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在花鳥畫中,用色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以我個人經驗,總結為十二種具體方法。即:潤染、褪染、分染、提染、背染、幹染、調染、罩染、渲染、襯染、點染、溼染十二種,說明如下:

1、潤染:又叫衝染,主要用於工筆花鳥畫。在畫花瓣上,可以同時使用三支筆,一支筆按需要調好水粉,原則上是“水要飽滿”、“粉不要多”,另一支是幹水筆,再一支是調上色的筆,(按需要調上或紅或紫等色)。畫時先用色筆在一個花瓣的根部點一塊,邊沿的凹處點一些,不等幹馬上將另一支水粉筆衝染進去,如嫌太多,則可用幹水筆略吸一吸,但筆毛不可接觸畫面,以免影響她的自然靈活的味道,而現出機械的筆道道。這樣畫,幹了以後,花瓣的邊沿,顯出一條深深的線,比之單純勾線自然而巧妙得多,整個一朵花畫完,幹了以後,可以於瓣根加點重色醒醒清楚。這種畫法,能把花朵的質感充分表達出來,弄得好,實可以說比真的還美,達到“妙造自然”的程度。小朵的花,用潤染法最好。

畫花葉時,可先使花青調藤黃成草綠色點染,趁其沒幹,馬上以礦物色三綠點藤黃衝進去,水分不能少了,幹後再以草綠色提染,也得自然之妙。另外,在花卉的嫩枝幹上也可以用這方法。花鳥畫家陳之佛的作品,潤染方法很妙,極為典型。初學時先勾線而後如此著色,效果很好;熟練以後,不勾線,單用沒骨潤染,效果更好。清代惲壽平的沒骨花卉,基本上是用這種潤染法。就是礦物色用的很少,我們如能儘量使用好礦物色,那就更漂亮了。

這種潤染方法,根據不同需要,有時可以沖水,有時可以衝粉,有時可以衝其它的水色。也可以在一片花葉上,先使植物色草綠畫出來。而後,局部地用不同的水或水色衝之,有變化無窮之妙。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2、褪染:也是一手操用三支筆,一支調深色,一支調上淺色,再一支清水筆。畫時先使深色於瓣根部畫起,接著用淺色往外褪,再接著用水筆褪到瓣邊,呈現出由瓣根到瓣邊從深到淺的漸變關係。這種染法的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儘量要求均勻,不露筆痕。適用於大花瓣和大片花葉。“勾勒填採”畫法的工筆花卉,不管花葉花瓣,在打底色時,都是用這種褪染的方法,幹後再用罩染的方法。褪染,是工筆花鳥畫(三礬五染,簡稱礬染)著色的第一次工序。

3、分染:就是“分層著色”,也就是傳統技法“三礬五染”,簡稱“礬染”。實際上,並不一定礬三次,染五次。礬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是防止在第二次著色時把第一次著了顏色泛起來,那就非但不起好效果,特別會把顏色搞髒了。尤其是在前一次用過了的礦物色上,需要加深染顏色時必須先礬,幹後,再加染,當然,這方法也不是絕對的,如你的技法很熟練,加染時能於一筆而過,不需重複,使前一次色泛不起來,那就是不用礬,礬多了,往往使畫子“死板不活”。

分染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先深後淺,以淺壓深”;一種是“先淺後深,以深壓淺”。皆指工筆花鳥畫法而言。“先深後淺,以淺壓深”的具體畫法是:譬如畫大紅花朵,第一遍先用黑墨或花青於勾好線的花瓣根部開始染墨,逐漸退染下去,到瓣中間就淺到沒有墨色了;等幹後,染第二遍色,是用硃砂從瓣邊向瓣根由深到淺染下去,淺到瓣中間看不出色來為止;再幹後染第三遍色,用曙紅平塗,不可太深;再幹後染第四遍色,用深曙紅,從瓣要由深到淺褪染一遍,共四遍,基本上就行了。不過如是起絨的大紅花朵,則在第一遍墨色打底之後,還需要按墨色深淺,加染頭青,等頭青幹了,還得罩礬水,是為了將石青鞏固住,不使加染時泛起來,這樣就增加了兩遍染色,共六遍。如絨的味道不夠,就得再加染曙紅至七遍八遍,直到夠味為止。全過程就叫“礬染”的用色方法。勾線的是這程序,不勾線的也是這程序。

