?

不要急著下定論,我們先來看看儲蓄率的定義:國民儲蓄率等於國民的總儲蓄除以國民可支配收入。

在不同國家進行比較的時候,我們習慣用國民總儲蓄除以 GDP得到近似的各國的國民儲蓄率。

雖然美國的儲蓄率不到我們國家的一半,但實際上儲蓄金額還是比我們多的多。

這是因為美國是個人均收入很高的國家,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超6萬美元,人均收入約3.6萬美元。

因此雖然他們的總儲蓄率比我們低,但是人均儲蓄卻達到了摺合25萬人民幣。

而2018年中國的人均儲蓄僅有5萬元,美國是我國的5倍。

另外一點,兩國人的儲蓄習慣大相徑庭。

根據《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的數據,我國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佈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高達88%,接近九成。

而美國現代的投資理財觀念深入人心,金融市場也更加成熟,對於多餘的錢,美國居民更喜歡拿去投資。

並且還有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一點,與我國統一繳納社保養老金不同,多數美國人還會經營個人的退休金賬戶,一般每個月會從自己的工資取出10%,存入自己的退休計劃。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從儲蓄率的高低來判斷不同國家的儲蓄情況。

中國的儲蓄率還是世界第一麼?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最近十年,中國的儲蓄率從歷史高點不斷下降,也不能簡單地說明中國居民不愛存錢了,還要看內在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國的儲戶當中,存在著非常明顯的二八分化。

大部分人實際上存款並不多,存款高的高淨值人群其實是少數人,因此我們才會有錯覺,好像最近大家都不存錢了。

從中長期來看,儲蓄率與人口結構也密切相關;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也會帶動儲蓄率下降。

其實,國民的儲蓄率反映的是全社會整體的儲蓄傾向,一般來說由於社會保障體系越完善,覆蓋面越廣,居民的儲蓄傾向就越低,因此發達國家的儲蓄率往往要低於發展中國家。

因此,隨著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儲蓄率下降可能將成為長期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