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婺城區首個“詩歌禮堂”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詩歌“對話鄉愁”

11月10日,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對話鄉愁”詩歌系列活動啟幕,首個“詩歌禮堂”在安地鎮巖頭村文化禮堂掛牌。

婺城區首個“詩歌禮堂”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詩歌“對話鄉愁”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副秘書長木汀,《詩刊》雜誌社編輯、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亞軍彭敏共同為其揭牌。該活動由婺城區委宣傳部、區文聯聯合主辦,旨在通過講座、論壇、採風等形式,以文化禮堂為載體,讓優秀傳統文化植根於鄉村大地,充分發揮詩歌的作用,唱響鄉愁記憶,凝聚文化力量。

婺城區首個“詩歌禮堂”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詩歌“對話鄉愁”

婺城是金華的主城區,自古文風鼎盛,有江南小鄒魯的美譽。從南朝文宗沈約建築八詠樓,婺文化萌芽;到姜學宗師呂祖謙開設麗澤書院,婺文化迎來第一次興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婺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新時代金華精神的力量源泉。

婺城區首個“詩歌禮堂”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詩歌“對話鄉愁”

近年來,婺城文化禮堂的建設,更讓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雙堂雙進 立德樹人”婺城模式榮膺2017年度“中國民生示範工程”。

婺城區首個“詩歌禮堂”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詩歌“對話鄉愁”

當天上午,彭敏和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劉瓊分別作新向度下的鄉愁文學講座;下午,國內詩歌名家與婺城本土詩人開展對話鄉愁詩歌高峰論壇,木汀作《簡單和快樂寫作》講座;11日,將開展“走進南山”詩歌採風活動,為婺文化的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薦稿:婺城區委宣傳部; 文:月映紅、攝:羅肖;推送支持:沈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