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澳大利亞有一名叫布洛尼·瓦爾的臨終關懷護士,對那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病人進行了採訪,詢問他們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情並將採訪寫成文章,影響了很多人的人生決策。硅谷的很多知名投資人,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看一下這些文章,提醒自己不忘生命的本意。

“我希望沒有那麼拼命的工作,卻冷落了最親近的人”、“我希望能多和朋友聯絡”是大部分人最遺憾的其中兩件事情。

事實上,早有科學研究表明,無論在人生中的哪個階段,親密關係都是一個人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但人們總是忙著滿足自己的慾望,對情感世界卻習慣“順其自然”,覺得最親近的人怎麼冷落和忽視都不要緊,以至於很多愛情在誤會和衝突中被錯過,很多親情友情逐漸疏遠和冷淡。

關係是怎麼變淡的呢?我曾經思考了很久,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自己和家人、伴侶的親密關係,直到無意中看到《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才發現其中奧秘。

這本書詳細講述了人際關係的本質、關係的演變及處理人際衝突的溝通方法等,堪稱溝通領域的黃金聖書,被各大高校用作人際溝通入門教材。出版的30多年裡,《溝通的藝術》在美國擁有超過200萬的讀者,至今已出版到第15版,足以看出這本書的魅力。

作者由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合著,這兩人均是溝通領域的泰斗級人物,經常被邀請公開演講和培訓商務人士。

本文主要從家庭的溝通模式、愛情三角理論、愛的五種語言三方面講述如何改善親密關係,讓感情升溫,破譯幸福的密碼。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一、 家庭的溝通模式

曾風靡一時的暢銷書《無聲告白》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6歲的少女莉迪亞離奇失蹤,隨著真相逐漸顯現,眾人發現“殺死”少女的竟然是她的父母。

那個不善言辭卻渴望融入白人社會的亞裔父親,那個一廂情願進入婚姻並因此荒廢學業的母親,他們將所有的期望和夢想強壓在這個有著母親般藍色眼珠、父親那樣黑色頭髮的女孩身上。

莉迪亞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表情,於是拼了命的學習,偽造出自己受人歡迎的假象,卻不敢向父母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和想法。而父母在無形中建造的這個堅不可摧的牢籠,終於使得莉迪亞窒息而死。

在豆瓣評論區,我們可以窺見的是,這本書之所以深受好評正是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心中的傷疤,讓我們想起被原生家庭深深影響了的性格、價值觀以及婚姻觀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一般來說,家人之間溝通模式有兩個維度:談話取向和遵從的程度。

1、談話取向

談話取向是指在家人討論各種話題有多開放。通常來講,高度談話取向的家庭交流的頻次更高、談話氛圍更輕鬆。這樣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因為從小開始在家裡自由地分享觀點想法,因此往往具備更強的人際溝通能力,性格也更加自信樂觀。

談話取向較低的家庭中,很多話題都是禁忌,家人之間很少互動,交換私人想法的次數更少,使得家庭氛圍較為緊張和拘謹。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常常喜歡獨處,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不懂得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嚴重的甚至會患上婚姻恐懼症。

2、遵從程度

遵從的程度指的是家人強迫彼此的態度、價值觀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願有多強。高度遵從的家庭往往等級分明,在處理問題時,父母往往以強制和迴避應對。相反,具有較低遵從取向的家庭,則鼓勵個性、獨立和平等。

莉迪亞的家庭毫無疑問是談話取向低、遵從程度高的溝通模式,造成孩子長期壓抑自我,情緒無法宣洩,只能向自己發洩,最終只能以結束生命的方式獲得解脫。

因此,如果一個人已為人父人母,那麼他有責任營造出一種自由輕鬆的家庭溝通氛圍,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以理服人而非用自己的權威。在一些非原則性的事情上,可以適當做出讓步,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獲得更完善地發展,也能使得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二、 愛情三角理論

要想知道如何給愛情升溫,就要先知道愛情的本質。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愛情是兩個不同的身體裡住著同一個靈魂”,而他的老師柏拉圖卻有點激進“愛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

