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關於電影《夜半歌聲》,談論最多的無外乎這三個版本。

1937年,馬徐維邦執導的《夜半歌聲》上映後,雖然影片本身譭譽參半,但還是憑藉其初具“表現主義”雛形的藝術特色開啟了恐怖片這一類型片的先河

1995年,于仁泰執導,張國榮、吳倩蓮、黃磊主演的《夜半歌聲》於香港上映,並於次年斬獲了兩項香港電影金像獎

這裡要說的便是198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楊延晉導演的版本。在此之前,楊延晉導演便憑藉《苦惱人的笑》的實驗性鏡頭和《小街》的散文詩電影揚名影壇。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作為恐怖片,《夜半歌聲》不僅有著對於中國人來說極富神秘感的詭譎的西方式佈景,更有虐牛、自戳雙目、毀容這些引起強烈生理不適的橋段。但電影的內在講述的仍是一個極富人文關懷的故事——關於個人的反抗、對自由平等不惜一切代價的追求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這部電影由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帥哥王偉平主演,李志輿、李芸父女戲裡也演一對父女,此外正一號的翟乃社、反一號的韋國春都是當時的帥哥明星,上影廠可謂是拿出了當年最好的陣容。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恐怖片外衣下的人文內核

只要不怕活人,鬼倒是容易對付。

開場老伯的一句話頗有上帝視角的意味,比起“鬼”,詭譎的人心才是最難以捉摸的,光怪陸離的人世間才是一切恐怖之源

雖然剪輯炫技,但故事情節本身並不複雜。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女主與“愛慕”她的表哥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女主父親

出身富豪之家的女主角同男主角宋丹萍相戀(翟乃社飾),卻遭到了父親(李志輿飾)和愛慕自己的表哥(韋國春飾)的反對。由於舊社會戲子的低微身份,男主角不僅遭受迫害,更被用以殘暴手段最終毀容。

毀容後的男主角潛藏在戲院內,被認為是“鬼”。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這也類似於很多鬼片中的主角,他們多半是遭受迫害,心有執念的未亡靈。

而扼殺他的正是吃人的舊社會與女主父親、表哥代表的頑固派。

對民國時期左翼電影的致敬

戲院裡的鬼是吃什麼東西的?

吃“苦”。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而本片的線索人物,即王偉平飾演的“曉鷗”,亦是一位有理想的正直青年。他向戲院老闆推薦進步劇目《黃河之戀》(講述國難當頭,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苦難)。

追兵來了

可奈何

娘啊

我像小鳥兒回不了窩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無論是電影中直接演出的左翼劇目還是臺詞中刻意強調的那個黑暗年代,可以看得出本片有著很明顯的對民國左翼電影的致敬痕跡。

它強調了民國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國難當頭頑固派的不作為,亦強調了無數有思想的進步青年、勞動人民奮起反抗。

而37版馬徐維邦導演的《夜半歌聲》亦是講述革命與愛情的不折不扣的左翼電影。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為人正直的曉鷗在男主角宋丹萍的感召下,毅然決然將宋丹萍的代表劇目——一出經典左翼歌劇《熱血》再度搬上舞臺。

誰願意做奴隸

誰願意做馬牛

人道的烽火

燃遍了整個的歐洲

我們為著博愛平等自由

願付任何的代價

甚至我們的頭顱

我們的熱血

地泊爾河似地奔流

任敵人的毒焰

勝過科利色姆當年的猛獸

但勝利終是我們的

我們毫無怨尤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而扛起《熱血》大旗的曉鷗亦走上了與宋丹萍相似的軌跡,他的女友綠萍因為與女主神似而遭到女主表哥的刁難,最終她在反抗中被擊斃。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曉鷗與宋丹萍在電影都象徵著正直的進步青年,綠萍與女主角則象徵著那種不沾俗塵的純潔與美好。而結局卻是曉鷗與綠萍遭受棒打鴛鴦,男女主角一個被毀容一個自殘雙目後在頹垣斷壁中相擁而終。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電影通過了兩組性格相似的人物設定與他們殊途同歸的宿命昭示了那個年代普通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控訴了富紳豪強們的罪惡。

而這無疑是與它的原版《夜半歌聲》以及同期以袁牧之《馬路天使》為代表的民國左翼電影是一脈相承的。

文人式理想主義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結尾毀容後的宋丹萍與自殘雙目的女主角在廢樓中相擁而終。

這是很理想化的結局。有情人再度重逢,一個被折磨得千瘡百孔,而另一個卻目睹不了這悲痛的現實,只把最美好的樣子留在心裡。對於男女主角,這算是種逃避還是解脫呢?或許他們對周邊的人和事已經不抱希望,只想銘記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刻溫存。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這大概就是典型的文人式理想化結局:既然註定得不到自由的愛情,那何不讓一切停滯?

現實卻是:生活再苦,依然要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同《苦惱人的笑》、《小街》一樣,楊延晉這幾部電影中的主角不僅內心潔白無瑕,甚至是有一種極度理想主義式的執拗,對於愛與自由他們可以不惜一切去追尋。在世俗社會中,他們通常活得很累。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不僅在情節編排上,本片的臺詞唸白亦是十分文藝範兒,例如多次出現的“自由”、“平等”、“博愛”。事實上,不光是《夜半歌聲》,80年代的好多電影都喜歡用類似朗誦的口吻(影迷們習慣稱為“朗誦腔”)念一些頗具文藝感的臺詞。

例如,陳沖在電影有個角色的臺詞是:“只要為自己的信念就好像得到了一切,即使失敗了,也會覺得充實。”還有劉曉慶在《潛網》裡那個著名的”不願做世俗生活的奴隸“。

這種文縐縐的唸白如今看來是獨具80年代坦誠的時代之聲。

而本片的文藝腔自然也不會少。

34年前,便有如此硬核的國產恐怖片

什麼是生命的全部?它不光是鮮花和掌聲和愛人的熱烈擁抱......宋先生,我很羨慕你,你永遠是生活的主角,而我已經是它的觀眾了!”——張老伯

而張老伯的扮演者卻是中國電影的主角,他不僅是位演員,更是位好編劇,他編劇的《小城之春》成為大半個世紀以來經久不衰的經典、難以逾越的巔峰,關於他的電影作品,陸續會向大家介紹。

下方附上更多經典電影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