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窮小子和千金小姐相愛的故事。

他是才子,她是校花,十年的分離和苦戀,他用她贈送的一支筆,為她寫下數百封情書,還翻譯了180萬字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當他們終於有機會相守,他卻病故,她始終沒有再嫁,一心出版他生前的譯作,等到他翻譯的鴻篇鉅製終於問世的時候,已經是離開人世4年之後了。這就是朱生豪和宋清如的故事。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朱生豪和宋清如結婚照

聚少離多的美好愛情

1929年9月,朱生豪被保送到浙江之江大學學習中國文學。在這裡,他顯露出鶴立雞群的才華,他寫的詩歌時而婉約清麗,時而粗獷豪放,被同學們奉若經典,被譽為“之江才子”。3年後,出身地主家庭的宋清如以“不要嫁妝”為交換條件,換來了進入之江大學讀書的機會,成為朱生豪的師妹。

原本毫不相干的兩個人,在一次詩社活動中相識了。那是1932年的秋天,剛剛進入之江大學的宋清如帶著自創的一首《寶塔詩》申請加入詩社。那是一首半文半白的詩,年輕的宋清如想:要在眾多詩作中脫穎而出,就得在形式上有所創新才行。哪裡想到,詩社只交流舊體詩詞,對新詩並不感興趣,同學們傳閱了她的《寶塔詩》之後,議論紛紛,都覺得這個女孩子真是奇怪而又大膽。

這個時候,朱生豪來了。宋清如早在入學之初就聽老師說過,四年級的朱生豪是詩社的靈魂人物,國學大師夏承燾讚譽他“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要想入詩社,必須過了他這一關。於是,宋清如大膽地把自己的詩作遞上去,讓師兄鑑賞。面對這個漂亮的小師妹,朱生豪竟一時有些恍惚。她那清澈如泉水似的眼睛熱切地注視著自己,讓他禁不住微笑著紅了臉。

不久,宋清如意外地收到朱生豪的一篇新詩,並附有一封信,信中希望宋清如給自己提些意見。很快地,宋清如便講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連同自己的詩一起寄了回去。就在這一來一去的書信之中,兩個年輕人逐漸熟悉了起來,併產生了愛慕之情。

之江大學的教學樓前有一個大花壇,裡面種植了許多玫瑰花。有一個晚上,正在偷偷採摘玫瑰的宋清如遇到了前來散步的朱生豪。從那以後,這個花壇邊上就有了朱生豪等待的身影。他嘴裡哼著歌不停徘徊,期待跟美麗的姑娘再次相遇。有幾次,還真的遇見了宋清如,但她總是低著頭快步走過,這讓朱生豪感到失落。其實,這個冰雪聰明的姑娘怎麼能不明白朱生豪的感情呢?她只是不願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1933年秋天,朱生豪畢業了,去到上海世界書局擔任英文編輯。臨別,她送他一支筆,由此開始了長達10年的生死戀。就是用這支筆,朱生豪翻譯了180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集》,並給她寫了540多封情書。在世界書局工作期間,朱生豪每兩天就給宋清如寫一封信。在這些後來被譽為“寄在信封裡的靈魂”的信中,朱生豪相信“誰知詠罷河梁後,刻骨相思始自傷。”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

“你不懂寫信的藝術,像請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這種句子,怎麼可以放在信的開頭地方呢?你試想一想,要是我這信偶爾被別人在旁邊偷看見了,開頭第一句便是這樣的話,我要不要難為情?理應是放在中段才是。否則把下面今天天氣真好,春花又將悄悄地紅起來二句搬在頭上做帽子,也很好。”

“但願來生我們終日在一起,每天每天從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開。”

“我渴望和你打架,也渴望抱抱你。”

“為什麼不來信呢?不是因為氣我吧?我所說過的話都是假的,你一定不要相信我。”

“我愛你也許並不為什麼理由,雖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聰明,你純潔,你可愛,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適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

“總之你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我活了二十多歲,對於人生的探討的結果,就只有這一句結論,其他的一切都否定了。當然我愛你。”

這些滾燙的字句後來被收錄在一本書裡,書名叫《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眾所周知,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優美流暢,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完整的莎士比亞作品譯本,卻不知道《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是堪稱情話經典的作品。難怪有人說,朱生豪一生就做過兩件事:翻譯莎士比亞著作、給宋清如寫情書。

1935年,朱生豪在弟弟的來信中得知,有的外國人嘲笑中國是沒有文化的國家,連莎翁全集譯本都沒有。多年來,朱生豪一直喜歡莎翁作品,於是在上司的見一下,他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每完一部譯稿,他第一時間給宋清如寄去,拜託她幫忙抄寫副本。抗戰爆發後,上海經歷了戰爭的劫難,他的譯稿被炮火炸得粉碎。在那個沒有電腦和雲端的年代,意味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

