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藝術人生:夢迴大宋看女子相撲

武松打虎,棒斷了,鬥殺西門慶,刀飛了,為何啊?

先說結果,武松打蛇打七寸,抓住虎頭降服他,可謂天上降魔主;抓住西門慶,扔到大街上。

過程曲折一下,不過是施大爺逗我們玩,一是有真實感,二是調我們胃口,好比導演一定要搞很多花頭,才能讓電視劇泡沫化,消除我們的寂寞。

水滸是教化之書,為何不直接殺西門慶,還要建立公堂,四鄰見證,其實是為了示眾,讓王婆之醜曝光於鄰居,讓西門慶曝光於天下。

這就是作者之志,立意在先,不過,既然是小說,自然要一波三折,才能引人入勝,達到教化效果。

且看武松打虎,那虎“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不是子路打虎那樣傻鼻,而是“閃閃閃”,本想一棒打七寸,無奈操之過急,棒折了,於是動手,按住虎頭暴打,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先鋒之敵。

武松闖上獅子樓,扔潘金蓮頭給西門慶,西門慶也不是吃素的茬,一腳飛踢,武松閃過,西門慶再度進攻,武松根本不在乎,順勢鑽入,一手抓頭,一手抓腳,就把西門慶通過窗戶扔到大街上。

有人說電視劇裡武松鬥孫二孃,好看煞,那我告訴你,這是扯淡,賺你眼球,因為武松根本就不捨得打孫二孃。

且看原著描寫:“(母夜叉孫二孃)聽他一頭說,一頭想是,脫那綠紗衫兒,解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只見他殺豬也似叫將起來。那兩個漢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聲,驚得呆了。”那婦人被按壓在地上,只叫道:“好漢饒我!”那裡敢掙扎。

武松借力抱住,反轉壓住,好似表演散打格鬥比賽倒地10秒算輸,孫二孃果然認輸,哪裡打了?

但是施大爺這個老頑童偏要娘子脫去上衣,一上一下,這就是古人的幽默,比較含蓄地表達調戲與默契。

藝術人生:夢迴大宋看女子相撲

87版水滸劇照:武松反壓孫二孃

水滸電視劇,只看打鬧,說明我們只看表象,比古人.境界差多了。

同樣,水滸電視劇裡武松醉打蔣門神有好幾個回合,其實,武松只是一招致命:“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得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電視劇都是肥皂劇,以膚淺言行賺人歡笑,而古人說書寫文章,卻是擒拿人心。

與此對照的是,作者寫燕青打擂。

宋江說那任原身高一丈,你才六尺,不是一個重量級啊,燕青學劉邦說,我寧鬥智不鬥力。

且看作者對照描寫:“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性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虛躍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

那您說,武松與燕青鬥一鬥呢,誰贏?

二者都是“以逸待勞,一招致命”,技術上差不多,但武松力大無窮,燕青肯定略損一籌。

譬如武松在孟州天王堂舉500斤石墩,手提潘金蓮直接過桌子,手提蔣門神妻直接過桌子按到酒缸了,如老鷹抓小雞,不同級別的角抵技法:抓,即九陰白骨爪。

你不信,看看李逵,被沒面目焦挺一拳打倒在地,爬起來,又被一腳踢倒,沒有再三了,李逵哭了:爺爺饒命!

李逵也怕燕青,燕青一伸手,他就倒了,所以跟隨燕青去打擂,惟命是從,其實是施耐庵告訴我們,蠻力只是對付一般人的。

李鐵牛看似無敵黑旋風,其實在英雄中不過是個莽撞的笑料,你曾見他對陣過名將嗎?他在潯陽江排頭砍去,面對的不過是老百姓!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已經是一門健身藝術,雖然也有技擊,但絕非西方拳擊的單純鬥力。

上古戰爭,肯定是鬥力為主,春秋戰國之後,《孫子兵法》出現,標準鬥力時代結束。

劉邦項羽戰爭之後,產生象棋:楚河漢界。

相撲,也許也是如此,大宋300年間少戰爭,和平為主基調。

閒暇之餘,將戰鬥化為遊戲,放飛夢想,也如我們現在玩電腦與手機遊戲一樣。

相撲在秦漢時期叫角抵,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顧名思義,角是手頭,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可以拳打腳踢了,可以說是散打了。即西方自由搏擊,比較殘忍,中國人則點到為止,可以拱手言和。

藝術人生:夢迴大宋看女子相撲

古代藝術人生

相撲在宋代還有名,關索。

”病關索”楊雄並非有陽痿之疾病,潘巧雲稱其老公也是元代戲稱,因為他是倒插門女婿而已。

其實本意同“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一樣,是古漢語的使動用法,“使……病”,意思是使“被動者”發病之意,即有“賽過”之意。

“病關索”即是“賽關索”。

關索,有兩個解釋,一是人名,一是“角鬥”,即相撲。

關索其人,史無所載(陳壽《三國志》言關羽就關平、關興兩個兒子。但早死,但在宋代已廣為人知。

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就有關索荊州認父故事。

女子相撲在東京一絕,赤膊上陣,香豔無比,市井小民不說,宋仁宗都微服去觀看了,任起居注的史官司馬光認為有傷風化,上一道摺子:《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強烈建議 “掃黃”行動,於是女子相撲遊戲從此大為收斂,以致最終銷聲匿跡。

到南宋,長江後浪推前浪,女子相撲又成杭州一絕。

不過,有所改革,當時的女子相撲多安排在男子相撲前進行,目的很明顯,如當今時代香車美女一樣,是熱場子聚人氣。

身懷絕技的“女颭”(女子相撲選手)在擂臺閃靚登場,好戲就要開場了。頗似《武林風》的武林寶貝熱舞,但她們是不比賽的,是來打醬油的,呵呵。

日本大相撲,遺傳了大宋相撲基因,但體型過胖,一堆堆肥肉,讓外國人倒胃口,角鬥的也是蠻力。娛樂超越了技藝,就是南宋的這一推廣方法傳承,喧賓奪主了哈。

當時著名女颭,有囂三娘、黑四姐、韓春春、繡勒帛、錦勒帛、賽貌多、女急快等。

藝術人生:夢迴大宋看女子相撲

南宋杭州女子相撲開場

《武林舊事》收錄男相撲就更多了:“王僥大、張關索、撞倒山、劉子路、盧大郎、鐵板沓、賽先生、金重旺、賽板沓、曹跌凜、賽僥大、賽關索、周黑大、張僥大、劉春哥、曹鐵拳、王急快、嚴關索、韓銅柱、韓鐵僧、一拔條、溫州子、韓歸僧、黑八郎、鄭排、昌化子、小佳哥、周僧見、廣大頭、金壽哥、嚴鐵條、武當山、孟來住、董急快、董僥大、周板沓、鄭三住、周重旺、小關索、小黑大、阮舍哥、傳賣鮮、鄭白大”。

列名單,只是讓你明白,大宋相撲當時多麼時尚,比當今“娛樂明星大雜燴”節目好看煞!

恰如泰山廟會燕青打擂看到的一樣:“原來廟上好生熱鬧,不算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只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官。到菩薩聖節之時,也沒安著人處,許多客店,都歇滿了……那日燒香的人,真乃亞肩疊背,偌大一個東嶽廟,一湧便滿了,屋脊樑上都是看的人。”

其中名關索的就有張關索、賽關索、嚴關索、小關索。

如此來看,病關索楊雄是相撲高手,不是潘巧雲紅杏出牆的原因。

潘巧雲痴情舊愛海和尚,那就另有緣故了,且聽下回七夕節分解,因為潘巧雲的生日是七月七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