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 我國一位核聚變專家曾說過,“如果將來有一盞燈會被聚變之能點亮,我相信這盞燈一定、也必須在中國!”

如果這盞燈,

不僅誕生在中國,

還誕生在成都呢?

或許,我們離這個夢想更近了一步。

11月25日-29日,首屆中國磁約束聚變能大會暨聚變能活動周在四川樂山舉行。據瞭解,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目前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中國環流器二號M”就位於成都,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開展聚變堆核心技術研究的關鍵平臺。該裝置以氫、氘氣體為“燃料”,通過把它們注入裝置並擊穿、“打碎”產生近堆芯級別的等離子體,來模擬核聚變反應。

  • “人造太陽”究竟有多“硬核”?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人造太陽”是未來展開科學實驗的關鍵

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呢?即在地球上建造一個裝置,該裝置通過可控熱核聚變方式,模擬太陽發光發熱釋放能量,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俗稱“人造太陽”。

2019年6月,伴隨著主機線圈系統的交付,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的全面工程安裝拉開序幕。與國內同類裝置相比,‘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採用了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有望將等離子體電流從我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等離子體溫度將有望超過2億攝氏度——這將是太陽溫度的20倍!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6月5日,揭開面紗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主機線圈

這意味著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更接近核聚變的真實反應,更有利於聚變堆核心技術研究。該裝置計劃將於2020年投入運行,屆時,中國最先進、國際領先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將在成都誕生。它將為我國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相關實驗與運行以及未來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並培養核心骨幹人才。

參與國際合作

“成都力量”撐起新能源“大國夢”

“成都造”新一代“人造太陽”這麼牛,還不得不說說在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我國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就是其中一支的重要核心研發力量。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攝影:鄭鐵流

作為清潔能源項目之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於可控核聚變研發難度巨大,“ITER”計劃由世界30多個國家合力進行研究。我國政府於2006年簽署了ITER協議,並承擔了9%的研發任務,基本覆蓋了ITER核心部件的研發,而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擔了其中涉核部件研發。它也成為了成都融入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一個“縮影”。

我們為何要參與“ITER”這個技術呢?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段旭如表示,“人造太陽”可給人類提供無窮盡的能源,希望通過參加這個計劃,掌握100%知識產權,能發展中國自己的“人造太陽”。如果ITER按計劃取得成功,預計將在2035年左右建造聚變示範堆(DEMO);有望2050年前後建造第一個商用反應堆,也就是可供商業利用的電站,到時,人們將用上核聚變能。

通過長期的攻堅克難,我國目前在“人造太陽”技術上達到了怎樣的水平呢?段旭如表示,有部分核心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比如,2016年,由“四川團隊”自主研發製造的國際熱核聚變核心部件“第一壁”,在國際上率先通過權威機構認證。

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也是在段旭如博士的帶領下研發、建造的。隨著“中國環流器二號M”在2020年投入運行,我們不僅將向世界展現“成都力量”,也將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未來可期

成都“硬核科技”正在加速突破

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核工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依託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在核工業新能源領域的科技研發實力不容小覷。

事實上,近年來,不只是“人造太陽”,成都擁有豐厚的科學底蘊,隨著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的不斷深入,成都正在湧現越來越多的“硬核科技”。

西南交通大學把高溫超導磁懸浮應用到軌道交通領域,研發出了時速高達1000km/h的“超級高鐵”。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試驗平臺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多功能高速列車運行模擬試驗檯

成都理工大學核工業與自動化研究學院的一支團隊研發出了一部世界領先的“超級探測儀”,這臺探測儀可以探測出我國超過80%的放射性礦產資源。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耗時5年研發出“助行外骨骼機器人”,猶如科幻影片“鋼鐵俠”身上的“盔甲”,可按照使用者的指令,幫助其站立、坐下和自如行走。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依靠外骨骼機器人,癱瘓患者林寒參與全國第九屆殘運會聖火傳遞

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一直以來被國外壟斷的氫燃料電池的核心膜電極,併成功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運行。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氫燃料汽車

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獨立研發出中國第一款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基因分析系統,填補了我國自動化基因檢測設備研發製造自主創新領域的空白。

成都“硬核科技”有多牛? 新一代“人造太陽”有望2020年升起!

中國第一款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基因分析系統GeneMatrix

來自成都,走向世界。

一個個源自成都的創新成果,

一個個打破壟斷壁壘的硬核科技,

正在成為支撐中國智造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