為躲避戰亂,朱生豪從上海避居嘉興,而宋清如也隨家人去了四川,在成都女中教書。遙遠的距離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反而讓兩顆心越發貼近。宋清如鼓勵朱生豪重譯莎士比亞作品,朱生豪也用“蜀山應比吳山好”勉勵遠方的愛人。等上海局勢緩和之後,宋清如起輾轉來到上海,與朱生豪團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突襲上海,佔領了朱生豪任職的《中美日報》。倉皇中,重譯的莎翁譯稿再次丟失。宋清如鼓勵朱生豪:沒關係,我們還年輕,還可以重頭再來。就這樣,相互攙扶的兩個人,在第二年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宋清如大學畢業照

相敬如賓的婚後生活

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在事業狀態,他們借來兩身新衣服,請夏承燾、陸高誼為介紹人,黃式金為證婚人,舉行了婚禮。經過十年苦戀之後,他們終成眷屬。夏承燾先生為他們題詞:“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後,他們本來計劃去四川,但是由於日軍不斷入侵,道路不通,船期延誤,只好來到常熟鄉下。過著拮据的生活。宋清如承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兒,他們省吃儉用,朱生豪的頭髮長了,都是宋清如親手為他理髮。為了貼補家用,宋清如還出去攬一些縫縫補補的活兒賺點錢。可是她絲毫不介意眼下貧苦的生活,她積極勇敢,像一道光照亮著灰暗的日子。

1943年,朱生豪帶著宋清如回到老家嘉興,開始第三次翻譯莎士比亞作品。他廢寢忘食,晨昏顛倒,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超負荷的工作加上本就不好的身體,讓他很快就病倒了。

可是他看不起病,也沒時間看病。他還有許多的書稿沒有譯完,還沒能夠讓妻子跟著他享福。更要命的是,宋清如懷孕了。她根本顧不上自己,她要照顧生病的丈夫,還有借錢養家,為減少他的工作量,宋清如繼續幫他眷抄譯稿副本,充當他的讀者和秘書,全力支持他,這段時間,愛情顯得愈加純粹和堅貞,隨著孩子的出生,朱生豪不無欣慰的說“我很窮,但我無所不有”。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一代才子朱生豪

1944年夏天,正在翻譯《亨利四世》的朱生豪,開始連續發燒,接著肋間疼痛不已,他不得不去醫院,被確診是多種結核病併發。這是當時無法治癒的病,無異於被宣判了死刑。他痛不欲生,對宋清如說:“莎翁劇還有5個半史劇沒譯完,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著命也要譯完。”到了年底,也就是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輕微地喊了一聲:“小青青,我要去了”,留下了1歲零1個月的孩子和32歲的宋清如,帶著沒能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他們婚後的生活只有兩年半,然而卻勝過千萬年。在他逝去一年後,宋清如寫道:“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悲哀。人間哪有比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愛的人由病痛而致絕命時那樣更慘痛的事!痛苦撕毀了我的靈魂,熬幹了我的眼淚。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只像燒殘了的灰燼,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漣。”

從那以後,宋清如沒有再嫁,她一個人撫養孩子,出版他的譯稿,做他沒來得及做完的事,看他沒能看過的人生風景。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年輕時的宋清如

字字泣血的傳世作品

朱生豪走後,宋清如說:“蓋惟意志堅強,識見卓越之士,為能刻骨淬礪,歷艱難而不退,守窮困而不移,然後成其功,逐其業。吾於生豪之譯莎氏劇本全集亦不得不云然。餘識生豪久,知生豪深,洞悉其譯述莎劇之始末。且大部之成,餘常侍左右。故每念其彈精竭力,瀝盡心血,未及完,競以身殉,恆不自禁其哀之切也!”悲痛之下,1947年,宋清如將《莎士比亞戲劇》結集出版了。

對於剩下的五部未完成的作品,宋清如也始終記掛。1955年,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協助下,潛心翻譯朱生豪未完成的莎氏歷史劇。遺憾的是,這些譯文又丟失了,她說,這大概就是命運吧,既然老天都不讓這五本作品出版,那麼就順從命運的安排,不再重譯了。

如今,在中華民族優秀外來文化寶庫中陳列著三部《莎土比亞全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在其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當初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是為了“為中華民族爭一口氣”, 為了實現魯迅“於中國有益,在中國留存”的期待,替當時中國翻譯界完成了一件艱鉅的工程。而這背後的動力,是朱生豪和宋清如之間的愛情。

1977年,67歲的宋清如回到了嘉興,重新住回他們共同生活過的朱氏老宅。她睡在他的床上,用著他當年置辦的傢俱,守著往日幸福的記憶活著。

1987年11月,宋清如將朱生豪生前的《莎士比亞全集》親筆譯稿31部全部捐贈給國家。1995年,她把朱生豪寫給自己的540多份情書結集出版。兩年後,86歲高齡的宋清如聆聽仙樂而去。她與朱生豪分別整整五十三年後,

她帶著朱生豪的譯作和寫給她的情書,同他一起合葬於地下,墓碑上銘刻有這樣的文字——“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裡做夢,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裡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才子佳人的絕世苦戀,成就了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品

晚年的宋清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