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徐州,日偽時期的老照片,帶你回到80年前的彭城


抗日戰爭時中日雙方以徐州為中心進行了大規模的徐州會戰,其中以臺兒莊大捷最為著名。徐州會戰中國軍隊以傷亡6.5萬餘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2.6萬餘人,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圖為1938年6月,徐州淪陷後一個月,日軍拍攝的徐州街道,被戰火損毀的房屋清晰可見。

徐州,古稱“彭城”,公元前573年即建徐州城,是江蘇省境內最古老的城市,被譽為帝王之鄉。徐州歷史上歷朝歷代均因黃河氾濫屢遭水患,1855年黃河改道北徙,從此之後徐州遠離黃河水患。圖為1939年人們在故黃河撒網捕魚,孩子們在岸邊觀看。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華東重要門戶,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日偽時期的徐州市是汪偽政權的淮海省省會,下轄徐州市和銅山等21縣。圖為拍攝於1939年12月的徐州大街上的場景。

徐州歷史悠久,夏禹治水時,分天下為九州,徐州即位列其中。圖為1939年8月的大同街,值得一提大同街是徐州第一條鋪柏油路的街道,鋪設年代是1932年。圖片遠處是鐘鼓樓,建於1931年,樓高約20米,當時是徐州最高的建築,建成初始是為了報火警,所以又稱“望火樓”。如今依在。

圖為1939年8月的鼓樓,徐州鼓樓是特殊的過街樓形制,它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鼓樓,最早脫胎於西漢時楚王宮的外門。圖片中的鼓樓重建於1881年,為當時的徐州首富張大烈出資修建。其狀宛若城門,門洞高約6米,西角樓掛銅鐘,東角樓設皮鼓,上門額坊題書“江北第一樓”。圖片中可以看到樓蓋被日軍飛機炸燬後的樣子。50年代因為年久失修而拆除。


圖為1939年4月的徐州二馬路,顧名思義,既然有二馬路,就有大馬路、三馬路。大馬路是徐州近代第一條大道,建於1920年。三馬路即今青年東路。

圖為拍攝於1939年4月的徐州中山公園。圖片遠景即為快哉亭,它始建於1077年,原為唐時陽春亭之舊址,因為時任徐州郡守的蘇軾在此作《快哉此風賦》而取名為快哉亭。中山公園始於1928年,建國後改為人民公園,1984年更名為快哉亭公園。

圖為拍攝於1939年8月的徐州五省通衢牌坊。它是徐州最有名的牌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匾額南面書“五省通衢”,北面書“大河前橫”,其始建於1818年。五省通衢的稱謂,說明了徐州作為交通要道的地位。60年代拆除,1988年重建於慶雲橋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