另一種是“先淺後深,以深壓淺”。就是不管花頭要染什麼顏色,第一遍都淺淺的,幹後再加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到自認為滿意為止。不過國畫花鳥方面,除應該用礬染以外,層次越少越好,最好一筆下去,不再加染而妙。然而,有時必須分染的,則用礦物色與植物色,基本上不能調合運用。如是同種性質的色彩,最好一次成功,不用分染。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4、提染:是在一幅工筆花鳥畫完全畫完之後,看看在花朵方面,那些地方是突出的明部,如是大紅花朵,可以在明部提染硃紅,如是粉紅花朵、黃花、紫花等,都可以在明部提染白色。提染的方法是,把筆洗淨,筆尖上蘸較濃的白粉,側鋒用筆,局部地而不是一朵花的所有瓣子,從瓣邊上提一些由深到淺,由淺到無的白粉,這樣就加強了花朵的立體感。對於花葉的正面明部,可以提三綠,葉背面明處可以提四綠。如缺四綠,可以用白粉加三綠。對於羽毛,則用厚厚的白粉剔出亮部,也是為了增加立體感,但也豐富了質感,實際上也是國畫中表達光感的技法。

5、背染:就是在畫面的背面的染色,一般是平塗,不分深淺,花朵的背面,都是平塗薄薄的白粉;花葉的背面,塗以薄薄的石綠;枝幹的背面有時需要塗以赭石或朱 。為了防止裝裱時跑色,應該於背染以後,塗一層礬水,才能固定所塗的礦物色,背塗最好於正面勾好輪廓線後進行,也可以於正面全部畫好後,再進行背染。一般地運用於背染工筆花鳥畫。這樣背染的主要特點是:能使所畫的花朵、枝、葉薄中見厚。

6、幹染:主要用於畫工筆羽毛,也就是筆上的水分不很多,一筆一筆擦出來,深淺濃淡完全在於用筆輕、重、快、慢。這樣幹染以後,只有立體感與質感,但少潤味,故幹染以後,必須使水色加深,再用白粉進行剔毛。除此,畫老樹幹,也多用幹筆,畫出骨架後,還可以用幹筆擦,表現立體,而後再以水色加染,達到幹而不枯的效果。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7、調染:就是一筆上,不但可以調成深淺不同的色彩,特別可以調上對比性的色彩,如畫花葉,筆上調以草綠,落筆之前,筆尖上可蘸上胭脂和曙紅,趕快落筆,用筆又不能重複,一筆下去,便呈現鮮嫩的味道, 色彩變化極為自然。花朵也多用這樣畫法。如筆上調了曙紅,落筆前也能蘸白色,也能蘸硃紅,也能蘸胭脂。也就是筆上已調了一種色,根據需要,臨落筆前,可以蘸另一種色,問題在一蘸色,就馬上落筆,不然兩色混合,時間一長,顏色就髒。另一問題,調色時筆上不可太勻,太勻了,在筆上鮮豔好看,畫到紙上,溼也好看,幹了後灰暗難看了,我小時候就遇過這種情況,以後不知什麼時候,無形中,成為幹後與溼時的效果基本不大變化了。原因在於,調色時千萬千萬速度要快,筆上不要太勻,落筆不要塗抹,幹後就會有神采得多。

