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輕鬆理財三部曲“一看、二問、三匹配”

近年來,隨著國民收入水平和物質生活的大幅提高,廣大群眾對自身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凸顯,隨著理財新規的正式落地,金融市場也變得更加規範,一時間,個人投資理財市場成為了金融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焦點。

然而,面對紛繁複雜的金融產品,消費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為倡導積極健康的投資觀念,保護消費者的各項權益,北京銀保監局提示廣大消費者,購買理財過程中只要做到“一看、二問、三匹配”,就能輕鬆奏響理財三部曲,為投資理財保駕護航。

輕鬆理財三部曲“一看、二問、三匹配”

一、序曲:一看

一看產品資質。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關注理財產品資質、查驗理財產品“真偽”,是避免被違規銷售和“飛單”侵害的重要保障。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均需在監管機關登記備案,消費者可依據產品專屬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正規產品信息。

二、華章:二問

一問產品期限。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消費者應及時向具有理財資質的銀行員工明確產品投資期限,進而根據理想的投資週期進行產品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按投資期限一般可以分為超短期、短期、中期、長期等固定期限類理財產品以及開放式理財產品。開放式理財產品可以每天或者約定日期申購、贖回,其他固定期限類理財產品均須在產品到期後,於規定週期內獲得本金和收益。

二問相關費用。消費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提前詢問相關產品在購買、持有及贖回過程中是否產生相關費用,避免因未考慮費率因素誤判理財產品實際預期收益水平。例如,某些開放型理財產品在購買時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是在贖回時,會根據理財產品的持有周期收取不同費率的贖回費用,若消費者在購買後短期內贖回,不僅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甚至可能造成本金損失。

輕鬆理財三部曲“一看、二問、三匹配”

三、尾聲:三匹配

一是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相匹配。對金融消費者來說,瞭解自身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重要,購買理財產品也要與之相匹配。目前,銀行理財風險評級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投資者進行評級,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相對客觀地評估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另一類是對理財產品本身風險水平進行評級,目的在於客觀反映銀行理財的不同風險屬性。投資者應在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能力範圍內選擇、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二是理財需求與產品流動性相匹配。因處在不同生活環境和人生階段,不同消費者往往有著不同的理財需求,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結合自身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選擇和匹配期限與之相符的理財產品。如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手頭需要有能夠隨時支配的現金,購買靈活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或短期理財產品更為適宜;對於生活已步入穩定,並且積累了一定財富的中年人士,便可根據自身資金安排,選擇增加配置期限更長的理財產品。

三是理財偏好與產品投向相匹配。為了滿足不同投資經驗和投資能力消費者的投資需求,理財產品日漸演化出不同的投資類型與投資風格,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如希望購買相對高息且較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消費者,可以選擇結構化理財產品,這種產品收益率大多與黃金、利率等價格水平掛鉤,在產品到期時可讓投資者有機會獲得比傳統理財更高的收益水平;對於希望獲得高收益同時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消費者,可以選擇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資金投向相對較廣,收益水平會隨著債券、股票等資產價格上下浮動,投資者有機會享受市場投資的超額回報,但同時也要承擔部分本金損失的風險。消費者只有在明確自身投資偏好的前提下,審慎選擇合理配置理財產品,才能在資產保值的基礎上真正實現資產增值的理財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