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寫作業時,或多或少都會不專心。


比如我們家書桌上放了很多課外書,我就發現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不務正業”,半路拿一本課外書翻開看。


其實我不忙著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只是覺得,遇到問題,最重要的是運用一些小技巧去幫助他們,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孩子就能慢慢變得專注。


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是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的經驗技巧如下:

孩子寫作業前,先提3問


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後來這個問題也演變成:這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所謂體力活兒就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她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幹“體力活兒”。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不能只問“作業多嗎”

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好多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級時,學校老師要求孩子們每週背誦幾首古詩,孩子當時最怕背誦,那怕什麼我們就提前搞什麼。


我就專門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總之,幫孩子學會花幾分鐘掌握一首詩的幾個特徵,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我還經常和孩子比賽誰背得快,當然家長需要適當讓著孩子,不是真的比輸贏,而是給孩子創造學習的動力。

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檢查作業有竅門

檢查作業時,如果發現有錯,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一題有錯,可以說,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

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孩子查找到了錯題後,先改正,然後和他討論這題出錯的原因是什麼,是計算問題,還是粗心看錯題目,還是沒有理解相關知識點。


我認為“一次就做對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家長和孩子的重視,只有平時做作業提高正確率,考試才能提高分數,檢查只是 補救的手段。


因此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不能直接指出錯誤,否則孩子永遠依賴的是家長,粗心馬虎等問題和自我檢查的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不幫孩子整理書包

我們家幫孩子整書包,只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並且不是一手包辦,而是語言指導,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


養成習慣後,隨著孩子年紀增長,他自己也不願意我們碰他的書包,因為裡面可能會有些小秘密。


但是我會和孩子商量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檢查學校卡和鑰匙等固定的配件是否帶齊。

讓孩子生活變得有序

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必須明確孩子的一些時間,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開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


同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安排,比如晚飯需要多長時間消化而不影響晚上睡眠,鍛鍊怎樣不至於睡前太興奮而睡不著,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怎樣的危害。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序。有序,才能專注。

有序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混亂的大腦必然導致不安全感,因為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讓人有可控感,故能專注。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陪伴孩子作業的小貼士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 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

這對孩子能快速完成作業和考卷十分重要。


2. 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又不至於把課文都弄得看不見了。


3. 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

寫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還沒思考就開始做題。所以要求孩子必須打草稿,必須下筆前估算紙上空間的安排。

4. 重視預習和複習。

預習的重點在於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


複習則需要找到薄弱環節,越薄弱,越多投入時間複習,而且讓孩子學著把薄弱環節想得比較具體,

這樣就能夠看到問題而有解決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時間能搞定這薄弱環節,從而學會見縫插針複習。


通過長期訓練讓孩子牢牢把這些觀念記在心裡並去指導行動。

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重點是幫孩子強化自我管理


總之,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


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嚐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