8、罩染:是花朵和花葉著色的最後一個工序。大紅、紫紅、硃紅等等工筆花朵,可以用極淺極淺的藤黃水罩染;淺紅、粉紅、白、淡、紫等花朵,可以局部用極淺極淺的粉綠水罩染。這樣染法的特點是起到潤澤作用。現代花鳥畫家於非暗用槐花水罩染花葉,特別有神韻。如沒有槐花,用藤黃水完全可以,這是我自己試驗過的。罩染葉用大一點的羊毫筆,一塗而過不可重複。

9、渲染:是一幅花鳥畫完成之後,於花朵的周近,染上極淺極淺而又與花朵成對比關係的色彩;也可以用同種色渲染,也可以用類似色渲染。例如:(1)著粉紅色的花朵,周圍可以用極淺極淺的草綠,凡瓣與瓣的椏岔處,可略重一點,向外逐漸淡到看不出來的程度,這種淺中淺的方法,最難掌握,往往失之太重。這種粉紅與草綠兩色是對比色的關係,以此類推。(2)著深綠色的葉子,完成後,周圍渲染上極淺極淺的草綠,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起到補氣的作用。這是用同種色渲染的方法。(3)著大紅花朵,周圍可用極淺極淺的硃紅色渲染,也可用金黃色渲染。這是用類似色渲染的方法,令人感到暖的感覺。

這幾種渲染的總精神,就是為了突出畫面上的重點部分和統一畫面上的氣氛,要緊地最好不露筆痕。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10、襯托:通常說叫“打底子”。就是在所要畫的花朵與花葉上,先用墨或花青畫出暗部來,特別強調明暗的漸變關係,幹後壓礦物色,再幹後,罩染植物色,但有些花朵的色彩不能這樣上,如淺紅、黃、白等色。另外在工筆花鳥畫中,也有全部先用淺淺的白粉打底色的,這是平塗,不必分深淺,其作用是:(1)如在生宣上作工筆花鳥畫,經過塗一層薄粉幹後任意著色,就容易控制了。(2)不管在熟紙和絹上,先塗一層薄粉,幹後於上面著色,色彩比較鮮豔,並加強立體感。(3)用白粉塗底子,可以塗平畫絹上因沒礬好而漏色處。

再另外,襯染應該用的顏色,是根據不同情況,有所變化的,如:一般花的葉子,用花青打底子,然而,石榴花的葉子,就該用朱 打底色;桃花的葉子,就該用胭脂打底色;山茶花的葉子,就該用重墨打底色;芙蓉或罌粟花的葉子等一切嫩綠的葉子,都可用草綠打底色。在花朵方面,有的用墨色,有的用花青,有的用胭脂,酌量情況,也各有不同。

11、點染:一般用於大小寫意花鳥方面,在工筆花鳥畫中,只用於點苔或點蕊。然而,沒骨工筆花鳥畫,也可以採用點染法,不過點了以後,須加以細心收拾。當點了以後,趁溼收拾時,比較自然靈活。要等幹後加色時,就比較板些。點染的時候,也得注意筆上的色彩變化,如色彩不分輕重,更不能運用一筆多種色彩的話,那就索然無味。用點染的方法作畫,主要是表達自然生動的趣味。必須把色彩用活了。筆上的水分不能少了。

工筆花鳥的各種染法,太受益了!


12、溼染:有兩種。一種是先把所勾的輪廓裡面,用水塗溼,而後,用墨潤出深淺濃淡來。必須等幹後,再塗水,再把顏色潤進去。如深度不夠,那就還要等幹,再塗溼,再潤顏色。遍數多了,有絨線的感覺。用這種方法,以畫蝴蝶的翅膀為最好。明代陳老蓮的太常仙蝶,就是這樣畫的。第二種是趁前一筆色沒幹的時候,壓第二次色。最明顯的例子是齊白石老人畫大蝦頭上那一筆濃墨,得到濃淡吻合的效果,這方法在寫意花鳥畫中較多,特別是大寫意最出效果。即如“勾葉筋”就必須趁溼,若干了以後,既無韻味,又好象外加的東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