實際上,關於什麼是愛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羅伯特·斯滕伯格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頗有見地,他認為愛情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部分組成,而這三個組成部分的結合即完美的愛情,是一種理想狀態,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愛情會隨著關係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展現出不同的特徵,從剛開始的有好感到曖昧,發展至被強烈吸引的激情階段,再到親密的關係,到後期的承諾。愛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

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中家寧的閨蜜就是因為不懂這一規律,丟掉了自己最愛的男朋友。她以為愛是相互折磨,真正的愛要經受得住考驗,愛她就得對她有耐心,永遠以她為主。因此,故意讓他長時間等待,不告訴他自己的行蹤。卻在沒來由的盲目自信中,錯失最愛。

沒有一段關係可以一直維持戀愛初期的激情狀態,愛的本質是平等和尊重,是彼此投入時間和精力,共同經歷一些事情,創造出只屬於兩人的獨特記憶,重點在於互動和參與感,明白並接受這一點對於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最為重要。

楊絳和錢鍾書先生的曠世戀情成一度為人間佳話。一次,錢老趁著楊絳睡覺,便想捉弄下她。於是,他拿著沾了墨水的毛筆在她的臉上畫了起來。楊絳醒後發現他的惡作劇,自己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被逗樂了。兩人很少急眼,平凡的日子在讀書競賽、小說創作、日常搗亂中反而有一種詩意,正是他們對彼此的理解和接納,才使得在激情褪去之後,感情還能持續升溫。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真正的愛是活出來的,幸福不在於找對一個人,就像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深,就不容易審美疲勞。愛情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試圖改造對方,當筋疲力盡,發現對方完全是另外一個人時,還願意接受那個真實的他,才是愛。

三、 愛的五種語言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老跟對象吵架,便找我訴苦說自己總覺得男朋友不夠愛她,不知道要不要結束這段感情。我便問她為啥這麼想。

她大大咧咧地說:“我們一起逛街,他都不牽我的手。每次我指責他不夠喜歡我,他總是指著送我的項鍊或者別的禮物,問我是否喜歡。我討厭他總是用物質敷衍我。而且,他還會指責我不陪他出席活動,不幫他洗衣服!”

當她解釋完之後,我突然想起來蓋瑞·查普曼博士的《愛的五種語言》一書。這本書中講述了愛的五種語言:

1、 肯定的語言:讚美、誇獎、鼓勵、寫下便條等表示對一個人的支持和欣賞;

2、 有品質的時間:當伴侶需要你的時候,你都能在場並提供幫助,而且你能給予對方毫無保留的、全心全意的關注;

3、 禮物:對於習慣用這種方式表達愛的人,他們相信禮物代表了一切心意;

4、 服務行為:幫忙做家務、清理草坪、洗衣物、做飯等,比如主動去做自己不擅長但對方做不了的家務活,會讓伴侶感受到關心和愛;

5、 身體接觸:擁抱、牽手、親吻等親密接觸的行為。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每個人都有自己表示愛的方式,在朋友的例子中,她傾向於身體接觸、肯定的語言、有品質的時間陪伴來傳達愛意,而他則習慣用禮物、服務行為表達自己的愛。當人們用不同的愛的語言時,就像是在跟外星人交流一樣,聽不懂還容易產生誤會。

人們總是傾向於說自己的愛的語言,因此當伴侶不明白我們傳達的信息時,我們需要從這一思維角度出發,不過分解讀為對方變心了,批評他們無法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是積極地與對方溝通彼此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在跟家人、朋友、伴侶聊天時,總是容易想當然,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別人並非總是按照我們的方式思考和感覺的。提升親密關係的重點在於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和習慣,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強迫他人改變自我,多去理解對方的愛的語言。當人們停止指責、批評對方,聚焦於彼此的行為和感受,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願我們都能付出並收穫美好的愛,成為幸福的人。

親密關係中的“順其自然”,最後很可能變“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